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订正旧史书中对刘禹锡父系的某些错误记载”,卞孝萱先生在《刘禹锡年谱》等专著、论文中,作了详细考证,对刘禹锡的母系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其中有确切的论证,也有考证失实者.颇有重新研究之必要。一卞先生在《刘禹锡年谱》及《年谱》(增订本)中说:刘禹锡“无兄弟”。但刘禹锡有《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后二首》诗,卞先生说,“这是从兄”。读者很难理解:“家兄”何以”是从兄“? 卞先生言之有据。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同生无手足之助”。《上中书李相公启》:“内无手足之助”。《上门下武相公启》:“一身主祀”。这些材料是否可以断定刘禹锡“无兄弟?”不可以。 1.“同生无手足之助”,是说同生兄弟中,无身居高位者,对于刘禹锡的不幸遭贬,要求内移,无能为助。“手足”是修饰语(附加成  相似文献   

2.
拙作《刘禹锡年谱》、《关于刘禹锡的氏族籍贯问题》等文中提出刘的籍贯是洛阳,出生并生长于苏州嘉兴县(今属浙江)的论点。1962年,刘大杰、钱仲联两位教授在为重印高步瀛《唐宋文举要》所写的前言中说:“(注释方面)有的是因袭旧说之误,未能进一步核实.例如刘禹锡的籍贯,因袭《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是彭城,……不及今人卞孝萱考定为洛阳人而出生于嘉禾之为有据。”二十年后,《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发表的《刘禹锡生地考辨》(以下简称《考辨》)一文却认为拙作“没有可信的证据”,“不是一种科学的论证态度”。我认为对这个问题有答辩之必要。刘禹锡生于徐州甬桥说,能成立吗? 《考辨》没有提出刘禹锡出生地点的新资料,而是曲解刘禹锡《子刘子自传》中所记载的  相似文献   

3.
梅妃之事至迟在晚唐已见于著述,这与今本《梅妃传》跋文所记“大中二年”写本,正为同时。有关梅妃其人的怀疑应该慎重,决不能贸然断其子虚乌有、宋人杜撰。今本《梅妃传》无名氏跋文真实可信。《梅妃传》有一唐写本,撰者不明,语辞凡俗,经跋文作者润色,而成今本面貌。从叶梦得的仕履和叶廷《海录碎事》等信息可知,今本《梅妃传》写定时间大约在叶梦得移任福州的绍兴十三年至十八年的五年间(1143-1148),而其定稿者当是与叶梦得年龄相若之闽籍人士。  相似文献   

4.
(一) 《刘禹锡集》中有一首《答杨八敬之绝句》,自注:“杨时亦谪居。”这首诗写于何时? 我先从《旧唐书》卷十七下《文宗纪下》发现: 大和九年六月“壬辰,诏以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襄武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李宗闵贬明州刺史。”七月“壬子,再贬李宗闵为处州长史。”“戊午,贬……户部郎中杨敬之连州刺史。”查出杨敬之于大和九年贬连州刺史,能说刘禹锡这首诗是大和九年写的吗?不能。从刘禹锡自注“杨生时亦谪居”这句话来看,应作于刘禹锡贬谪、杨敬之也贬谪期间。大和九年刘禹锡为汝州刺史,不能算是贬谪,与“杨生时亦谪居”的“亦”字不合。后从《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下》发现:  相似文献   

5.
唐朝刘禹锡的《陋室铭》,台湾当代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以及李佩芝同志的《小屋》,都是以自己的简陋居室为题材的散文。前一篇固然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后两篇亦堪称佳作。借陋室以抒情言志,这类文章,从孔子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开始,有多少人写过了,不得而知。但到刘禹锡,无疑已是一个高峰,为什么后来者并不视之为畏途,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写下去?为什么某些后起的作品还能陆续加入优秀之作的行列?把这三篇散文放在一起,比较着读一读,也许会悟出一点写作的门道来。 刘禹锡是中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哲学家和政治革新家,几遭打击、贬谪而矢志不移。他写陋室,是要以“惟吾德馨”向世俗  相似文献   

6.
庐山白鹿洞书院东碑廊有一通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由当时南康郡守董文伟所立的《白鹿洞书院教规》碑,碑文除镌刻了南宋朱熹守南康军时手订的《教规》外,还附录了《程董二先生学则》(以下简称《学则》)以及朱熹在公元1187年所书的跋文。查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修撰的《德兴县志》在《卷三九·艺文志·文征·杂著》中,首篇录了朱熹的跋文,还有《学则》十二条(自“居处必恭”至“相呼必以齿”)逐条咸有说明。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陋室铭》“可以调素琴”一句中的“素琴”,课本编者注曰:“不加装饰的琴”。我们认为此注犯了以一般对待特殊的错误。谁也不否认在通常情况下,“素琴”作不加“装饰的琴”解,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应补注一句“此处作无(?)琴解”为宜。把“可以调素琴”中的“素琴”理解为“无(?)琴”有根据吗?符曰;有。梁·萧统《陶渊明传》云:“渊明  相似文献   

8.
自刘禹锡编纂《柳河东集》后,历代都有新的版本问世。为了向柳学爱好者提供一种较好的《柳宗元集》,于是《柳集》的版本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在此,对刘禹锡所编的《柳集》,以及南宋早期的“柳州本”《柳集》和“永州本”《柳集》进行了考证,对各家注释本和当下流行的几种较好的《柳集》版本进行了指认,并对“世綵堂本”和三种明代刻本进行了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9.
一赵郡李氏发轫于西晋,据《新唐书》卷72上《宰相世系表》载:李楷官至西晋司农丞、治书侍御史,因为“避赵王伦之难,徙居常山。”又《北史》卷33《李孝伯传》:李楷“位书侍御史,家于平棘南。”所以,徙居于赵郡平棘的李楷,是为赵郡李氏的第一世始祖。赵郡李氏的二世、三世和四世,大体上处于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在史籍上有姓名和官职可  相似文献   

10.
自刘禹锡编纂《柳河东集》后,历代都有新的版本问世。为了向柳学爱好提供一种较好的《柳宗元集》,于是《柳集》的版本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在此,对刘禹锡所编的《柳集》,以及南宋早期的“柳州本”《柳集》和“永州本”《柳集》进行了考证,对各家注释本和当下流行的几种较好的《柳集》版本进行了指认,并对“世堂木”和三种明代刻本进行了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78年9月第一版)对所选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的引言加注说:“贞元二十年,即永贞元年(805),这年八月改元”(见431页)。按《旧唐书·刘禹锡传》作“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考诸史实,作“贞元二十一年”是正确的,这年德宗李适去世,李诵(顺宗)即位,“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见《旧唐书·顺宗纪》)。按公历推算,贞元二十一年才是公元805年。又所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注释说:刘禹锡“于唐文宗李昂大和元年(827)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写的《竹枝词》。诗中所描绘的展现了土家族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事生活画图。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在百花盛开的唐代诗坛上,他写的《竹枝词》,开创了一种新的诗体。我国文学史,把刘禹锡写的《竹枝词》和李白作的《菩萨蛮》、《忆秦娥》称为是最早出现的词。朱自清著的《中国歌谣》一书中说:“《竹枝词》同时,有《杨柳枝》,  相似文献   

13.
刘禹锡的诗歌,既不像韩愈诗那样奇崛怪僻,又不像白居易诗那样浅俗直露,而是另一种风格,主要表现为:一、取境优美,词藻瑰丽,但很少有堆砌现象。唐代张为《主客图》把刘禹锡列为“瑰奇美丽主”的“上入室一人”,说明他在当时就以藻思瑰绮见称。在《百舌吟》中,刘禹锡用“红雨”喻落花:“花树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遣词命意可以和李贺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相媲美。其他如《竹枝词九首》、《浪淘沙词九首》等民歌体诗作,都意境优美,很有文采,好象连珠缀玉一样,绚丽动人,读了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二、精…  相似文献   

14.
卞孝萱先生与其子卞敏合著的《刘禹锡评传》(下称《评传》),是最近几年以来刘禹锡研究的又一部力作。是迄今为止刘禹锡研究方面最为全面系统的一部论著,是唐代文史研究的新成果之一。 刘禹锡(772~842)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进步的政治革新家和著名的文学家。《评传》是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共十章,二十九万多字。“前五章对刘禹锡的氏族、籍贯、出生地、家世、学习经过、科名、官职、交游等,重新考证”。“后五章对刘禹锡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人生观、文艺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论  相似文献   

15.
大和七年,太子宾客分司自居易将《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寄给苏州刘史刘禹锡看,刘禹锡回答了一首七言律诗,题为:《乐天见示防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皆有深分”这句话,意思很清楚,本不应产生误解,可是有些选注本却说,元稹(微之)、崔群(敦诗)、崔玄亮(晦叔)三人,是自居易(乐天)的好友,与刘禹锡(梦得)并无深交。这是为了抬高刘禹锡,不惜对刘禹锡的诗进行歪曲。为了尊重历史的真实,特撰此文对刘禹锡与元稹、崔群、崔玄亮的“深分”,试予论证。  相似文献   

16.
一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三个文学上声名赫赫的人物曾进行过一场“天人关系”的论争。这场颇为一些现代学者瞩目的论争,过去的史家少有记载。然而看过柳宗元的《天说》、刘禹锡的《天论》以及柳宗元的《答  相似文献   

17.
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重别梦得》云:“二十年来万事同”,这句诗最能表达出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关系,列举事实以证明之: (一)“弱冠同怀长者忧”柳宗元二十一岁登进士科,刘禹锡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从刘禹锡《重答柳柳州》中“弱冠同怀长者忧”这句诗,看出他与柳宗元在登进士科之前已都具行“忧国不谋身”的胸怀。(二) 同登进士科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登进士科。顾少连知  相似文献   

18.
刘梦初先生的《刘禹锡朗州诗文研究》一书从13个专题入手,对刘禹锡朗州十年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和缕析,尤其是“刘禹锡贬谪朗州的背景与经过”、“刘禹锡在朗州的谪居生活”、“刘禹锡朗州诗文的地方渊源与影响”数章,最见作者功力。该书的特点一是视角新颖,二是资料翔实,三是语言纯正。  相似文献   

19.
初中历史教材第二册有一幅《皇都积胜图》.原图全长6米左右,绢底着色.图右侧以篆字标有图名:“皇都积胜图”.图名左下侧以小楷字题有“怡怡堂主人”的署名.图名有明代礼部侍郎翁正春于万历己酉孟春(公元1609年正月)所作的跋文.跋文中称:“侍御惟良史公得一缥素,题曰皇都积胜,持以示予,命为纪之.”“侍御惟良史公”指生活于嘉靖、万历年间、曾经做过监察御史的山西人史学迁,“惟良”是他的字,“怡怡堂”则是他的堂号.据此可知,史学迁是该图图名的题写者并是已知最早的持有者.另外,从图中出现的嘉靖年间修建的北京外城和跋文写作时间来看,该图当作于嘉靖末年到万历前期,这与史学迁的生活时代基本一致;据民国《翼城县志》人物传载,史学迁曾编过《四礼图》,说明他与绘画亦非无缘,因此他也有可能为该图作者.该图真实形象地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北京城的繁华盛况.  相似文献   

20.
教学刘禹锡《陋室铭》一开始,便有学生就其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主动提出这样的问题:刘禹锡是文学家,与他“谈笑”的人是渊博的学者(鸿儒),还比较好理解;而与他“往来”的不是没有学问的人(白丁),理解就困难了——这是因为在当时,没有学问的人(白丁)往往是穷人,即老百姓。“往来无白丁”岂不是刘禹锡瞧不起老百姓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