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的教学漫笔:“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扩展被当作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此,笔者在深以为是的同时也颇有感慨。  相似文献   

2.
近读《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的教学漫笔:“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扩展被当作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此,笔者在深以为是的同时也颇有感慨。我曾多次置身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在感受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亦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  相似文献   

3.
近读《人民教育》2004年第18期的《要温度,也要深度》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这样的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拓展被当做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此,笔者在深以为是的同时联想多多。我曾多次置身于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在感受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肖泽利 《辅导员》2012,(15):44-45
平时观察课堂教学经常会有教学缺乏深度、学生思维训练不到位的情况。表现为教学问题处理不到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不活跃,或者平铺直叙,没有新意的感觉。如何破解这种现象呢?我觉得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的三个绝招可以解决这种现象,即追问、反思、杀回马枪。  相似文献   

5.
高三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教师往往以整理本章知识点为主、做题为辅,容易忽略对学生科学思维等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认为培养科学思维只是新授课教学的事,这实际上是高三教师的一种认知误区!在高三一轮复习课的某些环节设计适当的学生活动,和深度思考同样是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笔者以“交流电专题复习”为例,说明高三一轮复习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要革‘讲’的命?”话题发表(见本刊2005年第2期)后,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纷纷来稿参与讨论。从这些来稿看,对新课程教学还要不要讲授基本持肯定的态度,问题是如何理解讲授及如何讲授,对此许多老师提出了颇具启发性的见解。但对《“错误”的以诗解诗?》课例的评价,依然分歧很大。对于某一堂课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问题在于这些争论背后的一些思维假定。比如,大家都认为讲授是必要的, 实际日常教学也多以讲授为主, 可为何在评判一堂课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精神时,又往往以讲多讲少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据呢?为什么总是把表面上“讲”多了一点的课定义为反新课程呢?为什么许多教师反映,在新课程的公开课上,执教者宁愿追求虚浮热闹的自主合作、讨论交流而拒绝必要的、精彩的“讲”呢?这些看似悖谬的现象提醒我们,可能是我们思考教育的某些思维习惯、理念假定出了问题。 我们刊发以下几篇文章,不过是给大家关注并反思影响我们教育行为、看法的思维假定提供引子罢了。愿更多的人以梁启超式的自我解剖精神——“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来澄清、揭示、检讨我们过去不曾意识到的思维假定。  相似文献   

7.
对话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对话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习得知识和积累数学思维经验,促进能力与思维的同步发展。研究者通过对多个课例的探索与分析,认为数学课堂的精彩演绎源于和谐的对话关系、对话深度的挖掘和丰富的对话形式。  相似文献   

8.
近读《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在2004年《人民教育》第18期上的教学漫笔:“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扩展被当做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此,笔者在深以为是的同时联想多多。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因为在…  相似文献   

9.
李菁 《江苏教育》2007,(10):30-30
[反思]课前,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4种猜想,即分子和分母都乘(除以、加上、减去)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让学生就此4种可能展开探究,进行验证,加深对性质的理解深度。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是由于学生已先预习了书本或思维深度不够,也可能教师高估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学生并没有马上出现另外两种猜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没有急于出示自己的想法,而是顺其自然,让学生在验证中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任务驱动法指的是以学习任务作为学生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指引和动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一种驱动效应。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任务[1]。解决一个个任务的同时就是一次次思维被激发的良机。思维被层层激发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并且引向深度学习。复习课的目的是唤醒知识与思维,加深记忆;纠错前概念,加深理解;应用概念与规律,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是一项非常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深度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过程,强调主动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复习课要以“关键问题解决”为主线,立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对数学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深入积累学习经验,发展深层次的思维[1].文章以“三角形全等”复习教学为例,浅析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高中思政课教学设计应创设真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真正喜欢思政课堂;提出真问题,碰撞思维火花,增强思政课的深度;引导真思考,提升思维品质,增加思政课的厚度;触动真情感,内化于心,提升思政课的温度;追求真效果,让思政课教师感受到使命光荣、教学美好。如此,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知、情、意、行的统一,并使其成为思政课的新生长点,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拓宽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上课前,教师都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对例、习题的选取更是煞费苦心。因为我深知,好的例、习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所学新知,使课堂生辉。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要革‘讲’的命?”话题发表(见本刊2005年第2期)后,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纷纷来稿参与讨论。从这些来稿看,对新课程教学还要不要讲授基本持肯定的态度,问题是如何理解讲授及如何讲授,对此许多老师提出了颇具启发性的见解。但对《“错误”的以诗解诗?》课例的评价,依然分歧很大。对于某一堂课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问题在于这些争论背后的一些思维假定。比如,大家都认为讲授是必要的, 实际日常教学也多以讲授为主, 可为何在评判一堂课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精神时,又往往以讲多讲少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据呢?为什么总是把表面上“讲”多了一点的课定义为反新课程呢?为什么许多教师反映,在新课程的公开课上,执教者宁愿追求虚浮热闹的自主合作、讨论交流而拒绝必要的、精彩的“讲”呢?这些看似悖谬的现象提醒我们,可能是我们思考教育的某些思维习惯、理念假定出了问题。 我们刊发以下几篇文章,不过是给大家关注并反思影响我们教育行为、看法的思维假定提供引子罢了。愿更多的人以梁启超式的自我解剖精神——“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来澄清、揭示、检讨我们过去不曾意识到的思维假定。  相似文献   

15.
杜鹏 《四川教育》2006,(10):47-47
课堂,是学生思维进发火花的摇篮,是学生展现个体特性的空间,他们是课的挖掘,是课的探讨。在课堂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自己探究,尽情发挥,常常被他们的奇特想象所征服。  相似文献   

16.
谈谈怎样讲好绪论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绪论课是指每门学科正式教学开始前的前言课、简介课、概论课、导人课。其内容主要是对该学科进行综合性的概括和介绍,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大概的认识。同时,了解该学科的教学特点、学习方法和教学总体安排,为今后的教学沟通与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讲好绪论课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尤其是在大力倡导索质教育,强调教学相长、互相沟通的今天,绪论课更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起特别重视的一个特殊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66):99-100
数阵图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思维拓展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怎样把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思维课上得更好玩、更有趣,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是数学教学一直追求的方向。本文以一节数学实验课为例,探索总结学习数阵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让学生在"花样玩法"中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从而更加爱上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18.
对于"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通过从关注知识的教学到关注思维的教学再到关注渗透数学思想的3次磨课经历,深刻体验到:深度课堂源于对概念本质的把握;深度课堂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深度课堂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19.
讲评课是中学特别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它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戴志龙老师的《高中地理讲评课“三步走”教学模式》一文,不仅指出了当前高中地理讲评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总结出了讲评课“三步走”的教学模式,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课程。相较于其他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变""内容新"是该课程的最大特点。多变的世界、全新的内容、深刻的背景、复杂的局势、难测的未来等对授课教师的知识储备、认识深度、授课方法等是个很大的挑战。讲好"形势与政策"课,需要在讲什么和如何讲两个方面下功夫,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清楚、讲精到、讲新颖,打造魅力十足的金课、潮课、爆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