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世军 《天中学刊》2004,19(6):120-121
心理教育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发展,也是当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一种新要求。它与德、智、体、美诸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心理教育在学校整体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教育的学校教育会带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心理教育应该作为一种最普及的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教育体系之中,并成为与德、智、体、美诸育相并列的基础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贾涛 《中国培训》2005,(11):53-54
一、班级心理教育的理论价值所谓班级心理教育是指以班级为单位,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学生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素质就象血液一样渗透人体的各个器官,在完整人的培养过程中,心理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其中心理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中介和基础,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德、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塑造道德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为此,我们说班级心理教育在整个班级管理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效应。二、…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美育引导人以美的标准改造世界,以美的规律塑造人生。德育和美育不能互相替代,在性质、功能、内容、教育方式上各具特色。美育与智育构成了相互启迪,相互推动,相互补充的关系。体育和劳育同样需要美育的辅翼。  相似文献   

4.
中学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及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运作初步实现了德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优化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德育与心理教育在大德育的视野中相互交叉,充分发挥各自在育人活动中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但融合形成的心理教育课程与一般的学科课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能否明确这种差异是决定心理教育课实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特殊教育中,仍然是以德智体美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但尚未有明确的“心”,也即尚未有心理教育的位置。严格来说,在我们的特殊学校中并不是没有心理教育,而是在其他教育内容中都包含心理教育的内容,只是没有形成系统与独立的心理教育。但是,就当代社会、当代特殊教育以及当代人的发展而言,应该有体系分明和独立的心理教育,或说心理教育应该在特殊学校中占有重要位置。因为心理教育的一些内容和目标,心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其他几种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相似文献   

6.
皮晖 《文教资料》2007,(31):85-86
大心理教育观是在整合论心理教育和发展性心理辅导理论指导下提出的。它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程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放置于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与整个教育系统有机联系,与德育教育、各学科教学、学生校园生活和文化活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心理教育场。  相似文献   

7.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是指在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确定的各级各类具体目标相互关联而形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网络系统。只有把总体目标分解成为不同层次的可操作的结构系统,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发挥它应有的指导功能。我们要以北京社会发展对未来公民心理素质的要求、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和教育规律作为构建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依据,以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为横向构成目标,以心理年龄阶段为纵向构成目标,以教育效应层面为内部结构,构建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现代师生关系就是师生在心理上能够互相包容,在心灵上能够互相接纳,师生问相互平等、民主、和谐的情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据此提出了:“要努力建立符合国情的职前与后教育培训相互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互相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任务。由于“衔接”与“沟通”的目的,是为人们架起一座四通八达的成才“立交桥”,因此进化论是教育界或是非教育界的人士都十分关注“立交桥”的架设,并且提出很多“架桥”方案。显然,在这座“立交桥”中,普通教育体系中衔接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主“桥”已建成,并正在不断地改革完善之中,笔认为,目前“立交桥”最为关键的工程应该是尽快架设成职业教育体系的主“桥”,即建好使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起来的“主桥”。对此“桥”的架设,笔有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这一时期恰好是学前儿童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小衔接”实质指的就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能相互通融连接,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其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日标和科教兴国战略全局中,确立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把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的优秀高层次人才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将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纳入国家战略,与科技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教育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相互配套,形成科教兴国战略的系统集成。使中国研究生教育在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举选拔人才,教育培养人才,与科举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教育。明清教育的兴盛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科举,人们的科举观念和态度,在教育中有着相应的反映。明清教育体系,从官学到私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主体无不表现出以科举为核心的各种状态。学校、私塾、书院原本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逐渐发展为秉持应考科举的同一理念,各级教育的体制与实行形成了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4.
教育生态学理论为观测我国高校“大思政”教育提供了全局性、整体性视角。同传统“小思政”教育相比,高校“大思政”教育已经形成为一个各要素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基于相互联系构成的整体关联、协调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动态生态系统,其基本构成为人员要素、路径要素、环境要素。这三大要素相互协调、互相作用,形成了由联结关系、并列关系及反馈关系构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若要保持高校“大思政”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应当基于要素优化原则及动态结构的协调平衡原则,构建一个完善的治理体系。要构建高校“大思政”人员保障体系、环境优化体系和机制协调体系,实现教育生态要素优化和动态结构优化,保障各要素能够健康、持续地进行互动与沟通。  相似文献   

15.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今后五年乃至 2 0 10、2 0 2 0年的教育事业发展总的设想是 ,通过 5— 10年的努力 ,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使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形成层次合理、结构优化 ,能够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加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相互沟通、彼此衔接 ,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互相结合 ,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培训的相互贯通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 ,初步建成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具体的发展目标主要是 :——义务教育和…  相似文献   

16.
新的环境要求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综合性人才。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又相互渗透的两种教育,可以通过相关结合点,形成一种有效的一体化教育模式,即“心理-道德”教育模式。双向结合是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关系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7.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教育体系,一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二要开展课堂外的各种心理辅导活动;三要建立学生心理自助体系。通过一整套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又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体系,使高职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难关,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宁 《高等理科教育》2006,(1):31-34,38
从宏观上来看,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主要有学徒型、专业型、协作型和教学型四种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种模式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界线,而是相互交叉的,在招生与培养过程各个环节(指导方式、修业过程、论文要求、学位授予等)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模式各有优缺点,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借鉴,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论高等职业学校的对口招生──兼论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江汉大学熊俊文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逐步形成高等、中等、初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体系”的任务。建立这样的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将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20.
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智育、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既有区别又相联系,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能孤立进行,而要构建一定的教育体系,要在与其它学科教育的协调发展中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