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顿 《初中生》2006,(9):24-27
我和弟弟都在读八年级,前一阵子,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虽然那个女孩不喜欢他,但他很执!我这个当姐姐的只好去劝劝他,但他一点也听不进去!我在《初中生》的《谭星信箱》中看到几个和弟弟类似的问题,把你说的话给他看。他看后还是无动于衷!你说这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曹操,大多数人会想到他的奸诈、狡猾、多疑,而且历史上也早有过类似的评论。可本人认为,其实他身上还有许多“君子”风范,他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加贝 《家教指南》2006,(7):49-50
2005年4月28日晚11时,在益阳食品厂工作的王共华接到儿子班主任的电话,说他儿子王志敏晚自习后又偷爬围墙上网去了。类似的电话,王共华不知接过多少次了,他气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相似文献   

4.
如果让儿子一直在安逸无忧的单一环境里成长,不去接触更为广阔的社会.那么他没有经历的事情都会被冠以“骗人”的名号。也就是说孩子不会意识到生活中的另一面,即除了快乐无忧之外的苦难、贫困、挫折、无奈、忧伤等等,所以当他看到类似的场面或将来面对类似的情况将会心存疑惑,长此以往,是不可能有良好、健全的心态的。基于此,我带着儿子进行了一系列认识生活的真相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05,(7):15-16
问题在于,宁铂式的烦恼是不是少年班教育模式制造的?作为一个天才儿童,即使他当时并未进入少年班,是否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类似的烦恼?  相似文献   

6.
先谈谈五位小作家中的郭小天。与郭小天认识纯属偶然。起初是在车棚。放学的时候,我总见一个男孩怪怪的,与其他同学背书包的样子迥然不同,腋下夹着一个类似公包的东西,像刚散会似的来骑车。一天,又见他急匆匆地走来,车棚里的车已所剩无几了,可他还在从这头走到那头,像在寻找什么。  相似文献   

7.
我曾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小医院中,一名当医生的幼儿中途离开了自己的岗位,到超市“闲逛”,还拿来许多“食品”。我很不理解,本想立即纠正他的游戏行为,指导他怎样当医生、怎样遵守医生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镜头一】初一新生入学后,一位个子魁梧的家长经常出现在学生的餐厅中,看着自己的儿子把饭吃完才走。他每天这样连续坚持了两周。后来,人们问他,他终于道出了原因:“这孩子一直不肯吃饭,以前都是我们监督着吃。现在读初中了,还老是吃不饱。”其实,每年新生入学初,类似的家长是屡见不鲜,这绝不是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9.
札记与日记     
阅读《外国文艺》2013年第3期,美国作家理查德·福特创作和主编的一组“工作”小说很有味道,以前读过他的《石泉城》,不记得《春寒冻死人》是不是出自他的手笔。现在读了《隐情》,因为在我的《修真纪》中,设置过类似的情节,便有了些共鸣。  相似文献   

10.
远离脏话     
刘学军 《父母必读》2010,(2):122-122
“你傻呀?蠢驴!”最近,类似的粗话常常从孩子的嘴里蹦出来。怎样教他说话文明一些呢?  相似文献   

11.
孙光宪是五代《花间集》中的一名重要词人。在《花间集》中,孙光宪的风格区别于温、韦,也区别于其他作家,呈现出气骨遒劲的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力度、浑然的结构、精警的语言和阔大的意境等四个方面。孙光宪不仅开创了气骨遒劲的美学风格,而且对南唐词和宋词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孙光宪在唐宋词史上应该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相似文献   

12.
曹邺作为晚唐诗坛上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不仅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特征:常采用赋之铺陈直叙的艺术表现手法,多运用比兴寄托的艺术表现方式,清新通俗又冷峻辛辣的诗歌语言,以及高古质朴、峭拔冷峻的艺术风格等,由此奠定了其在唐诗史上知名诗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王僧孺是梁朝宫体诗人,他生活在梁朝盛世,但他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悲伤的情调,这跟他的身世有关。王氏家族在西晋时经王朗与王肃的努力而跻身一流士族之列,但到王僧孺时却沦落成寒门家族,这是他的诗作有悲伤情调的重要原因。王僧孺在创作中通过两种途径来达到这种效果,一是炼字,二是选取黄昏、日暮、月亮、夜晚等带有忧伤情调的意象来抒情写志。  相似文献   

14.
李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奇特、冷艳,多写咏仙讽鬼题材,被称为"诗鬼",形成自己独特的"长吉体"。成为我国诗坛上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本通过对李贺诗歌的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他的诗歌自成一体的原因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方文是清初杰出的遗民诗人。易代之际,他的诗风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当然与时代的变迁有关,然仅就这一方面思考是不够的,在我们进一步探寻这一变化的契机时,发现方文的宣城之游是其诗风变化的直接诱因。同时在探讨这一直接诱因的基础上,对嵞山体与宣城体的关系也作了一点阐述,说明嵞山体反过来又对宣城体的形成产生启发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煌言是明末文坛大家。他存词虽不多,但却是其心理情感的真实呈现,其词既有激昂慷慨之作,也有悲怆沉郁之音。语言丰富,精炼典雅。  相似文献   

17.
西晋太康诗人左思不但重视对前代文学遗产的继承,更注重创作上的开拓创新。其《咏史诗》八首创成一体,垂式千秋,尤体现在对传统的突破与艺术的创新方面。文章指出左思这方面的成就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全新地审视和观照历史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境;往古世界与诗人自身遭际之间的象征关系;熔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于一炉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方文是明末清初桐城著名诗人,明遗民诗人的杰出代表,在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其诗自成一家,被称作"嵞山体",创作内容丰富,突出表现在抒发强烈的遗民情怀、反映现实、感时纪事等方面;在艺术上表现为语言通俗流畅、浅显如话,所抒发的情感真诚直率等特色。"嵞山体"在清初诗坛多受褒扬,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诗史之风忠烈之情——张煌言诗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煌言,号苍水,是晚明诗坛大家。其诗歌大都以抗清复国为主题,被称为“诗史”,既是他抗清斗争中严酷而艰苦生活的记录,也是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和忠烈精神的写照。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阵营的重要组成成员,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诗人。其诗"黄河冰凌,得杜之骨",既能以杜诗作为古典诗歌最高审美典范,又能"知其所长、又知其弊",是明代中叶学杜的集大成者。通过其"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笔调下的时事诗,不仅可以认识诗人在明弘治、正德年间的突出贡献,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明中后期文学思潮与文学风格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