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生轨迹 江西弋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出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一八九九年农历七月十六日。当日在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大户人家,诞生了一个小孙孙。祖父方长庚老人高兴得里里外外忙个不停。老人给孙子取名远镇,家里人都习惯叫他的乳名正鹄,人们熟知的却是他的学名志敏。  相似文献   

2.
吴是嘉是谁?对普通球迷来说,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名词;对中国足球传媒史而言,他更像一个动词。是他,独身前往西班牙,世界杯球场记者区有了中国人的身影;是他,妙笔生花将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传递给中国球迷。24年,多少个轮回。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重提这个先行者,一个今年已经83岁的老人。临时受命前往西班牙记者:您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相似文献   

3.
巴黎的来客     
于贝尔·伯夫-梅里发如银丝,宽阔的前额上,皱纹起伏,两只渊深的眼睛,映出爱好沉思的气质。这个七十九岁的老人,欢迎我们前来访问。也许是出于记者的习惯,他掏出了笔记本,写下了我们的名字。右手激烈地颤抖着,他用左手的大拇指来压住右手的手背,艰难地写下了歪歪斜斜的几个字。他用柔和的声音说:“以后即使见不到,看看名字也是好的。”就是这位老人,在新闻岗位上工作了六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前不久,我们镇有两个业余通讯员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情:一天,一个老头突然晕到在街头,当时有不少围观者却无一人救助。这时正巧镇医院章医生路过,他当即给老人把了脉.又急去附近药店买药给老人服下,不一会儿病人苏醒了,便对章医生千恩万谢。他俩当天便赶写了一篇新闻稿件去找院长审阅,不科院长却说了车医生的一些缺点,比如t他坎杜.伯台.白私白利等,并且,医院有几个职工对章的看法也和院长一样。于是他俩也争辩起来,一个说该发,一个说不该发,便来问我,到底止匕稻该不该发?我也说不清楚,只好请编辑同志解答一下…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青浦区某镇.有个"老上访户".提出自己在上世纪60年代遭受过不公正待遇,要求解决问题。由于这个镇已经被撤销,再加上年月久远.许多人都不了解此人的具体情况.有关组织部门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青浦区档案馆查阅此人的档案。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将此人的名字输入电脑后,很快就调出了他的档案,原  相似文献   

6.
提起张承宗的名字,在年青一辈中是很陌生,但在一般老年人中,尤其是宁波人,大多数都知道.他曾是中共地下党市委书记,解放后任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统战部部长等职,是一位很有名望的革命老人.  相似文献   

7.
秦秀林的名字我早已熟悉 ,在省、市报刊上见到这个名字至少有10年历史了。去年11月9日早上 ,记者从屏山县城坐车去屏边彝族乡采访。一个身材矮小、头发花白 ,精神抖擞的老人在车上谈笑风生 ,演唱他当日中午将在屏边乡表演的节目快板———《彝族过年好》 ,博得车上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一问 ,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就是秦秀林。神交已久的老秦和我一见如故 ,拉起了家常 ,谈起了他的从艺和新闻写作生涯……秦秀林于1952年到四川屏山县文工团工作 ,主要从事艺术演出 ,业余爱好文艺创作 ,50年代后期开始在地级《宜宾日报》等报刊上公开…  相似文献   

8.
当许宝健把一只脚留在湖北孟楼、另一只脚跨入河南孟楼的时候,他绝没有想到脚下这条普普通通的街道将成为中国第一条以记者名字命名的街道,而他自己也将因此成为中国记者中享有如此殊荣的第一人。 1992年3月,许宝健到湖北襄樊采访,在和当地几个朋友聊天的时候,听他们提起了湖北和河南交界处有个一镇跨两省的孟楼。这两个小镇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朋友们还给他讲了许多两镇有趣的故事。湖北是个水源丰富的地方,而河南则较为干旱。每当缺水时,湖北的孟楼人就帮助他们的河南邻居引水灌溉。今年春节,一个小偷从湖北的孟楼偷了东西,顺着大街跑到了河南孟楼,河南的联防队员就帮助捉拿案犯……地理关系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9.
在希腊的一个小镇上,一位捡垃圾的老人在整理收购的废品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破旧不堪的书。书的封面已经被撕烂了,但从扉页上还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名字——《理想国》,作者是柏拉图。老人并没有把这本书随意丢进废纸堆里,也没有把它归到报刊杂志一类,而是把它挑出来。然后,找出浆糊,把破损的页面一一粘好,并且还剪了一张牛皮纸给书做封面。接着,他洗了洗手,找出一枝粗笔,很挚诚地在书的封面上写出书的名字和作者。  相似文献   

10.
有一件事,过后多年想起来都让我感到内疚。那是1986年,我在阿克苏驻站,就住在记者站的小院里。有一天,记者站来7位老人。他叫什么名字,长的什么模样,事隔这么多年我已经完全记不得了。只知道他找我这个“新疆日报记者”,是希望借助党报的力量讨还公道的。从老人的叙述中,我知道他数天前为一桩纠纷,受到当地执法部门某些人十分粗暴的对待。当时我脑子里的念头是:“这种事管不了”,“写了报纸也未必能登”,结果几句话就将老人给打发走了。事实上,就算当时自己当记者的资历尚浅,调查一些复杂问题的功力也欠缺,但至少可以请老人…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 《湖北档案》2014,(12):37-39
翻开中国新闻史,人们不能忽略一个名字——钱嗣杰,原新华社摄影部高级记者,一位曾当过毛泽东主席专职摄影师的老人.从1946年参军拿起照相机的那刻起,他的名字就与新中国的风云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解放军下江南》、《朝鲜停战谈判签字》、《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毛主席畅游长江》、《邓小平副总理访美》等,透过他的镜头,人们看到了共和国的风云历史,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名下岗职工,在搞水产养殖致富后,开始义务从事人民调解工作。17年来,他成功调解民事纠纷1 000多起,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闲事儿局长。2008年1月,他被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他,就是商丘市政协委员、夏邑县蔡文建人民调解工作室主任蔡文建。1 0月22日上午8点,位于夏邑县城关镇天龙湖畔的蔡文建人民调解工作室。蔡文建前脚进了门,后脚跟进来一位七十来岁的大爷:蔡文建在吗?我想找他说个事儿。老人姓吴,住在夏邑县桑拱镇,家里开了问屠宰厂,还有座冷库。今年6月3日,豫东遭受特大风灾,他家冷库的变压器被县电信公司的线杆砸坏,变压器的两根线杆也连带折断,直接经济损失近3万元。因多次交涉不成,老人告到县法院。法院主持了调解,电信公司只愿意赔偿2000元。因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法官介绍老人先找蔡文建试试。听完老人的诉说,蔡文建拿出自己的名片递给老人:大爷,这事我就算接下了。桑拱离这儿几十里地,您老也别再跑了,有事打我的电话。这两天我就去法院和电信公司了解情况,有什么进展会立马告诉您的。老人感激地对蔡文建说:我早就听说过你,知道你义务办事公平热心。法官介绍你是'调解高手',我信得过你。  相似文献   

13.
溧阳市竹篑镇的通讯报道工作,连年被上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评为先进集体,这是业余通讯员们共同努力的成果。然而这个成果里也包含着为通讯员提供宣传报道信息的镇党委宣传委员潘洪林的一份功劳,虽然报刊上、广播里没见过或听到他的名字,但他为了全镇宣传报道工作甘当无名小草。自从1988年他来镇里担任宣传委员后,看到农村有好多业余通讯  相似文献   

14.
你看见他的时候他在报纸上,你看不见他的时候,他在赶赴新闻现场的路上。作为一名跑突发新闻的记者,黑龙江晨报记者肖劲彪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名字经常与最新的轰动性报道联系在一起。在他的镜头下,出现过英勇救火的消防战士,见义勇为的热心的哥,顽强求生的井下矿工……今年年初至今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他的镜头中又出现这样几个闪光的名字:郭肖岐、谢尚威、王世伟、荆百岁、高铁成、张丽莉。  相似文献   

15.
1一位名叫苏局仙的老人去了。当年,中央决定创办文史馆时,全国共有8个翰林、一个进士、21个秀才,苏局仙便是最后一位离开人世的秀才。这位历经清朝、民国、敌伪统治、国民党反动统治和新中国5个漫长历史时期的老人,在他111岁  相似文献   

16.
没想到这个采访对象的名字差点被我弄错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我跟他太熟悉的缘故。报道的主角是我所在学院的一名学员。采访他之前,我就看过他在学院文艺汇演中的演出.他能随意从食堂里挑出几个瓷碗,敲出一曲曲拿手的歌曲,于是我记住他的名字叫“何立力”。后来,他常到我们科里来找文化干事,我们就认识并熟悉起来,文化干事的本子上记的名字也是“何立功”三个字。1987年,《空军报》在《长空》副刊开辟《文体生活特  相似文献   

17.
1961年的一天,一位老人合衣靠被而眠,平静地告别了人生。然而,知情的人都清楚,这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徐凌霄——一个不该为后世所淡忘的名字;一个曾与黄远生、刘少少并称为“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而响遍了全中国的名字。 1986年,徐凌霄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名门望族之家。曾在光绪戊戍变法中做过新党的徐家二伯徐仁铸嘱咐后辈:做官救不了中国,还是先造舆论,共同研究治国救民的实学,以唤民众。徐凌霄从小受这样一个环境熏陶,濡染很深。12岁那年,徐凌霄两考名列榜首,因无意仕途,便进了山东高等学府,攻读土木工程。一次,他赴长江考察桥梁工程,深为官场黑  相似文献   

18.
仁者无敌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了。价格还在不断攀升。 这时,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跟前,弯下腰,低声说: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个平凡淳朴的老农,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又是个特别充满爱心的慈祥长者,一辈子都在做着与慈善有关的事业。他将自己捡服装边角料所得的积蓄捐给了学生、老人,捐给了村里需要帮助的乡亲。家住晋江龙湖镇仑上村的留开岸老人在去年的最后一天走完了86年的人生路,临终前,他将账户里剩下的12万元全部捐了出莱。  相似文献   

20.
宜黄县棠阴镇有一位三十出头,个子不高、中等身材的男子汉,他的名字叫洪新进,现任广播电视站站长。在广播电视战线他已经默默耕耘了16个春秋。16年来,为了棠阴镇的广播电视事业,洪新进没日没夜,没有假节日休息,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千家万户。他淡泊名利,艰苦创业,把原来只有一台250瓦广播扩大机,2名工作人员的广播站,发展到现在拥有12名职工,广播电视设备比较齐全,固定资产100多万元的广播电视站。为全镇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赢得了同行们和县乡领导的好评。洪新进是1982年1月到镇广播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