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机关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适当地开展报纸批评,对于抨击社会时弊,弘扬正气,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其它报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进行批评报道?根据以往的新闻实践,在选择批评报道时,要贴近实际,贴近社会,寻找那些群众关心、领导重视、党和政府急于解决又有能力解决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批评报道已越来越受到各新闻媒体的重视,因这些栏目敢讲真话,关注民生,惩恶扬善,坚持真理而为受众所青睐。但应当看到,当进行批评报道时,记者与被批评者往往处于对立面,这种矛盾激化时,容易产生消极的后果。因此,记者在进行批评报道时,既要有扶正祛邪的正义感,又要讲求科学、合适的批评方法与技巧,促进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转化,达到批评报道价值的最  相似文献   

3.
批评报道是党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职责,它事关新闻导向正确与否,舆论监督是否准确、及时和有效,是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工作,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慎之又慎。要选准批评对象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做得比较好,他们每期节目的选题都颇费思量,编导们站在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审时度势,在大量的批评稿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批评报道。像1999年对重庆綦江大桥垮塌案件的连续曝光,对象选得准,既具典型性又有代表性,使人看了很受教育。要弄清事实真相对于一件事,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一下子断个是…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帮忙,促使所暴露的问题能最终得到解决,这是我们搞批评报道的初衷。因此,在从事批评报道过程中,批评者就不能光图痛快,而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从整体利益出发,从全局观念着眼,这也就是要掌握好“度”,这个“度”把握得好自然就会达到批...  相似文献   

5.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具有很强的战斗力。通过对社会问题、不良倾向、缺点错误等进行公开的批评,促进问题及时处理,社会风气好转。批评性报道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揭露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被批评者接受并改正。 注意批评的立场 批评性报道,首先从内容上,要考虑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意志和愿望,是否有利于促进大局的稳定、国家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繁荣富强。批评报道不是激化矛盾,使事情复杂化,更不能有所谓“整人”思想。其次在方法上要坚持:凡是不利于问题解决的…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所暴露的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这也是我们搞批评报道的初衷。为此,我始终认为,在从事批评报道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先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从整体利益出发,从全局观念着眼,紧紧地把握好批评报道的“度”。这个“度”把握得好自然就会达到批评的目的;“度”要是把握不好,要么激化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要么不痛不痒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7.
陈江苹 《视听纵横》2002,(3):105-105
新闻批评是指新闻记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社会丑恶现象。目前新闻界在进行批评报道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已经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和倾向。记如何加强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和把握,已经成为新闻批评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罗玉蓉 《新闻前哨》2002,(11):26-26
开展批评报道,是增强党报战斗力和权威性的重要体现。在开展批评报道时,哪些可以选择哪些不可以选择,有没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呢?通过黄冈日报舆论监督专刊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党报所选择的批评报道,既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又要是党和政府正在着手解决,且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使批评报道能够起到帮助领导部门改进工作、解疑释惑,增进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只有从这个结合点出发,才能达到批评报道应有的效果。从事批评性报道时应注意以下一些原则:——以建设性批评为主。把批评报道的…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新闻商品化概念的提出及传媒运作方式的转变,舆论监督越来越被视为传媒的热点,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利器,担任着激浊扬清、扶正去恶的重要角色,但批评报道工作开展的难度却很大,引发的新闻纠纷及官司也不少。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但是是否对其进行批评揭露以及事实环节的把握却是主观的,因此,记者和编辑在批评报道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心理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百姓生活离不开新闻,某些新闻报道被指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或名誉权之类的问题,这就是今天要谈的新闻报道中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新闻工作者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除了必须遵循真实、客观的报道原则之外,还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法律底线。新闻工作往往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报道领域。新闻报道既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也不能超出社会公认准则的"度",必须要严谨。媒体人的脑海必须要崩紧法律  相似文献   

11.
报纸批评难,尤其是重型批评难。近两年来,天津日报在批评报道如何打响上,进行了尝试。我们感到,真正打响的批评报道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被批评单位心悦诚服,报纸批评推动了实际工作。进行批评报道,也要善处“人际关系”,要善于争取被批评单位上级机关的理解和支持,让舆论和行政力量结合起来,这是批评报道能否真正打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批评报道是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但做批评报道难是学界和业界所共知,地市报由于所处的人缘、地缘因素使其进行批评报道更是举步维艰。本文以地市报为研究媒体,试图探求地市报批评报道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治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帮忙,促使所暴露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这是批评报道的初衷.因此,在从事批评报道的过程中,批评者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从整体利益出发,从全局着眼,要掌握好“度”,把握得好自然就会达到报道的目的.地方电视台到底如何才能做好批评性报道呢?  相似文献   

14.
报纸的批评报道无疑要抨击黑暗,鞭挞落后,揭露腐败。那么,它如何真正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这里应该把握好五个“点”。 一、明确的出发点 这里所说的出发点包括采制、刊播批评报道的主观愿望和对批评报道效果的预见。我们搞批评报道,主要是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和愿望,促进问题的积极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对批评报道有一个较准确的预见,以免事与愿违。如对当前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和再就业等问题的报道,新闻媒体应积极地正面报道在再就业问题上出现的新典型、新经验、新方法、新措施和为促进再就业工作制订的有关规定和优惠政策,不能过多地批评职工下岗带来的种种负效应,特别是在不能较好地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情况下,我们更要谨慎下笔。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目前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上,只能使读者徒生不满乃至怨恨之情,不能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也容易使人误以为你不是在“擦灰”,而是在“抹黑”,甚至怀疑你搞批评报道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唐崇维 《东南传播》2012,(9):163-164
《楚天都市报》一方面强化传统批评报道,对社会违法乱纪现象进行不遗余力地批评,另一方面,《楚天都市报》的批评报道也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可以说批评报道将是楚天都市报的重点方向,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批评报道,这对楚天都市报无疑是一项挑战。  相似文献   

16.
邯郸晚报今年元旦创刊时,办报方针里就定了一条,要主动地干预生活。创刊几个月来,在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方面连续搞了四个系列:一是对城市卫生建设的批评;二是对卫生系统医德医风的批评;三是春节前对一起制售病死猪肉事件的追踪报道四是对“中瑞”啤酒质量问题的批评报道,9天发了6个头条。这四个批评系列报道受到读者欢迎,收到了舆论监督的预期效果。 搞批评报道、舆论监督,首先有个认识问题。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井不排斥批评报道、舆论监督。严格地讲,或者从深一层次来说,对正面报道也不能  相似文献   

17.
是非判断的“度”对那些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的批评监督,到底应当如何定性,如何判断其是非,更应该慎之又慎,不能草率行事,做不负责任的报道。在当前的“矛盾凸显期”,凡是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特别是涉及群体性事件的批评性报道,一定要把握好是非问题上的“度”,要注意理清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准确判断其中的“是”与“非”,适度地组织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一目了然     
新闻报道与维护社会公正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媒体要避免与某些利益集团结盟或达成某种默契,成为其代言人。表现之一是媒体的个别记者为利益集团充当"军师","策划"新闻事件,抓住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甚至根本没有什么新闻价值的事件来提高这些利益集团的知名度。表现之二是媒体对广告客户的屈服,即为维系媒体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想方设法满足广告客户的需求。不敢对广告客户进行批评,只能报道其优点和成绩。  相似文献   

19.
选择好批评对象是成功进行批评性报道的关键.在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很多,但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有选择地进行批评.而如何选好典型,也是很有讲究的.  相似文献   

20.
批评报道是整个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主要手段。因此,写好批评报道,并使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统一,是党报记者的一个基本职责。笔者认为采写批评报道如何做到“无懈可击”,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并就此谈点实践体会。 一、从宏观上准确把握被批评事件(人物)的典型性是批评报道有否说服力的关键。 写批评报道难,不仅仅难在被批评单位或个人对记者的调查采访往往采取不合作态度,如敷衍搪塞,冷眼相对,推托躲避乃至拒绝阻挠等等,更难在如何对所批评事件(人物)的性质作准确的宏观把握,如果批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