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长三角地区316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协同网络在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氛围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协同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氛围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网络在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氛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分别存在着完全的中介效应和不完全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高新区是推动建设型国家的重要载体,为探究高新区协同创新影响机理,本文构建协同创新环境、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绩效影响机理模型,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采用该区创新型企业、高校、政府等相关人员的问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逐层回归分析进行路径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协同创新环境、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创新环境和协同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协同创新模式的四个维度在协同创新环境与协同创新绩效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29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为样本,通过2007-2010的运行数据,以网络构建的不同地理位置为视角,探讨了国内协同创新网络规模、国际协同创新网络规模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协同创新网络规模和国际协同创新网络规模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均呈现"倒U型"结构;同时,地理位置网络平衡度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地正向影响。本文通过国内和国际不同的协同创新网络刻画组织间的多元关系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首次验证了地理位置网络平衡度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这为协同创新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也为企业如何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已有研究,构建了“投入-过程-产出”的风险研究框架,总结出6类企业协同创新风险,即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益分配风险。引入协同效应为中介变量、动态能力为调节变量,运用SEM模型和层次回归分析研究企业协同创新风险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①6类风险均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不同风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②协同效应在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利益分配风险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在市场风险与创新绩效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③动态能力显著调节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市场风险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对利益分配风险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何郁冰  伍静 《科学学研究》2020,38(6):1108-1120
随着技术创新逐步走向系统化和生态化,企业需跳出单向的竞争或合作思维,重视与外部组织开展协同创新。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背景,探讨了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位置(企业生态位)如何影响其与外部组织的合作,进而作用于技术协同创新绩效。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生态位宽度和态势对技术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重叠度对技术协同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2)技术协同创新模式(技术交易、技术联盟)在企业生态位与技术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中都起到中介作用;(3)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匹配对各个维度企业生态位与技术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全国知名企业247份有效样本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创新协同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引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探讨了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协同创新中存在着创新协同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但技术与制度协同度并没有显著影响创新绩效(2)学习承诺在技术与市场,技术与组织,技术与战略以及技术与文化协同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3)分享愿景在技术与市场和技术与文化协同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分享愿景在技术与战略协同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4)开放心智在技术与市场以及技术与文化协同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联盟管理、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以参与“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单位为研究对象,从组织声誉、联盟经验和网络中心性三个维度,对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与回顾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并建立实证研究模型,并利用二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组织声誉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2)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盟经验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协同创新合作网络中所处位置的中心性对其联盟经验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4)政府合作对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协同创新合作网络中所处位置的中心性与其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已经不再给企业"单打独斗"来完成一项事业的时间,通过协同创新网络促进创新绩效是互联网时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不容回避的问题。基于16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联网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协同创新网络、协同环境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并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的积极影响,协同环境对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有显著影响,并在二者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教育部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科研人员的调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人事管理制度、协同机制、协同伙伴条件、协同伙伴关系对协同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支持对人事管理制度、协同机制、协同伙伴条件、协同伙伴关系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总体影响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通过网络关系促进知识获取是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制造业产业集群206个有效企业样本的调查数据,引用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集群网络关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网络关系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知识获取在网络关系各维度对协同创新绩效中介作用的判断是:在网络强度、网络质量和网络稳定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权力和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以此对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长三角16个城市427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探讨了协同机制与协同环境在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三个维度(战略联盟模式、研发外包模式、要素转移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协同机制的两个维度(成本利益分配机制、技术互补机制)在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协同环境的两个维度(市场环境、宏观环境)在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创新效应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中国大学和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3所大学及与之协同创新的191个企业作为样本,用大学-企业联合申请的发明专利数作为测度两者协同创新绩效的指标,运用负二项式回归模型,对技术距离、地理距离对中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距离对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理距离对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正效应大于负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以来伴随科技创新政策的密集推出,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发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但目前尚缺乏全面完整地针对2006年来科技创新政策的协同演变及其效果的定量研究。本文在借鉴前人政策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以2006—2018年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为对象,对筛选出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探索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协同演变特征,并应用岭回归分析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力度、协同度和可执行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度自2006年始呈上升之势,总效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政策对科技创新绩效产生正向显著影响。政策特征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性。越明确的政策方向指引越能促进应用型重大成果的产生,提高创新政策的协同有助于促进中国专利授权量的增长,而促进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则需相关创新政策在力度、协同度和可执行度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基础上,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相关假设。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研究表明,组织之间的协同意愿、知识异质性以及组织知识能力等影响因素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复杂性对知识协同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知识协同机制在各影响因素对知识协同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识别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影响因素是提高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管理效率的关键.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影响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的关键因素,并以此建立了影响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效果的理论模型.以174例制造业供应链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间合作关系、产品技术知识壁垒、激励机制完善程度对供应链产品创新协同效应和产品创新绩效均产生显著影响,而企业间创新资源强度、企业间相容水平和协同产品创新平台对供应链产品创新协同效应存在显著影响,但对产品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教育部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探索其伙伴特性、伙伴关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协同机制、政府支持对其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伙伴特性、伙伴关系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协同机制正向调节伙伴关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但对伙伴特性与协同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政府支持正向调节伙伴特性以及伙伴关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确定了企业协同创新的6个主要外部主体,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有效收集了254份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企业与不同主体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并探究了对应的竞争者协同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与政府、竞争者、供应商、客户、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企业-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研究组织>企业-竞争者>企业-中介机构>企业-政府。(2)竞争者与政府、供应商、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会对相应的企业协同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但竞争者-客户协同创新没有这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解学梅  吴永慧 《科研管理》2013,34(12):66-74
本文在总结企业创新文化相关研究基础上,纳入研发强度作为控制变量,分析企业协同创新文化四要素(知识共享、组织创新氛围、协同决策、组织变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团队凝聚力在协同创新文化与创新绩效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基于110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层次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协同创新文化的知识共享、组织创新氛围、协同决策、组织变革四要素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团队凝聚力对协同创新文化与创新绩效两者关系起到调节效应。研究结论弥补了已有相关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软科学》2015,(7):56-59
选择区域分析角度,借鉴复杂网络理论,运用加权集聚系数,从技术协同和资金协同两个维度测度我国各区域创新的协同程度;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创新协同程度、创新绩效与自主品牌竞争力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创新协同程度和创新绩效对自主品牌竞争力有显著的正效应;创新主体间协同程度越高,创新效率就越强,对自主品牌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同时,不同的协同创新形式对自主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技术协同程度在资金协同程度对自主品牌竞争力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政府资助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和效果,构建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以产学研联合专利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指标表征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研究政府资助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资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产学研联合专利存在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区域开放度与政府资助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并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学研联合专利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