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语文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从整体观念建立大语文教育的科学体系是提高语文素质教育整体效益的关键。本文主要就大语文教育的目标、途径、方法体系的构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目标体系:语文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的和谐统一 大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这种认知活动只有以明确具体的目标作为导向,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否则,师生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是一个具有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语文教育科学研究应该以整个语文教育系统为研究的对象范畴,语文学科教育系统应成为研究的重点。语文教育科学研究不仅要在语文教育系统内分层次进行,而且要从多角度进行,建立包括多门学科的语文教育科学体系。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经验的收集和描述的方法、教育与心理统计的方法、理论思维的方法以及实验和准实验法。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科学的语文教育观的指导,教学内容才能发挥最优化的中介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科学的语文教育内容观:一,大语文教育内容观,即根据大语文教育的需要,把大量的课外语文实用活动纳入科学的语文教育体系之中,使课内示范性语文教材系统与课外应需性语文实用系统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二,语文教育内容优化观,即根据语文母语教育的优势和整体性特点,用超前教育思想和系统方法优化语文教育内容;按照学生认知基本规律,用以简驭繁原则对语文教材进行编写具体优化。三、语文训练系统观,即正确处理教育内容与学生能力发展的关系,在教育内容中做到训练的系统化、强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是专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它既是中师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科学领域中分科教学法的一种,是中等师范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中等师范学校开设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是使师范生明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熟悉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毕业后能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语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中,越来越强调教育的针对性与个性化,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创新理念,情感体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推动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探索,寻求科学的教育路径,让情感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提升综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语文教学效果进行衡量评判的教育活动,包括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和语文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它是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中职语文教学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没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建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新课程的基本含义、标准要求等要了然于胸,在其教学实践中科学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另类现象,大都可以理解为凌节而施的教学现象,这是违背了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其对中学语文的教学危害也非常大。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还是在语文教师自身,只有语文教师的观念和教育行为发生变化了,科学的教育方式才会应运而生;其次要求教育管理者的观念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要强调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在"真语文"的讨论中,一些研究者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探析,提出从语用学角度对语文教学进行定位,实现语文教育的语用学转向。以下选取三篇代表性论文,重点是从语文学科的历史追溯、语文教育的语用意涵与构建价值以及语文教育的语用体系建构方面进行评析,希望能呈现语文教学"语用学转向"的基本观点和思路。一、语文教育的历史追溯及科学定位【评议文章】李海林《现代语文教育的定位问  相似文献   

10.
一、选题的价值性原则顾黄初先生认为,语文教育的研究价值,是由语文教育本身的价值决定的。语文教育是维系古今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神桥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这种功能,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他对于研究的三个领域(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建设、语文教育史)课题的选择无不以揭示语文教育的规律、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和建构语文学科的科学体系为目的;他把努力为我国语文教育的民主化、现代化、科学化、民族化而奋斗,作为他毕生研究的总目标。他的研究课题的价值性,主要体现为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习科学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1995年8月4日在成都宣告成立。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64人,分别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与会代表主要为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师和省、市、县教研室的教研员以及高校语文理论工作者,语文报社和四川教育导报社也派人参加了会议。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的宗旨是:团结全国语文工作者共同研究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建立语文学习科学体系,坚持学习科学教改实验,推广和普及学习科学研究成果,为大面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本 ,是语文教育改革之本。教育思想、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学科体系、教师素质等诸方面都交汇于语文课本 ,如果这几方面得到科学的和谐的组合 ,并且适应学生心智发展 ,那么就能促成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就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因此 ,当前要着力建设 2 1世纪的语文教材 ,建设基础教育“一条龙”的语文教材。一、改革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1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 ,满足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主性、创新意识、科…  相似文献   

13.
王富仁是我国现当代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作为教育家,王富仁不仅有从教数十载、桃李满天下的教学"实绩",而且建构了科学而又独到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语文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体系性、学理性、通俗性等特点,它对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对中国教育改革尤其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对文学及其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教育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语文教育是汉语言文字的教育。下面着重从这些方面就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征进行探讨。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必须寓教于文语文属于人文学科,语文和一般的科学学科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价值追求。科学追求的是精确和简约,语文追求的是生动和丰富;科学追求的是规范和统一,语文追求的是…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思考是当前教育环境中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改着力点,素质培养仍然是阅读课堂的首要教学目标。科学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核心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科学素质在阅读课堂中的渗透,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沉淀、发散与提高。  相似文献   

16.
口语教学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语文教育教学体系。口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教学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不受人们的重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知识指导,口语教育教学现状很不乐观。本文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育评价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评价是语文教育价值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语文教育评价观,就是在语文教育评价过程中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语文教育评价对语文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促使语文教师自觉地按教学规律办事,促使语文教学工作向规范化与科学化方面发展,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语文能力的状况.建立良好的中学语文教育评价体系应根据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本特点,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建立合理而全面的、科学而规范的语文教育评价观.  相似文献   

18.
章熊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坚定探索者。其探索表现在:科学地认识语文课程,提出中学语文课具有综合性,但核心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科学地确认语文教学目标,在确定读写听说的教学目标方面有许多有益的探索;科学地建构语文能力培养体系,既有“名家名篇+科学训练”的总体构想,又有更为具体的技能训练体系;科学地考核语文教学效果,为我国语文考试探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有人提出语文课的出路在于回归传统,这种主张值得商榷。传统语文教育精华与糟粕共存,经验与教训同在,需要科学地取舍。当代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回归传统来解决。传统语文教育的当代转换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所谓传统语文教育的当代转换,即对有价值的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经验和方式方法等进行当代化改造,并与当代语文教育整合,使之成为当代语文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有极其生动的活动场景——一个心灵带领一群心灵,行走于语言与意义的世界。突出"行走"这个关键词,就在于强调主体的自主、能动性,突出智慧思维的过程,从而建构一种生气灌注活力四射的完整而科学的语文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