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语交际教学要想真正实现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口斤、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必须以生活为基础,采用生活化的策略,让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成为口语交际的“实习场”,使口语交际教学与现实生活保持高度的同构关系。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教学要以学生亲历的或熟知的生活为素材,并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口语交际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周晓彦 《湖北教育》2007,(12):33-3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昕、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为了培养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3.
刘雪君 《湖南教育》2002,(13):36-37
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性质口语交际教学已不同于过去大纲中说的“听话、说话”教学,它注重的是训练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口语能力。听、说训练过程理应是交际过程。《课标》中总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这句话是总领,“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是要求,“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总目标将过去大纲中的听、说进行了整合,体现了口语交…  相似文献   

4.
针对如何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这个话题,本文试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三五理论”,即“明确一个目标”、“采用三种途径”、“实施五项策略”。一、明确一个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  相似文献   

5.
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历来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语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并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农村中学如何加强口语交际教学,落实课程标准精神,提高口语交际教学实效。本文试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尹洪锋 《学语文》2005,(3):41-41
语文新课标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同时指出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口语交际能力在高考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广大教师认识不足.认为口语教学可有可无,偏离了口语交际教学正常的轨道。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大搞题海战术和“填鸭式”教学,使本来生机盎然的语文课失去了生机,  相似文献   

8.
王晔 《当代教育科学》2007,(19):58-58,60
“口语交际”这一术语第一次出现.是在2000年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它一改以往的“听说教学”,将“口语交际?”教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与“阅读”、“写作”教学齐眉并举。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然而,这并非仅仅是专业术语名称上的变化,其实质是全新的口语教学理念的变化,它汲取了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理论之精华。它的提出与目标的设定,为中国的语文教学凭添了许多新的活力,指明了新的前进方面,为语文教学注入了一泓活水源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如何提高边远地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本文将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口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如何提高边远地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本文将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口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是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杜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要。《语课程标准》也明确地将“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确定为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素质的小学语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低年级抓起,并把口语交际训练真正落到实处,针对《语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阶段目标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以下两方面抓好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采用多种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总目标。这是一个多元发展的目标。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段三云 《小学生》2010,(9):20-20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互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在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在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历来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与形式,下面就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及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口语交际因其准确、便捷而愈显重要,新课程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使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审视学生的口语发展状况,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李秀 《宁夏教育》2010,(11):48-48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规定:“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教师必须认识到提高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把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学必须要实现的一个目标。由于环境及其他因素,导致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分析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8.
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越来越被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同时,在课程阶段目标中也对学生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但在我们教学中却远未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放到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发展合作精神”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总目标要求,要达到此目标,提高口语教学的效率,必须把握相应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和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全方位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