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困生"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完成正常学生能完成的学业任务,不能达到一般学生所达到的学习水平的学生.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三中学是一所城乡交界的初级中学,由于客观因素,学困生比例较高.而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要面对全体学生,更要面对学困生,只有认真做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心理分析及转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困生”是指有学习障碍、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研究表明,学困生中有许多人都患有“多动症”,其症状表现为精力分散、多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成绩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面对同一位老师,学生成绩的差异也是难以消除的。那么,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是我们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最宝贵的思想武器———爱。然而,“爱”是一个整体而抽象的概念,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只有外化成各种具体行为时,才能激起学生内心向善、向上的激情乃至行为。这便是关切、尊重和了解。一、关切教师要把学困生时常放在心上,对他们要热心、细心、耐…  相似文献   

4.
一、如何理解“学困生”“学困生”一般被理解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一般智力正常,但在听说读写算和逻辑运算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他们学业成绩低下,学业失败,暂时不能达到学业标准。然而,要正确理解“学困生”这个概念,我们至少应  相似文献   

5.
赫崇波  罗秋英 《考试周刊》2009,(45):211-212
“学困生”是指虽然没有直接的智力障碍,但是学习及各项能力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的学生。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困难类型,“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及人才素质的提高,因此“学困生”教育和培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学困生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学困生”教育和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面对“学困生”.很多老师会在气愤的时候甩出这样一句话:“气死我了,笨死了,这个学生无可救药了。”笔者面对“学困生”,也曾经困惑:是否无可救药?[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学理念。但是,学生中存在着个体差异,也就是说肯定会有一部分“学困生”的存在。科学教学中的“学困生”主要是指智力属正常范围,但在科学学习中有困难,科学探究目标、知识目标、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均不能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黄新 《课外阅读》2011,(10):115-115
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那么什么样的学生被定义为学困生呢?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只要我们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法,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样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胡圣才 《科学教育》2005,11(3):63-64
每一位教师都可能面对许多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学困生”。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顺利将其转变成优秀学生,是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起码要求。下面就我在转化在化学学习中的“学困生”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吴瑞 《考试周刊》2012,(24):109-110
中学英语“学困生”在每个学校都存在着,不仅给学困生本人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还是所有中学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英语教师应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原则,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困生”的转化.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实践中,每所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称“学困生”。他们当中有的是品行差,有的是学习差。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加大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难度,困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把爱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意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好学生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应认识到,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转化学困生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懂得教育转化工作有其自身的长期性,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必须特别关爱他…  相似文献   

12.
孙丽霞 《中学文科》2009,(5):113-113
学困生是多数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学生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措施,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转化学困生.首先,要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由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因而我们就不能把所有学困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忠辉 《课外阅读》2011,(10):122-123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而又智力水平正常的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在各个学校都存在,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些学生没有感官障碍,但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是学校的弱势群体。笔者细心观察、深究,发现他们是由于个体差异,在学生群中暂时“学困”,学习成绩滑坡,思想不稳定,缺乏自信、学习被动,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帮助他们脱“困”,完成学业,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困生步入初三,又立即接触到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化学,如何促进“学生困”与“优秀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学好新开课程,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初三化学课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闫英 《学苑教育》2023,(17):12-13+16
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新课标要求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就不能忽视“学困生”的存在,因此要重视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学校教育长期面临的难题,本文着重谈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其“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困生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所重视的问题。而基于“以人为本、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要改善学困生的现状就不仅要深究其形成原因,还要分析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玉芝 《教师》2013,(3):92-92
笔者在文章中所指的“学困生”,是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如何正确对待和转化学困生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教育科学论坛》2007,(5A):54-56
主持人:“学困生”,是分布在众多教学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在追求和谐教育、理想教育的今天,“学困生”问题愈来愈受到理论界与实践层面的关注,但是,关注的效果如何,“学困生”的现实境遇如何,却难以令人乐观。且不说当下的“名校”名正言顺地将“学困生”拒之于门外,单就“学困生”力不从心地跟进学习进度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及其面对教师的种种“另类”关注,就足以令其焦虑、令其悲观,当“学困生”被移位于关爱的边缘,教育的和谐景观被投下一道道挥之不去的阴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吴永林 《现代教学》2006,(10):52-52
为改变学校落后的面貌,基于理性思考和长期的工作经验,我校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即“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放”。这一理念的立足点是全面参与,共同提高;重点是不放弃一个学生;关键是面向全体学生,“偏爱”学困生,努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李丽 《河南教育》2005,(8):25-25
目前,我国教育正由面向少数优秀生的应试教育转向面对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而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俗话说,治病先找病根。为顺利转化“学困生”,教师在接新班之前,首先要了解班里有多少“学困生”。然后通过课堂及课下观察分析各“学困生”的具体成因及心理特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家教不当,有的是学生不适应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方法,有的深陷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也有的是学生自身素质差等因素造成的。“学困生”除极少数学习目标不明确、混日子外,大多数还是想把成绩搞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