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羿克 《今传媒》2010,(9):22-29
收藏杂志社在出版刊物时与作者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该合同约定“作者将除与作者人身不可分的权利保留外,其余著作权均委托收藏杂志社行使”。四川文艺出版社和作者吴某在出版《中外收藏轶闻》一书时,大量抄袭收藏杂志社刊登的文章,收藏杂志社依法诉请“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该案将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请求。二审经四川省高院审理后予以维持,但两被告仍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经最高法院审理依法维持了二审判决。该案关键在于作者将相关著作权委托给收藏杂志社,该社才有权主张权利。该案开创了杂志社维护本社和作者著作权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羿克 《今传媒》2010,18(9):23-29
收藏杂志社在出版刊物时与作者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该合同约定"作者将除与作者人身不可分的权利保留外,其余著作权均委托收藏杂志社行使"。四川文艺出版社和作者吴某在出版《中外收藏轶闻》一书时,大量抄袭收藏杂志社刊登的文章,收藏杂志社依法诉请"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该案将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请求。二审经四川省高院审理后予以维持,但两被告仍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经最高法院审理依法维持了二审判决。该案关键在于作者将相关著作权委托给收藏杂志社,该社才有权主张权利。该案开创了杂志社维护本社和作者著作权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数年前,北方某出版社一部19万字的一般性著作的原稿,在送印刷厂排印的过程中被小偷偷走,致使该社与作者签订的出版合同无法履行。作者因其著作权未能行使,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20万元(包括“荣誉、精神损失”),经过当地法院三次审理,最后判决出版社赔偿作者三万六千多元。作者要求20万元的赔偿,自有他的道理,法院判决三万六千多元当然有它的理由与法律依据。类似的案例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文学艺术作品原稿受何种法律保护,其价值如何计算。  相似文献   

4.
在作者与出版社就某一作品的出版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出版合同中,一般都有作者对作品的著作权担保的内容。著作权担保的法律特征是什么?它的法律依据及效力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明确出版社与作者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纠纷后,如何划分民事责任,从而正确开展著作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著作权保护的法律特征著作权担保是指作者和出版社为确保出版合同的全面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经双方商定,由作者对出版社作出一定允诺的法律形式。其内容主要有三点:(1)作者保证自己是某作品的合法著作权人,即保证自己的权利主体资格合法;(2)保证授予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2000年4月16日,摄影家李振盛诉红旗出版社侵犯著作权一案一审判决生效。笔者作为被告红旗出版社的诉讼代理人参加了该案的整个审理过程,本文试图介绍一下案件的审理情况及笔者对一些相关问题的粗浅看法。 案情 原告李振盛诉称:被告红旗出版社未经我许可,在其1998年7月和10月出版的大型画册《“大镜头”纪实·共  相似文献   

6.
薛慧 《大观周刊》2012,(49):56-56
图书出版行为注定与两个概念紧密相随:“图书出版合同”与“著作权”;图书出版合同所承载的权利义务是出版行为全面展开的依据,但享有权利必承担义务,合同的履行蕴含诸多法律风险,出版者必须高度重视。从图书出版合同的严格管理来防范出版社法律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版权、著作权和出版权辨析李凤玲,孙秀英《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颁布施行已近六年了,但至今许多人对版权、著作权和出版权的概念模糊不清。有人认为:“版权”就是“出版权”,“著作权”就是指作者著书立说的权利;有的作者虽已和出版社签了合同,把某部著作的出版...  相似文献   

8.
图书出版合同是指著作权人将其作品的复制权与发行权许可出版社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以图书形式使用,由出版社承担印刷与发行费用,并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协议。图书出版合同明确规定了出版者与著作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199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围著作权法》(以下称“原《著作权法》”)对与图书出版合同相关的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为了加强保护著作权的力度,与国际著作权保护公约有关规定接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于2001年10月27日作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对原《著作权法》作了修正,并重新公布施行。笔者根据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结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对与图书出版合同相关的儿个法律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汤兆志 《编辑科技》2000,12(1):12-16
1999年12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王蒙等六位作家诉世纪互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做出终审判决,为这一备受各方关注的案件画上了句号。笔者作为六作家一、二审诉讼代理人,认为该案的审理对于现阶段我国对网络传输作品的著作权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10.
庞正中  宋宏 《编辑科技》2000,12(1):16-19
1999年6月,六位国内著名作家以著作权侵权为由,将世纪互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世纪互联”)告上了法庭。作为被告方“世纪互联”的法律顾问,我们担任了该案被告一、二审诉讼代理人。  相似文献   

11.
某作家的一部中篇小说在A出版社出版了,根据双方签订的出版合同,A出版社享有该小说的十年专有出版权。小说出版半年后,B文学杂志社经作者同意,将其稍加修改,在该杂志上连载。杂志社连载该小说时,注明了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和作品出处。出版社获悉此事,到当地版权局状告杂志社侵犯“专有出版权”,要  相似文献   

12.
(一)2002年12月28日,著名球星范志毅诉上海《东方体育日报》名誉侵权案有了结局。经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范志毅败诉。据称,这是十多年来因体育新闻引发的官司中媒体首次胜诉。自1985年以来,此类官司国内曾有十几起,无一例外均以媒体败诉而告终。不管二审是否维持原判,它都将对新闻侵权案的审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新闻侵权的客体包括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权、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姓名权、法人的名称权或商号权、公民与法人的荣誉权和著作权。)与判决结果相比,法官的判词更有意义:“即使原告认为争议的报道点名道姓称其涉嫌赌球有损…  相似文献   

13.
期刊社对期刊是否拥有著作权?我国于1991年6月开始实施的《著作权法》第14条是明确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在第32条有关“法定许可”的规定中又否定了期刊所发表作品编辑人的著作权。在1992年9月颁布的《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对国外期刊采用了“超国民待遇”。《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2条对期刊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又作了有别于书籍出版的规定。为此,呼吁国家版权局与广大科技编辑们应加强著作权意识,要求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修改相应的著作权立法。  相似文献   

14.
作者向期刊社投稿,并不自然等同于授权期刊社可以将其作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作者同意期刊社在纸质期刊上刊登其作品并获得报酬,也并不意味着作者同意期刊所加入的期刊数据库平台将作品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给公众并获得报酬。作者享有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期刊社用“版权声明”等来替代与作者签订书面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隐藏着诸多法律风险。建议期刊社和作者签订书面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15.
吉宇宽 《图书馆》2015,(3):27-31
印刷时期的格式出版合同沿用于OA出版,已不能成功解决著作权问题,导致补遗协议功能强化,成为作者保留关键权利的法律工具,这与合同法的原则不符。OA出版中,出版者与作者只有平等、公平地处理著作权转让问题,补遗协议的功能才能得以准确界定,内涵才能得以适当调整,才有利于作者、出版者、图书馆等使用者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6.
在著作权学界有一通说:"无传播也就无权利".对于著作权人来说,其权利和影响力是在传播过程中才得以实现的.版权同出版行业一直都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说出版行业是传统的著作权传播的重要一环.出版单位在进行出版工作时须与版权所有人签订出版合同,之后的整个运营都是建立在版权的有关权利转让与被转让的基础上的.如编辑加工、印制、发行等一系列环节都须依据版权转让合同来履行,因此对于出版单位来说,版权管理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版权版权(Copyright)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这是对版权的狭义理解。版权在大陆法系国家被称为作者权(Author’sright)。在日本等国,被称为著作权。版权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提法,现在已被有关国际公约和许多国家采用。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版权从广义上理解,不仅包括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还包括作品的传播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后者又被称为版权的邻接权(Neighboring right)。我国《著作权法》中将这种权利称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在欧洲大陆法…  相似文献   

18.
出版的实质是复制发行作品,是使用作品的一种方式,也是传播作品的主要途径。要做好出版工作,其基本前提就是要充分尊重作者依法对作品享有的各种权利。为此,笔者从出版者的角度,谈谈出版工作中的几个著作权问题。一.出版他人作品,必须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有权自己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这是著作权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出版权(复制发行权的统称)是作者因创作作品而享有的诸项权利之一。因此,图书、报刊出版者要使用作品的出版权,就必须取得作者授权,否则就会侵犯作者的合法权益,并承担相应的法  相似文献   

19.
出版社签订图书出版合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贾怀廷图书出版合同是明确出版社和著作权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协议。鉴于图书出版合同涉及较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著作权法》对其签订采取了硬性规定,当事人不得随意加以变更。因此,加强图书出版合同的管理,做到依法...  相似文献   

20.
周园 《中国编辑》2007,(5):66-68
著作权,是作者依法对自己任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领域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这种权利是通过国家法律予以强制保护的专有权利。根据《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对自已的作品享何著作权,期刊编辑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应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作者著作权。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期刊编辑著作权意识淡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