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态环境中企业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经济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战略性实践问题,也是重要的研究议题。基于知识创造的动态理论,本文构建了动态环境中企业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积累与共享)与创新能力关系模型,并基于257家国内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知识积累与知识内、外共享均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其中:知识积累对创新能力具有递增的边际贡献、外部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具有倒U型关系。环境动态性对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但随着知识积累水平提高,调节强度减弱。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间具有此长彼消的关系,验证了利用与探索在对创新能力贡献中对立统一的二元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发现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知识积累是形成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从知识积累角度解读创新能力的形成一直是创新、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缺乏对现有研究脉络与进展梳理的文献。基于此,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知识积累与创新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知识积累与创新之间悖论关系的理论基础;其次,从知识基特征、知识积累方式、知识积累对创新的负向关系三个视角对已有研究进行评述;最后,在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知识与创新已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两大主题。但关于知识积累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内在机理尚不明晰,由此带来的实践困惑是企业如何进行知识积累才能获取竞争优势。从企业不同知识积累机制入手,以创新能力为中介,采用419个样本数据,探索并检验知识积累促进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知识积累一般并不能直接带来企业竞争优势,而必须通过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才能有利于企业成长,否则可能产生损害。(2)内生性知识积累更倾向于先构筑企业深层次能力基础,并以此提供现实创新能力的来源与潜力,进而促进企业成长;外源性知识积累通过提升现实创新能力来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绩效。(3)内生性知识积累较外源性知识积累为企业成长做出更大贡献。最后,探讨了研究发现的管理意义及未来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4.
知识积累是形成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从知识积累角度解读创新能力的形成一直是创新、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缺乏对现有研究脉络与进展梳理的文献。基于此,在回顾国内外关于知识积累与创新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梳理知识积累与创新之间悖论关系的理论基础;其次从知识基特征、知识积累方式、知识积累对创新的负向关系3个视角对已有研究进行评述;最后在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知识传导、动态能力与后发企业成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探讨知识传导—动态能力→企业成长的逻辑关系,知识传导促进资源→业务流程→惯例→能力→核心能力的演化和能力从吸收能力→转移能力→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研究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动因,而知识传导通过动态能力间接作用企业成长.企业成长体现为企业边界、企业行为、企业结构和企业绩效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从资源管理的视角,研究资源构建机制,即资源并购和资源积累,对成熟企业的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能力的影响,利用304份成熟企业的调研问卷检验理论模型及所提出的假设。结果表明,成熟企业的资源并购与突变创新能力正相关,而与渐进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资源积累与突变创新能力正相关,与渐进创新能力也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环境规制与协同创新耦合作用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进行研究,选取218家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对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和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引导对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及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披露仅与技术协同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与能力协同、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未呈显著相关关系;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分别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已经从"企业圮环境"视角转变为"企业圮网络"视角。基于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网络嵌入性本质进行的分析,将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关系运作划分为"关系建立→关系延伸→关系渗透→关系整合"四个阶段,与之相匹配的企业关系网络则沿着"本地社会网络→国际商业网络→全球战略网络"的方向演化。结合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证实了以上观点,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创新能力知识支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决定因素,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离不开知识的支撑.本文认为企业创新过程中不同的知识对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所起的作用不同,企业提升创新能力需要一个开放、动态的知识体系进行持续支撑.本文根据企业知识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构建了企业创新能力知识支撑体系,对企业加强知识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知识转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为揭示其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分析企业的吸收能力和网络依赖在知识转移与创新能力间可调节的中介模式,利用中国218名管理者的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自助(Bootstrapping)方法,对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中介作用;网络依赖不仅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而且正向调节整体中介模型。这说明网络依赖程度高的个体在积累了足够的商业知识后,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基于上述发现,研究认为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知识转移、吸收能力和网络依赖的复杂过程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知识型员工知识积累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积累是知识型员工进行各种知识活动的基础,分析了影响知识型员工知识积累的因素,并经过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知识型员工在当前企业工作年限、职位和教育水平对知识积家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个体知识资本的积累起了基础性作用。本文从市场、权力和教育三个不同层面对个人知识资本的积累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了知识资本积累自身的内在逻辑,探求知识资本积累的有效路径,以求得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创新是现代企业面对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的挑战所构建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本研究首先从企业间知识流动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影响分布式创新的关键因素,包括知识源因素、知识属性因素及情景因素三方面;接着建构了知识集聚、知识创造及知识优势生成的三阶段动态演化过程模型;最后提出了二层面的关系治理行为:一是各阶段内部关系治理,包括知识集聚阶段的知识共享、知识创造阶段的知识整合及知识优势生成阶段的知识场;二是各阶段之间的关系治理,知识网络的管理能力是其中重要的调节性变量,本文尝试打开企业利用各方资源生成知识优势的“分布式创新黑箱”。  相似文献   

14.
朱林 《现代情报》2014,34(1):37-42
本文分别对知识积累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产生背景进行简单陈述,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积累、资源观、核心能力观和知识服务能力进行详细分析,进而以知识积累为切入点,基于资源观并融入动态能力理论,探索累积性知识转化为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过程,并对沉淀式累积知识转化为动态性累积知识及动态性累积知识转化为用户满意的服务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社会适应能力、知识增值潜力和业务管理能力是评价用户满意服务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许治  周寄中 《科研管理》2008,29(5):63-69
尽管基础研究经费在不断增加,但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基础研究强度始终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均衡状态。本文在借鉴内生增长理论A H模型基本结论的基础上,从知识积累的角度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研究表明基础研究强度与基础研究生产知识的弹性系数正相关,而与应用研究投入(尤其是导向型科学研究)对基础科学新知识的弹性、“干中学”学习效率负相关。并据此结论对我国基础研究强度长期维持低水平均衡状态原因做出尝试性解释。  相似文献   

16.
许治  师萍 《软科学》2005,19(2):1-3
提供一种基于知识积累的解释,将知识积累区分为两种方式:“干中学”和“R&D学习”,并将其引入总产出方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认为较低的知识弹性系数、较低的“R&D学习”效率、较大的物质和劳动物理形态产出弹性系数和“干中学”学习效率,是导致我国科技投入强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并对我国产出较低的知识弹性系数、较低的“R&D学习”效率的原因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知识积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逸群 《预测》2002,21(1):37-40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内通过一简单动态模型证明了经济系统在农业社会的增长停滞以及工业化之后的自我增长。理论证实一国均衡产业结构发展将依次循序演进。上述论点可为后起国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郭锋 《现代情报》2014,34(3):25-28
文章首先分析了博客信息交流的过程和特点,然后从3个方面阐述了博客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博客在知识搜集与获取、知识组织与存储、知识利用与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加强学术知识积累;博客传播和博客出版缓解了集中化大众传播引发的垄断,扩大了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博客提供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知识的转移和转化,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