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会通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基础,也是翻译会通的学术基础。严复的翻译运用了这种思想,使其译著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结合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与民众诉求,阐释严复以达旨为主要翻译策略的翻译会通思想的学术适用性。同时运用蒙娜·贝克的叙事学理论,力求论证翻译会通思想在现代的学术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英国翻译学者蒙娜.贝克提出的社会叙述理论把翻译与叙事理论相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无论从翻译角度或是社会学角度,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尝试从社会叙事理论的角度分析严复是如何通过翻译建构并促进叙事及主流话语的传播,进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赵芳 《教师》2008,(12):115-116
蒙娜·贝克尔在她的新书《翻译与冲突》中引用叙事理论对翻译与冲突的关系作了新的诠释。本文从叙事理论和当代全球化语境的角度分析了作者的政治立场、研究方法与写作目的,指出了蒙娜,贝克尔与她的新作给翻译研究与翻译工作者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将叙事与翻译相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框架,是翻译领域的进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可有效避免源语言和译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风声》英译本(《The Message》)语言流畅,译者对小说的风格把握熟练,能再现悬疑紧张的故事情节、重现独特的叙事方式。本研究基于蒙娜·贝克(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以《The Messgae》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通过直译加增译、转译的方法,实现时空建构策略;通过增译、省译及形象阻断意译法等,对中文偏好具体形象、积极修辞与英文重视抽象概念、消极修辞等特点进行相互转换,实现选择性建构及标签建构。  相似文献   

5.
青丹丹 《海外英语》2020,(7):130-131
石黑一雄作为日裔英国小说家,其在小说中如何以"自我"视角叙述中国"他者"形象,作者笔下的中国战时小说对于读者了解战时历史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石黑一雄的When We Were Orphans的中译本,该译本由陈小慰翻译.该文主要运用蒙娜·贝克的叙事翻译理论,分析陈小慰译者在回译展现中国战时历史文本《上海孤儿》的过程中,译者如何处理使用"他者"源语呈现的"自我"形象的翻译叙事,以及如何建构原文中的中国史实性与中国形象,探讨译者如何在翻译叙事实践中还原历史事件,以期让读者参与公共叙事中,从而探寻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对英美文学中中国形象探讨的实践操作性与可行性,以期对译者在翻译时还原历史真相、构建中国形象具有参考性.  相似文献   

6.
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对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外新闻报道中的叙事建构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基于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对最近两年来中国面向东盟的英文新闻报道及相对应的中文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者在新闻编译中多采用时空建构、文本素材选择性采用与标示性建构等策略来对原文进行翻译叙事重构,突显能彰显良好国家形象的叙事,弱化与国家形象建构关系不大的叙事,在国际语境中建构与传播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莫娜.贝克(Mona Baker)在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领域著述颇丰,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其编著的《翻译研究批评性阅读》的主要内容,并评价该书所收录的主要领域和研究方法,从而更全面的了解现代翻译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界定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的基础上,对《天净沙·秋思》英译中的三种隐性衔接处理方式——显性对隐性、以隐性对隐性以及显性与隐性相结合——进行了译本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三种翻译方式可谓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9.
系统功能语法是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本文在介绍系统功能语法内容的基础上,将此语法用于中国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英译文当中,并从主位结构、衔接等方面.分析了各种版本的译文.本文尝试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中主叙位理论和衔接理论分析此诗歌英译版本,旨在探索这种方法对于英译诗歌的表意作用.并以期其理论用于翻译中,对翻译理论作一定的语言学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10.
小朋友们一定知道达·芬奇的经典名作<蒙娜·丽莎>吧!它光照千秋的奥秘全在蒙娜·丽莎的"永恒的微笑",而这种笑容中蕴含着人类在文艺复兴时期特有的情感、精神和信念.所以,笑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且与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值得我们去探究、去抒写.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针对各语篇衔接手段在英汉语篇中的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根本差异,即英语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总结出在英汉语篇互译中转化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本研究将汉英语篇衔接手段与翻译策略这两个问题相结合,将翻译研究向语篇层次拓展,强调分析英汉语言中不同的语篇衔接模式是译者合理调整翻译策略、正确传达源语信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衔接理论视角下探究了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的衔接手段差异。研究表明,机器翻译使用的衔接手段较为单一,人工翻译相较于机器翻译使用了更多的衔接手段。通过对人工翻译在衔接手段方面的总结归纳,有利于对机器译文进行译后编辑以及计算机学习并提升在衔接层面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娟  刘丽 《海外英语》2014,(18):149-152
作为沈从文代表作之一的《边城》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迄今已有四个英译本向西方译介这一现代中国文学经典之作。该研究以《边城》的最新两个译本为对象,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以目的论为研究视角,对译本中词汇衔接的翻译处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边城》及其英译的词汇衔接方式及使用数量的差异,分析了译者的翻译目的及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对译文词汇衔接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沈从文代表作之一的《边城》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迄今已有四个英译本向西方译介这一现代中国文学经典之作。该研究以《边城》的最新两个译本为对象,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以目的论为研究视角,对译本中词汇衔接的翻译处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边城》及其英译的词汇衔接方式及使用数量的差异,分析了译者的翻译目的及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对译文词汇衔接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英汉两种语言衔接方式的差异,英汉文学翻译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才能使汉语译文达到连贯的目的。本文以译言网古登堡计划中的翻译项目之一《遗忘的星球》的英文文本和其汉语译文为例,分析了该小说在汉译过程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指出可以利用减译法、衔接方式对等翻译法、衔接方式转换翻译法、增译法等翻译策略来增加英汉文学翻译作品的语篇连贯性。  相似文献   

16.
衔接手段能将文本与一些毫无相关性的句子组合区分开来。但衔接对翻译能造成很大的挑战,因为原文中一些体现衔接的部分会在翻译中丢失(非意义丢失)。本文将介绍衔接的定义,讨论衔接如何构建出文本中的句子关系,这些句子关系在翻译中如何被破坏,以及衔接对翻译造成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多数中学对文言文教学只停留在背诵的层面上,基本的文言文知识点均被忽视.古今汉语语言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点,但更多的是相同之处.从教学角度谈谈今古语言的衔接与脱节是必要的,这将主要集中在文言文知识点的倒装句的翻译方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翻译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开展多种译本的比较分析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必然现象.本文以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为例,从翻译标准问题出发,提出了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守的三条基本原则:语义准确、灵活对等、衔接与连贯.对译本的评析过程正是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标准参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衔接是语篇分析的重要方法,其主要的方式之一即是替代,是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翻译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比分析英国著名小说《呼啸山庄》的两个中文译本,说明语篇中的衔接手段不管是在理解原文或是在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衔接理论指出,存在语篇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为衔接。在英汉语篇翻译过程中,不少译者未能处理好语篇的衔接关系。为探究此问题,该文基于Halliday和Hasan衔接理论,以《老人与海》原著和吴劳译著为例,对比原著和译著的衔接手段,并分析语篇翻译中衔接的具体体现,包括语法、词汇、符号衔接,进而讨论在英汉翻译中语篇衔接的倾向性以及重要性,以此为经典翻译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