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湘诗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湘诗歌论王伟1933年12月5日,诗人朱湘在马鞍山采石矶投江身亡。滔滔的江水虽然吞设了诗人年轻的生命,但是却无法泯灭他那用心血灌溉出来的诗篇,正如他的挚友罗念生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不死也死了,是诗人的体魄;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①一生把写诗作为...  相似文献   

2.
朱湘的诗充满着深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同时又特别讲究诗情、诗意、诗形、诗韵,注重诗的音乐的美。他的诗学思想与他的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是相谐和的,其诗学观是以爱国思想、民族意识为主导的。在朱湘看来,作为真正的诗人,要在对自然、人生的歌咏中,显现诗人的内在的本真情感,而这本真情感的显现又必须在诗形上符合“诗的真理即是美”的审美标准,因而关注人生社会、亲近自我情感、注重艺术美就成了朱湘诗学思想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田间在我国新诗的发展史上,是一位重要的诗人,是一位在抗战烽火中锻炼成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活动经历了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不论是在哪一个历史时期,田间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都坚持着诗要为时代而歌唱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田间一直坚持认为:诗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战士,然后才是诗人。这一点他一开始诗歌创作活动就非常明确。他说:“一九三四年,我是十几岁,在上海读书时,参加‘左联’,便正式学习写作。由于有党的影响,知道写作是为革命。”在诗人与人民,诗歌与革命事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田间一直坚持革命功利主义。在《诗,我的诗呵》中,他表示:“诗,/强烈的节拍,/战士的生命,/是属于民众和祖国。”“诗,/军队一样,/向明天/和世界去。”他在《拟以一个诗人的志愿书》里,清楚地表白了他的诗歌观念和创作态度,简而言之,诗歌应该  相似文献   

4.
朱湘是前期新月诗派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整体匀称工整,想象绮丽;意象恬静绚丽,富有古典美;节与节之间跳跃性较大;词语凝练韵律和谐,调子平静而情感深邃,充分体现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思想和早期新月诗派提出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5.
朱湘是现代名诗人,他对现代新诗的救赎精神与美学维度的营构是他人难以企及的,但他的化身份是复杂的。精美朱湘,焦虑朱湘,边缘朱湘,悲剧朱湘,这些才是真实朱湘的有机构成,也是在新的化语境中认知朱湘的人、诗、人与诗的悖逆及悲剧价值的法门。  相似文献   

6.
智性的闪光     
《题照相册》是九叶派诗人杭约赫所作,写于1949年初,此诗距今已四十年,但现在读起来,还未曾黯淡一点光彩或消失一点韵味;引人辽远的遐思,这恰是优秀哲理诗的妙处所在.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对生命的反思,全诗十四行,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一至二段,第二层三至四段.诗句一开始就引出了“小河”、“玻璃”两个平凡的意象:“我们从平静的小河里,/从反光的玻璃上,看到/多少熟悉得陌生的脸,/那是你的、我的,有时象/他  相似文献   

7.
李海燕 《学语文》2004,(4):29-29
朱湘是前期新月诗派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整体匀称工整,想象绮丽;意象恬静绚丽,富有古典美;节与节之间跳跃性较大;词语凝练韵律和谐,调子平静而情感深邃,充分体现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思想和早期新月诗派提出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8.
诗人之死     
公元前278年,屈原自投汩罗江而死。2000多年里,自杀与死亡为诗人们开出了一串长长的黑名单:拉纪谢夫、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矢川澄子、普拉斯、查特顿、王国维、朱湘……1987年“朦胧派”女诗人蝌蚪割脉而死,仿佛推倒了中国当代诗人自杀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诗坛几位天才诗人———海子、戈麦、顾城相继自杀身亡。当死亡的气息终于渐渐淡去之时,1996年12月12日,诗人徐迟跳楼自杀又一次撕开了中国诗人的伤口,他似乎在给世人一种暗示:“诗人之死”绝非偶然……很难解释这些阳光下的谜,以生命追求着美和理想的…  相似文献   

9.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诗人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有的人》一诗中的名句,如今诗人已经仙逝,我们就把这句诗作为悼念诗人的挽歌,并在此选读两首小诗,以示对诗人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月派的重要诗人,朱湘对诗艺美的追求真诚而执著,对此,论者却少有全面的论述。本文将从朱湘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方面略论其诗艺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正>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将其诗歌理论主张概括为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三美”主张可说是新月诗派建设新格律诗的理论纲领和共同追求的方向。而在这“三美”主张中,音乐美又显然是其理论核心和最根本的要求。朱湘指出:“诗无音乐,那简直与花无香气,美人无眼珠相等。”陈梦家更从诗是“美的文学”,而且“应当是可以观赏的歌咏的思味的文学”这一新诗艺术特质的独特见解出发,强调了音乐美的重要意义。可见,新月诗人是把音乐美作为诗美诸因素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读钱英球的诗,我注意到在他的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诗的意象:驼铃。他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驼铃集》,诗集《爱的晨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卷首第一辑,题名《心中的驼铃》。他常以沙漠中不知疲倦地跋涉的骆驼自况:“我是一峰骆驼,/清晨上路便在沙漠中跋涉,/叮咚的驼铃,/奏起我生活之歌。∥驼峰是我不落的帆,/鼓满日月星辰,驶过岁月的浪波,/永远走着一条没有路的路,/我的足迹是荒漠上的第一代花朵。”(《我是一峰骆驼》)我们这位在黑土地上养育的南国诗人,憨厚、朴实、情感内向。1949年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13.
《游隼》是英国诗人格雷德·曼里·霍普金斯的优秀诗作之一。霍普金斯是维多利亚后期玄学派先驱诗人。他对英国文学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大都跟宗教有关。他在创作中极力寻找神灵之美。神灵之美正是此诗的主题。这是一首意大利十四行诗。它的韵脚为 :abbaabbacdcdcd。从音步看 ,是首五音步诗 ,以最后一行为例 ,音步划分如下 :′盘旋而下 ,/′打破 /他们′自己 ,/和′赤 /金色的′云层。此诗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八行 ,是诗人对鸟之美的沉思 ;第二部分写鸟的外表和精神之美 ;第三部分写鸟高超的技艺和力量。一个…  相似文献   

14.
臧克家先生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有的人》一诗共七节,其中第一节是这样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教社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这一节诗提供了带有权威性的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诚然,《有的人》全诗是通过“反动家伙们”与“无产阶级的代表鲁迅”(臧克家语)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功名荣誉…  相似文献   

15.
朱湘是一位早逝的天才诗人,他是文学研究会会员,又与新月诗人有较多联系,在形式的追求上与新月诗派有不少共同处。文章从朱湘所处时代及性格特征入手研究朱湘的叙事诗,着重分析了朱湘诗的观念、对中外文化的态度、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觉继承及叙事诗风格特色等问题,肯定了朱湘对叙事诗的贡献及其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诗人》一文中,老舍这样描述他想象中的,也是他所肯定的诗人形象:“诗人是中了魔的”,具体说,“诗人在举动上是异于常人的”,“诗人在创作的时候确实有点发狂的样子”。他又提出设问:“可是,这些狂士(或什么什么怪物)却能写出标准公民与正人君子所不能写的诗歌。怪物也许倾家荡产,冻饿而死,但是他的诗歌永远存在,为国家民族的珍宝。这是怎一回事呢?” 他分析了这么几个原因:一、诗人们心细如爱,但绝不象看财奴一样,“一手打着算盘,一手写着诗”,而是对事物的观察特别详密;二、“他的眼要看真理,要看  相似文献   

17.
诗人之死—“独特的死” 完成了《十四行诗》和《哀歌》,里尔克如释重负,马上就写信给几位挚友:美莉涅、露、玛利·塔克西斯公爵夫人和尼斯,报告这一喜讯。大家也为他深感庆幸。正象完成了自己的“主要事业”《浮士德》的歌德一样,里尔克把往后的岁月多半也看成了命运额外的赐予。他除去与友人通信,翻译瓦雷里的诗歌和自己创作一点法语诗之外,就不再有大著作。再说,在经历了心灵的狂风暴雨的一个月之后,他也确实精疲力尽,需要休息休息了。他尽管仍然深居简出,却变得殷勤好客,宁静的米索古堡不断地迎送着诗人的新朋老友和仰慕者。1925年初,他  相似文献   

18.
论朱湘的文化身份——纪念朱湘逝世70周年、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湘是现代著名诗人 ,他对现代新诗的救赎精神与美学维度的营构是他人难以企及的 ,但他的文化身份是复杂的。精美朱湘 ,焦虑朱湘 ,边缘朱湘 ,悲剧朱湘 ,这些才是真实朱湘的有机构成 ,也是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认知朱湘的人、诗、人与诗的悖逆及悲剧价值的法门  相似文献   

19.
不错,朱湘是一位诗人。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拿他当作一位诗人来谈论,那是不能反映出朱湘的全貌来的。作为诗人的朱湘,他同时也是一位对中西文化都做过深入研究的学者。在留美前,他就有意识地在中国文字和文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留美时,他又专习了西洋文字与文学。在文字方面,他很早就掌握了英文,以后又学习了法文、  相似文献   

20.
上海沦陷区不是诗歌的“荒原”,以路易士、应寸照、史美钧为代表的诗论者仍然坚守“诗领土”探索诗歌理论:路易士追求“纯粹的诗歌艺术”,但他的“纯诗”理论存在偏颇与悖论;应寸照承认诗歌的社会功用,试图建立自己的诗歌理论体系,但其理论文章常因缺少具体例证而过于抽象;史美钧在诗歌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是诗人论,对徐志摩、朱湘、王独清、于赓虞、路易士等诗人都进行了专门研究,是沦陷区诗歌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路易士、应寸照、史美钧三者的诗学观念存在“理论的张力”,并共同构成了上海沦陷区诗歌理论的复杂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