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即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师不断思索的命题.本文将从情境创设、语言品味、审美活动、文本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发掘作品的情感素材,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深化,以期达成情意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即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种情感与认知融合的个性化心智活动。阅读教学必须高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积极展开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当下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浅阅读"、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受挫等现实状况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分析,并提出建议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文平 《考试周刊》2010,(51):25-25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系统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情感功能.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完成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交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肖腾伟 《福建教育》2005,(4A):34-35
刘惊铎教授在《道德体验论》中,把体验按照存在形态分为“亲验”和“想验”。所谓“亲验”,是指体验者置身一定的关系世界和生活情境,经历过感动,对自身或其他生存状态及其意义有所体验。所谓“想验”,则是指体验者通过自己的亲历、感受和观察,在积淀了一定的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借助别人的表达和自己的想像去领悟表达者的生活阅历、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从小学会具备一定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大量的文字阅读正是学生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情感体验又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把握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所选文本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可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生活经历和体验还处于初级形成阶段。因此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情境创设,把握文本内涵,珍视学生体验,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获得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将情感体验提升到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情感体验的美育重在情感与体验,但目的却不在于只是培养人的情感,而是既要培养人的美感,也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人的各种官能都得到运用,才能实现情感体验的美育;既要实现教育手段、过程的美,实现教育环境、氛围的美,又要实现生活情境的美,这同时也体现着教育的精神。因此,这不同于“美育是情感教育”。以往人们对这种观点的批评在于人的情感并非完全是审美情感,而审美也并非只有情感,还有理性判断。批评这种观点是因为它将美育归结为进行情感教育,将情感作为一种教育对象而进行的教育便是美育,或许也是人们对这种观点的一种误解。情感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桥梁,使人们能体验生活中的美,它本身包含在生活的各个情景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美诗文,尤其是选作教材的篇目,往往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佳作。它们情韵悠然,耐人寻味。人们说,情能感人,情能移人,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循文察情,自我体验,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些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只有和阅读主体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并举,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4.
乙克连 《考试周刊》2012,(8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在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不仅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学生不易掌握。那么怎样让学生不仅对阅读理解感兴趣,而且做得正确呢?在阅读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能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阅读亲情、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体验,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些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并非无动于衷,常常会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热爱或厌恶,欣赏或遗憾等态度体验。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下的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这决定了语文学科不能只是机械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重视与加强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引导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直接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丰富情感,净化心灵,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样的语文教学才富有生命的活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过程;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对健全学生的人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新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到第四学段,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讲授或讨论有关知识,而要落实到学生的道德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在上课伊始,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并逐渐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之中,将自己置身于同作者相同的背景之下。在小学低段的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声音、画面导入,配以老师亲切自然的过渡语,会让孩子们立刻兴趣十足的开始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饱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有所感悟,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教学中,教师合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师生间相互信任、理解,更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丰富了学生,充实了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