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理文化》2010,(11):118-118
大理,一方诗意的栖居地,千年文明传承的人间乐土。大理镇立足实际,找准定位,以打造"人文大理、幸福家园"为主题,以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和村容环境提升为重点,紧密结合洱海综合治理保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卫生村创建、土地整理及基本农田保护、旅游二次创业等项目  相似文献   

2.
自2014年1月13日全州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题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来,州文联先后投入资金共计30余万元,组织干部职工先后20多次深入"三清洁"挂钩村凤仪乐和村积极参与清理河道、清运垃圾、美化环境活动。共出资租用机械并投入人工200多人次,入村打扫卫生,清运挂沟村道路两侧垃圾和枯枝败叶计30多吨,大沟清淤10多吨;粉刷美化"三清洁"书画长廊800多平米,绘制书画作品50余幅;选择入村路  相似文献   

3.
正水乡泽国话桥村有些村名不叫村,而叫"桥"。古人在河道上搭建桥梁,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叫某桥,此后形成的自家村落就叫"某某桥"或"桥上"。据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统计,全国村名为"桥"的有33221个,沿海或南方居多。乡镇名称为板桥者,数目极大。浙江金华武义敕令桥,传说为东汉刘秀敕封。刘秀被敌兵追赶,躲到桥洞下面,附近的蜘蛛爬来  相似文献   

4.
正讴歌声韵满村坊坊,本义为城市街市里巷的通称。古代把城邑划分为区,通称为坊。坊,古字"埅",通"防"。坊,相当于如今的社区。唐武德颁《武德律》,令"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但一般城居者仍受田务农。宋代区分坊郭户和乡村户,理论上,村与坊南辕北辙。村、坊乃城乡对立。村自村,坊自坊。邑居者为坊,田野居者为村,不准再随便迁移。当然  相似文献   

5.
傅央央 《寻根》2013,(3):49-52
村落互惠的方式福建省泉州市有一个名为蔡塘坑的村落,村子以村境宫为界分为两部分,分别名为"宅美"(又名"宅仔尾")和"宫后"。村民日常生活、村落活动和民间信仰中的互惠交流民俗,展现出  相似文献   

6.
石子健 《寻根》2022,(2):63-65
湘、黔、桂交界地区的三江同乐七团村侗族,至今还存在着一种古老节日——"拉牛上树"节.主要是当地民众通过以"拉牛上树"仪式报答在明末飞山公(杨再思)对七团村侗族所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花和村游记     
在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大理宾川,要说起白族村庄,那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素有"帝王之乡"之称的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传统保护区和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萂村.萂村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汉王朝在云南大理地区设置郡县,萂村即是益州郡叶榆县的一个村落,正式纳入汉武大帝的版图."萂"字是一个专用地方名,念"窝"音,南诏后大天兴国皇帝赵善政和大义宁国皇帝杨干贞都出生于此,这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古村落,现今仍保存着众多的人文和历史遗迹.与其说这里是千年古村,不如说这里是一处被时光遗忘,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角落. 在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大理宾川,要说起白族村庄,那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素有"帝王之乡"之称的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传统保护区和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萂村.萂村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汉王朝在云南大理地区设置郡县,萂村即是益州郡叶榆县的一个村落,正式纳入汉武大帝的版图."萂"字是一个专用地方名,念"窝"音,南诏后大天兴国皇帝赵善政和大义宁国皇帝杨干贞都出生于此,这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古村落,现今仍保存着众多的人文和历史遗迹.与其说这里是千年古村,不如说这里是一处被时光遗忘,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角落.  相似文献   

8.
正萂村,宁静的"天子"故里走进萂村,便置身于一种古朴祥和的氛围中了。萂村,藏在宾川县西面与大理市海东、挖色毗邻的一个山间小坝中。"萂",在一般的字典里查不到,据说只有在康熙字典中才能见到它神奇的身影。它在网络上的解释一律都非常简洁:读音hé,古书上说的一种草。而在方言里,"萂"字读作"wō"。在白族话中,"萂(wō)村"音为"wō hěn",意为"山窝里"。在萂村,果然生长着萂草。萂草成熟时的草秆,是做唢呐  相似文献   

9.
山东惠民认干亲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英 《寻根》2014,(4):47-52
<正>由于"文革"对于旧文化的强烈冲击,认干亲习俗在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基本绝迹。笔者近年因工作关系来到滨州后,注意到此地的看风水、合八字、拜把子、认干娘等习俗依然存在。本文即以滨州市下辖的惠民县认干亲习俗为主要考察内容,以南部张集村和西部大年陈村为重点调查区域,以县域内其他村庄情况了解为辅助,在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惠民县认干亲情况——主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为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向深入,把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真正把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重点在"改"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此增强党员干部做好精准脱贫工作的信心,州文联党组在"两学一做"活动中.创新学习教育方式。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课堂搬进了扶贫挂钩村。5月4日.州文联党组成员一行3人在书记、主席杨子东带领下,结合"两学一做"的具体要求,深入扶贫挂钩村祥云县刘厂镇东甸村进行调研。调研组一  相似文献   

11.
张自永 《寻根》2013,(6):84-89
前言 L村介于黄淮之间,属淮河流域,距离徐州仅50公里。L村为自然村,全村18户80余口,为单姓村,血缘甚密,故笔者称之为“L村”。L村村民的责任田均承包给大棚蔬菜生产商,大部分男劳力以集体形式在江苏太仓务工,主要承包市政拆迁工程,收入可观,妇女、儿童和老人则在家营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乡愁记忆的理性分析、对乡村文化的全面梳理、列举我国乡村村晚和乡村民俗文化陈列馆的生动实践,提出创办乡村村晚和乡村民俗文化陈列馆、筑牢中国子孙记得住乡愁的思想道德基础的方法途径。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准"村晚""陈列馆"两个乡愁着力点;要坚持科学规划,打造"村晚""陈列馆"两个乡愁品牌;要坚持政府主导,借力社会力量运作。从而实现政府、个人、乡村三盈的可喜局面和良好氛围,共同推动中国乡愁记忆向纵深发展,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  相似文献   

13.
唐令規定以百家爲一里。在具體的編排過程中,或由一個較大的村落(100户上下)編爲一里(亦可稱爲"村"),或由幾個較小的村落合編爲一個里,亦或由一個大型聚落(包括村落和城邑)編排爲兩個或以上的里(或坊)。唐初沿用隋制,曾設鄉長(鄉正),得兼理民問詞訟,復增設鄉佐。貞觀十五年(641年)發鄉長之後,鄉級行政管理遂由鄉所属的各里里正共管。在縣衙中輪值的當鄉里正得稱爲"鄉頭"或"鄉板頭"、"團頭"。唐代的鄉、里雖按户口原則編排,而在實行過程中,必然要落實到具體的地域、村落中,故唐代的鄉、里不僅僅是户籍與賦役管轄單元,同時也都有特定的地域範圍。唐代并不存在以户口編排的里制與按居地、村落編排的村坊制并存的"二重構造",所以也無所謂自漢末以來,鄉村基層管理組織存在着一個由以"里"爲主、逐步向以"村"爲主演變的歷史過程。唐中葉以後,北方地區的"村"方逐步取代"里",成爲鄉村社會控制的基本單元。  相似文献   

14.
在GOOGLE的搜索上输入“廖晓义”3个字,15400条网页查询结果一屏又一屏地出现在眼前。与“廖晓义”出现频率几乎相同的词,是“环保”和“地球村”。2006年3月,对于廖晓义和地球村及中国环保事业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廖晓义创办的北京地球村环境化中心10周岁了。10年来,她发表的有关环保的论和章40多万字,拍摄播出环保电视片100多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上百次的环保讲演,建立了面积2800亩山地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培训基地。廖晓义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环境论坛和公民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试点、绿色社区建设、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26度空调节能行动……  相似文献   

15.
李智红  左家琦 《大理文化》2012,(12):I0004-I0005
自2012年年初以来,州文联机关党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加强全州文艺创作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抓班子,带机关;抓机关,带基层"的工作思路,以"创先进、强创新、求突破"为活动载体,扎实抓好党建各项工作,使机关的党风廉政工作逐步走  相似文献   

16.
正云南驿村是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镇的一个以汉族人口为主的村落,200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12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3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经国务院核定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祥云县云南驿古建筑群入列,成为全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16,(5)
正以孔明灯升放闻名于浙中的缙云县壶镇镇唐市村,古称"棠慈",位于八百里括苍山脉的绿色褶皱里,好溪上游平缓的冲积带上,青山围护,清流盘旋,是一个有着800年建村史、200年放灯史的文化名村,是一个耕读传家、民风朴实的人文胜地。说起二月初七唐市放洋灯,让人不禁会想到"奔放、浪漫"等字眼,其独特风俗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展现了唐市人的聪明睿智,  相似文献   

18.
《大理文化》2014,(7):I0005-I0005
正"六一"儿童节前夕,大理世通快递有限公司在南涧县宝华镇拥政村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大理州邮政管理局领导、世通快递负责人和宝华镇主要领导参加了爱心助学启动仪式。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善举照亮企业和谐发展之路。拥政村地处南涧县宝华镇南部,辖域较大且人口众多,村中部分在校学生由于亲属残疾、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学业难以为继。大理世通快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州邮政管  相似文献   

19.
高留芳 《寻根》2016,(4):76-79
正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誉为国之瑰宝。因其独特的窑变艺术,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美誉。河南禹州神镇从唐代起就以制瓷闻名,在神瓷区上白峪、下白峪村的唐窑遗址,出土过灰烬、匣钵片、  相似文献   

20.
何建木 《寻根》2012,(6):77-87
漳村又名漳溪,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漳溪南岸,距县城紫阳镇约15公里,为多姓氏聚居村落,现有人口500余人.漳村始建于南宋末年,主要聚居王、单两大姓氏,民间有"三王两单"之称,即三支王姓(祖源均为武口王村)和两支单姓先后迁入此地.随后又有邵、滕、张、江、金、程等姓氏迁入,清中叶最盛时漳村人口多达千余户.在三支王姓中,第一支是由6世王元可从武口王村迁至管溪,后第8世王守宣二迂至婺北浙源西坑,18世王寿泗三迁至漳村长寿里,21世王证明、王志明兄弟四迁至漳溪(即漳村);第二支由12世王真从武口王村迁至松墅,复迁至浙岭,22世王兴保、27世王仲千先后迁至漳溪;第三支由9世王惠迪从武口王村迁至县治昭义坊,22世王福尧迁至婺北金源山头,25世王承裕于康熙三年(1664年)迁至漳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