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暴风骤雨》是一部关于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长篇小说,小说是在作家周立波深入尚志市元宝村半年多的基础之上写成的,具有非常高的真实性。小说中的人物和地点都是以元宝村以及周边乡镇的真实资料提炼而成的,作者角色以及文本创作过程与人类学者和人类学田野民族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以人类学的角度来探讨《暴风骤雨》的创作过程和主要内容,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品以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为背景,第一部写1946年中央发布“五四指示”到1947年9月全国土地会议召开期间.元茂屯的土改斗争,第二部写同年十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土改运动的深入发展直至取得彻底胜利,反映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全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中,萧祥是符合解放区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一个党员典型,是一个完美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萧祥却远离"浑圆",接近"扁形",呈现出"静""硬""同"的审美特征。"党的代言人"萧祥是"作为一种民族战争、革命战争的文艺形态"延安文学的产儿。  相似文献   

4.
张琴 《语文知识》2010,(3):24-27
王安忆的近作《启蒙时代》是当代长篇小说“文革叙事”的一个独特范本。它以“成长叙事”切入对“文革”历史的想像与重构,通过书写“文革”背景下一代少年成长中的身体启蒙、生活启蒙和思想启蒙,进而对“革命”的异化、非理性作出了诗意的反思,张扬了一种回归理性与真实生活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论文致力探讨的,是作为五、六十年代“红色革命经典”之一的《红旗谱》的意识形态神话再生产的运作问题。主要从角色设计、情节编织、话语互动以及整体叙事模式四大方面,来追踪、辩识这一秩序化叙述的“基本法则”。与此同时,我们将不断发现:在此类由对“革命历史”的规范化叙述所构筑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空间,仍存在着各种细小的裂痕和缝隙,对当代神话的合法化和合理化阐释,构成潜在的消解和变异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周立波在创作《暴风骤雨》时,深入农村基层,参加了实际的土改工作,并将从现实斗争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在《东北日报》上发表相关报道,在创作时根据需要再将现实体验进行升华和转化;同时,他也认真学习报纸上的政策法令和成功典型,在小说情节设计和细节描写中很明显受到了报纸中某些报道的启发和影响。《暴风骤雨》的创作和《东北日报》是双向互动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夫妇之间》多声部的话语合奏中,明显包含了以张同志为代表的政治权威话语、李克为代表的人文知识分子的启蒙话语、小娟和张同志等为代表的民间话语。在当时特定的语境下为取得时代共鸣的接纳,只能采取极力突出强化政治权威话语、压抑遮蔽知识分子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叙事策略。为此作者不惜采用政治高压、遮蔽扭曲、冷淡躲避、丑化改造等方法以期达到对话语资源的有效整合,但由于张同志身兼宏大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双重符码、政治权威话语的威力还不够强大、民间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联手对宏大话语的颠覆消解等原因,肖也牧在多重话语的张力冲突中也留下了难以有效整合的话语叙事裂缝。  相似文献   

8.
民间的飞升——评林白《万物花开》的民间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狂欢化的文本,《万物花开》生动地传达了民间生活的诗意和生命的灵性,在创作主体性的解放、知识分子的话语言说方式和启蒙批判话语片面性缺陷的有效弥补等方面都显示了突破的维度,因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通过分析传奇剧《暴风雨》的主题意义,分析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即面对社会罪恶时所表现的和解妥协思想。论证了莎士比亚在后期剧创作中,充分表达了那种以善化恶,以爱化仇的社会改良思想。  相似文献   

12.
《暴风雨》作为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生涯最后一部独立完成的作品,被视为莎翁“诗的遗嘱”.由于欧洲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其个人生活环境的影响,其剧作中同时包含了浓厚的基督教意味和人文主义思想,并具有相互交织又相互矛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在这一运动的;中击和影响下了,传承数千年的中国民俗也开始出现裂变,中国人的服饰、饮食、婚姻以及社交礼仪生活习俗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若干的现代元素。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俗由传统走向早期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观照传统与现代的思维悖论对近代文学革命造成的文化困境,"诗界革命"无疑具有标本的意义。从"新学诗"到"新派诗"再到"新体诗","诗界革命"经历了复杂的探索和调整。思想启蒙与诗歌创新在具体实践中的龃龉,体现了近代启蒙者皈依传统的集体无意识。传统思维和逻辑结构没能在启蒙运动中得到转换,极大消减了"诗界革命"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一种结合了人的思维、行为、经验和表达等的思维方式,它深刻丰富地表达着人类对爱情的诉求.运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的理论,分析莎剧《暴风雨》爱情情景中的爱情隐喻及其特点,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方平译本和梁实秋译本进行比较,归纳出两译本在爱情隐喻上不同翻译策略并试图找出其不同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树立与我国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观念;在教学方法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程建设应强调职业性与非职业性的统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处理好就业与创业的关系,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社会主义国家还需不需要革命?如果需要,这种革命的性质、任务和目标是什么?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对继续革命理论做一新的探索。本文分析了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继续革命理论及其实践。同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改革作为继续革命的具体形式,需要不断向纵深推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8.
小说是在文革的大背景下,安排的一场对于主人公南昌的启蒙运动。时代的独特性决定了这场启蒙的独特性,由陈卓然开启的启蒙之路,让南昌经历了三次成长阶段,从打开了南昌的精神大门到南昌开始独立的思考人生,再到他勇敢地追寻“光和真理”的真谛,这三个阶段成就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有血有肉有疼痛感懂得痛苦的南昌。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将她熟稔的市民文化贯穿其中,并支撑起南昌最后的成长蜕变,完成了他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三民主义:整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政治资源的一面旗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显著的历史地位,它是顺应时代而产生,顺应时代而发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自序》中说及三民主义是“以作宣传之课本,则其造福于吾民族吾国家诚未可限量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三民主义作为整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政治资源的大纛,其影响巨大,其作用不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