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编动物学课本,自1983年秋季开学后将开始试用。这个课本是根据中学教学计划对动物学课开设年级和课时的规定,及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对动物学编写原则和具体内容的规定而编写的。在有关编写原则的指导下,新编《动物学》突出了动物进化观点和动物生态学观点;增加了动物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知识;增加了联系我国动物资源实际和生产实际的动物学知识;重视并加强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因此,与动物学代用课本相比,新课本的知识内容较为充实生动,反映了现代动物科学水平,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可以说,新编《动物学》从这  相似文献   

2.
在药学和医学专业本科生及科学教育工作者中普及《实验动物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很多院校在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从重视实验动物课程教学、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编写统一教材、加强专业化的《实验动物学》师资建设等多种途径出发,提高《实验动物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普通动物学》课程是很多农林类高校的生物科学、动物科学、植物保护等很多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中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以及水产养殖等专业是学生的必修课。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现代化的农业科学人才,应当具有扎实的普通动物学基础知识,对丰富多彩的动物界有全面深刻的了解。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后续的专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专业有很好的认同感。正如孔夫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门铃。如何提高农林类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是这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普通动物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培养农林类本科生学习兴趣方面,谈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资源动物学关注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动物利用、经济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是高等学校生物学领域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从资源动物学的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出发就如何提高资源动物学的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实物教学是生物学科,尤其是动物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其形象真实之特点,直观地表达了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其生活习性。它要求生物教师要具备全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完整的教学计划,精心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合理安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利用周边环境,丰富动物教学内容校园环境以及校园周边环境是动物学教学的重要场所和基地。为美化校园可根据校园分布情况建造动物栖息地(一)利用花坛周围建造环形鱼池,可在其内定期放养不同的鱼苗,让学生轮流看护,培养和观察,最后带领…  相似文献   

6.
一、两类教材体系人们都同意动物学是生物学各专业的基础课。但对什么是“基础”有不同的认识。目前动物学教材可谓“汗牛充栋”,但在教材内容上实际不外这两种体系:(1)生物动物学,包含动物科学各个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内容,编排时按章分开,有如拼盘,很难说有主次(代替动物学和植物学的生物学属于生物动物学的体系)。(2)系统动物学,有两个主要范畴:形  相似文献   

7.
实验教学是《实验动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深化学生对实验动物学课程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开展动物实验的思路与科研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与独立开展实验的思路。本教研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的起源在人类的起源问题上,有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人科的起源和智人的起源。就像老虎属于猫科动物,在动物学分类上,人类的源祖属于人科动物。对于人科的共同祖先约70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的观点,科学家们并无太大争议。智人是人类进化的最后一个阶  相似文献   

9.
开展昆虫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着重于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的一门学科。全世界昆虫的种类,估计有100万种,约占动物种类五分之四。由于昆虫的种类多,分布广,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因而,自从18世纪奠定了动物学这一学科的一些重要基础以后,研究昆虫学的人一天天增多,陆续有新的发现和创造。在人类与昆虫长期相处的发展过程中,昆虫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益处。如自古以来饲养的重要益虫——蚕、蜜蜂,它们的产品——蚕丝、蜜糖及蜜蜂的其它产品,直到今天,在工业上、医药上仍然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此外,通过蜜蜂及其它传粉昆虫传授花粉,提高农作物的产  相似文献   

10.
一 动物学在什么基础上进行改革? 1978年秋季开始使用的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动物学的教学内容讲得不多,主要是《动物的构造和功能》和《动物的多样性》这两部分,还有三个动物学实验,讲课和实验共占20多课时。由于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时间太少,教材中讲述的动物学知识显然是不够全面、系统的,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是医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但目前有些医学院校还没有对此项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实验动物学必须全面开展教学工作、加强学科建设、强化体系管理、改善环境设施,逐步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同时结合实际工作积极开展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工作。只有这样,实验动物学才能够为学校的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点多、范围广、发展快,但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成为动物学教学过程顺利实施和提高学生学习动物学课程兴趣的阻碍,为此,本课程组以动物的系统进化为基础,在讲解动物形态学知识的前提下适当补充动物行为学的知识,既拓宽了动物学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与课堂教学有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且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独立性。通过对实验动物外部形态的观察,内部解剖,培养和分类等过程,既能巩固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训练其严肃认真和科学的实验态度,为未来从事有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本文就如何打破师专生物系动物学实验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动物学实验的教学效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动物学部分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顺序安排。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要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腔肠动物是低等多细胞动物,只有两胚层。要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是一门自然知识综合学科。其中动物学知识包括软体类、昆虫突、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形态特征、行为、繁殖;有益动物的保护及有害动物的防治;动物的进化等知识。现就自然中有关动物学知识作以扼要介绍,同时对自然中动物学教材的教学提几点建议,供教师参考。动物学有关知识动物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推动物。一、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胶肠动物、扇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现结合自然教材简要介绍一下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软体动物:代表动物——河蚌。…  相似文献   

16.
动物学是生物学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将动物学的教学更加科学合理,本文从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代表动物的感性认识、利用浅显的语言将生涩的专业术语简单化让学生易于掌握、突出重点使得庞杂的内容易于记忆、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增强动物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校通过利用各种丰富的动物学相关资源,组织学生申请参与与动物学相关的科技创新项目、科研课题和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对创新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为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经验和平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与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们重视了动物学教学改革,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做法如下: 一、“入门”时讲“活”,造就动物课的吸引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能否对动物学感兴趣,上好绪论课是重要一环。对于动物学绪论课的教学,我打破以往在教室上课的常规,带领学生到标本室。我们事先布置了标本室,按动物进化顺序陈列了各种动物标本。从较低等的腔肠动物海葵、珊瑚浸制标本,到较高等的鸟类、哺乳类剥制标本; 从蚯蚓的解剖标本,到昆虫的干制标本,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的标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生们惊喜万分,兴趣高涨。我  相似文献   

19.
王秀英 《物理教师》2002,23(10):44-45
笔者就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观点。1 贬低亚里士多德的做法欠妥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在人类科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阐明各学科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的人,他对混沌一团的科学进行了分类,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著作是希腊文明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动物学、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师生共享生动的动物显微图像,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动物学实验中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