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雷缙碚 《文教资料》2008,(24):94-96
在古汉语的教学与练习中,常将词义的扩大、缩小的现象与词义义项的增加与减少相混淆,虽然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现象,所以,在古汉语的教学实践,可以作出适当的分别.  相似文献   

2.
有关词义引申的类型,目前古汉语界从具体意义联系角度进行归纳研究的尚嫌不够。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基础义与引申义的极性联系角度作一点探讨,并根据许嘉璐先生提出的同步引申之说写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4.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中。从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来看,尤以词汇层面的语义模糊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论文对20世纪后期国内外有关词义模糊的主要研究作一简要评述,为以后的词义模糊研究指明方向,提供一种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古汉语音译词的演变过程应从音、形、义三个方面人手;找出音译词的译音来源,是分析古汉语音译词演变的关键。此外,分析古汉语音译词的演变还必须注意词的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词义引申是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对于古汉语词义引申的原因、方式和机制,前修时贤多有论及。古汉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词义引申方式——“动词词义裂变式引申”,其引申过程为构成一个完整动作的几个不可缺少的分解义素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裂变而形成新的引申义位。  相似文献   

7.
受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的影响,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分析通常是从语法形式入手。但这种分析并非万能,所立规则与语言现象间也不无抵牾之处。以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即不含使动、意动、下简称“名词动用”)为例:规则“凡名词相连,既非并列关系又非偏正关系,则必有名词用为动词”;“名词后跟代词则活用为动词”;“名词前后出现介宾结构则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8.
语言发展是渐变的,词义的发展演变亦如此。对词义演变的探讨要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出发,因为纵观古今词义的演变不难发现,词义演变不仅仅是扩大、缩小和转移那样简单。本文试从词义深化、词义范围的变化和词义转移三方面探讨词义演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中日的交流是频繁的、多方位的,其中词汇的交流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以至于从现代汉日语言词汇中可以寻索到历史的烙印。本文将从有关涉及钱财费用的词缀谈该部分词语的含义和汉语的联系,通过深入的辨析正确地掌握这部分日语词汇的汉语译词虽大致相同,其释义却存在着差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词义引申从形式上看应有两种方式,即“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由此也能从其内部找出它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1.
从挖掘古代文论的叙事思想、总结经典文本的叙事理论、尝试建构中国叙事学三方面对近30年古代叙事理论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可以发现,这一研究新的生长点在于系统、全面地清理古代叙事理论资源,并与西方叙事学形成比照、对话,以实现中西叙事理论的互识、互补。  相似文献   

12.
当代汉语词义演变在词义构成的三个方面都有体现。词汇意义方面主要为扩大和转移,缩小和虚化的情形较少;色彩意义方面表现为感情色彩的贬降或扬升、形象色彩的突显和强化、书面语体色彩的减弱与通用化;语法意义方面以转类为主,一些程度副词的新用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词义与概念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根源在于人们对词、词义与概念三者的关系认识不清。词与概念的关系不同于词义与概念的关系,词义与概念既有同一性,又有本质的区别。这一理论观点对解决语文词典释义的相关问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词相似度计算在文本分类等自然语言处理众多任务中有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准确率并将其应用于文本分类任务中,提出基于知网与同义词林以及基于nGram训练大规模语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词义演化技术检测词义变化确定两种方法的权重,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比人工定义词语相似度。通过实验将该方法与基于知网和同义词林的方法进行对比,根据随时间改变而词义有无变化选取15对词语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后者比前者提高了28%。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语料与语义词典的方法明显比单纯基于语义词典的方法好,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上古汉语的词汇及其意义有其内在系统,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在词的引申义及同源词意义中呈现出大量的、有系统的、有规律的、相对立而又相通的对应关系——对立统一关系。这种意义关系形成的原理,可以从人所认识的客观事物关系、运动发展规律、认识原理和词义引申规律四方面得到理性解释。在这些原理的探讨中,提出了词义内涵量化分析的方法——两极之中两种维度的量变运动描写。  相似文献   

16.
词的义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多义词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个词的各个意义,是层积状,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一个义位表示一个义层,义层是以义位层层相叠的形式存在的。义层和词义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义层的形成往往反映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同时又促进新的同义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词的比喻义与“城”字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化发展,变化发展的方式之一是在原词的基础上派生出新的比喻义。本文结合“城”字现象,从比喻的本质特点和结构形式阐明词的比喻义的产生过程和被社会接受的若干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判定变读构词类型,必须区分原始词、滋生词的本义及引申义,并明确是何者参与构词;滋生新词需改变读音,而引申新义则不需要;同一词类变换方式,或为滋生或为引申,并不固定.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为观察和了解现代汉语的阶段性发展变化寻找一个新的角度,这就是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方面考察和分析现代汉语量词意义的阶段性发展变化,最后对其中的特点和规律作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