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费力挤上公交车。乘务员见状就说:"哪位乘客给抱孩子的乘客让个座,谢谢了!"过了一会儿,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站了起来说:"到我这儿坐吧。"抱孩子的妇女见是位老人给自己让座,连连推辞。正在两人推来让去时,坐在老人后  相似文献   

2.
10岁小男孩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孩子母亲却横加斥责,“谆谆教导”孩子:“现在的人都很自私,你这样做会吃亏的……”据对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做过的一项调查表明,他们中有80%都在儿童时期受到过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精神污染”。专家呼吁,孩子最早的学习理论是来自于父母和周围人,家长在此方面应起到榜样作用。孩子让座 妈妈斥责  相似文献   

3.
年幼时曾在作文书上、老师口中看到、听到过一些差不多一模一样的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故事大体是这样的: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泰然自若地坐着,而许多热心肠的人们主动让座位,学生给老人让座,青年给抱孩子的妇女让座,还有残疾军人给小孩让座等等等等,最后大都以责备自己、赞扬别人结尾。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扬子晚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对一位站在身边的年迈老人视若无睹,直到老人下车,也没有一名学生让座。该组照片被网友发布出来后,引起了一片热议。有许多人据此批评当前的90后学生没素质,然而,仅仅是一句没素质就能解释集体不让座的原因吗?集体不让座的背后到底折射着一种怎样的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5.
让座     
教学要求:要求幼儿仔细地观察图片,并能用完整的语句比较连贯地讲述图片内容。学习词:乘客、连忙、让座。教育幼儿尊敬、关心、帮助老人。教学准备:《让座》图片一张。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观察片刻后教师问: ①这是什么地方?座位上有哪些人?(学习词:乘客。乘车的客人叫乘客。) ②车靠站了,谁上来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212名中学生及其父母为被试,考察父母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与孩子性别角色平等态度、性别角色的关系。结果发现:男生比女生、男生的母亲比女生的母亲更认为男女是不平等的,而男孩的父亲与女孩的父亲在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上没有差异;父亲、母亲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与孩子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有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与孩子的性别角色没有显著相关,但母亲的性别角度平等态度与孩子的女性性别角色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丹麦在丹麦,把孩子放在外面“置之不管”,是一件正常的事。丹麦的年轻父母们就经常把孩子搁”在住所外的院子里午睡,只是偶尔从楼上的户往下看看。丹麦是欧洲发达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的高福国家之一。在高税收政策支撑下的高福利给丹麦姓提供了免费教育、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多种惠,使得社会安定,百姓生活无后顾之忧。因此,麦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另外,同其他北欧的高福利国家相比,丹麦人思想比较“超前”,不少人认为,孩子“独自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可丹麦人的年轻父母们也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题,那就是他们总是忘记带回…  相似文献   

8.
在丹麦,把孩子放在外面“置之不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丹麦的年轻父母就经常把孩子“搁”在住所外的院子里午睡,只是偶尔从楼上的窗户往下看看。丹麦是欧洲发达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高福利国家之一。在高税收政策支撑下的高福利给丹麦百姓提供了免费教育、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多种福利,高福利使得丹麦社会安宁稳定,百姓生活无后顾之忧,因此,丹麦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另外,同其他北欧的高福利国家相比,丹麦人的思想比较“超前”,不少人认为,孩子“独自在外”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可丹麦的年轻父母也面临着一个棘…  相似文献   

9.
近一年半来,在重庆綦江的公交车上,给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让过座位的人,都会收到这位老人回赠的一个红包。红包里除了崭新的两元纸币,还有这样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这样的感谢语:"你高风格让座和帮助,感谢您!綦江代正兴。"与这样的让座与感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各地因"让座"而起的打人事件引发广泛争议。8月23日,杭州一名小伙因为没有给抱小孩的女子让座,被扇了五个耳光,  相似文献   

10.
据《扬子晚报》报道,2010年11月5日早上,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直到这位大爷下车,7名学生也没一人让座。该组照片被西祠网友发了出来,与另外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引来大量网友关注,有网友说“90后没素质”,有网友说“让座不是义务”,还有学生上网跟帖说“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  相似文献   

11.
大人爱孩子可谓是天下父母同心,孩子接受大人的爱也是天经地义的。从母亲怀孕到孩子长大成人,做家长的时时刻刻把孩子挂在心上,尽一切努力给予孩子不同方式的爱。孩子接受大人的爱,从来没有人认为不应该。但是孩子长大以后不孝敬老人甚至虐待老人、伤害老人的事时有发生。分析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隔代教育代替了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存在着一种流行时尚,隔代教育取代亲子教育,年轻父母独立抚养孩子似乎成了一种奢侈;许多家长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侥幸甚至是无奈的心理,认为老人带孩子至少不会把孩子带坏,更何况迫于生存竞争的压力,无奈只好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于是千家万户的老人带着其子女的孩子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的确如此,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在证明着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才能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并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一、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一、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因此说,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只有在这种充满尊重与温馨的氛…  相似文献   

14.
毕婷 《教育》2008,(12):22-23
一位法律专家曾说:知识上的平等是人的平等方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就存在不公平,这肯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很多人看来,“公办民校”以“名校”为挡箭牌,私自放大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差别,加重了教育的不公,并成为某些人贪污腐化的温床。  相似文献   

15.
装睡     
正周末我带着10岁的儿子去公园玩,坐公交车时,车上特拥挤,儿子只好坐在我的大腿上。我眯着眼睡觉,半路上儿子叫醒我,原来是我身边站着一位刚上车的70多岁的老人,他正颤巍巍地缩在车厢一角。儿子把我叫醒,是叫我让座给老人。我不想拂了儿子的好意,就说:"大爷,您坐我这儿吧!"老人很客气地说了声:"谢谢。"下车后我问儿子:"为什么要叫醒我给老人让座?车上那么多年轻人都没有主动让座的吗?"儿子说,老人刚上车,乘客们马上齐刷刷地闭眼"睡"了,根本没人想过让座这回事儿。儿子还说,他还观察到,老人到站下车后,他们又都"醒"了,且有说有笑!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小学以下的每10个孩子中就有五六人由隔代老人教育,并且数量呈上升趋势。老人带孩子与年轻父母有没有区别呢?专家认为这种区别存在而且差距较大。首先,在对孩子的态度上,父母趋于理性,而隔代老人趋于感性。父母教孩子一种知识,给孩子买一样东西,满足孩子一个要求,往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关于学生、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的报道时见报端.更有甚者,出现了小学生集体不让座的现象,虽属个别,但一时舆论沸腾.参与讨论的有成人、家长,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小学生说,他们刚参加完活动、上完课,很累,正想上车歇歇,不想让座.家长说,孩子们早起晚归,学习很辛苦,书包又大又重,可以不让座.有分析力的一些年轻人和中学生认为,他们学习、工作了一天、一上午,下班、放学时已是筋疲力尽,而现在的许多老人是乘车闲逛,面色红润,身体又那么好,让座心中特别不愿意.  相似文献   

18.
也许是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的那份自然,或者是粗蛮地挤上车后的那一脸幸灾乐祸;也许是跟在行人后拾起那留有余温的空杯扔入垃圾桶后的一脸坦然,或者是在大街上随手扔出一团纸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路 如今,孩子与家中老年人接触和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多数孩子都在理所当然地接受老人的关爱,却很少会主动关心和照顾老人,为老人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关爱身边的人,是幼儿需要培养的一项重要品质.我希望通过幼儿园教育带动家庭教育,让孩子逐渐学会去关注和关心身边的老人,能够主动为老人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心理学认为: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富有智慧的人,还要培养情感健康的人。只有让孩子在课堂上"自由呼吸",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