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2010,(6):58-58
石楠(1938年8月-),女,安徽太湖人。著名传记文学作家。2005年,当选“首届中国当代十大优秀传记文学作家”。  相似文献   

2.
田加刚 《青年记者》2009,(24):40-41
综观2009年,各种传媒事件悄然而去,看不出有什么联系。不过,我们可以引用《万历十五年》中的一句话,“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1):107-113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为清人疑年录的集大成之作,建树甚多。其中也偶有疏忽和遗漏。以扬州广陵、苏州紫阳等江苏书院的课艺作者和评者为例,梅毓、张颉辅、胡履吉等24人可以补正。  相似文献   

4.
张溶 《新闻前哨》2005,(2):96-97
人物新闻故事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乡村发现》,在人物新闻中采用戏剧性结构,有情节、有铺垫、有高潮,用“戏说”或“说书”的播报方式,获得观众青睐,收视率居高不下。这些人物类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比人物专题要短小精悍,特别能调节一档硬新闻节目的节奏和色彩,提升栏目的品位,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  相似文献   

5.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1):115-123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由江庆柏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笔者在撰写清初文人年谱系列时,此书常置案头,受益实多。稍感遗憾的是,《年表》在人物生卒系年和姓名、字号著录上略有舛误,对清朝前期少数历史人物有的该收而未收。兹就翻检所及,再作订补,以便读者查阅和作者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物     
《网络传播》2010,(6):11-11
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95亿人,其中74%的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最近发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互联网在中国青少年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  相似文献   

7.
区别于其他表演类的选秀节目,《顶级厨师》提供给选手的是追求美食梦想的机会。该节目因其精巧的创意构思和成熟的电视表现手法获得了稳定的收视人群。美食作品不能通过电让观众感知,但是节目中的人物特色鲜明,形象丰满,已然成为了节目的收视亮点。在塑造这些人物上,节目重点运用了冲突和悬念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8.
徐健 《视听界》2010,(6):111-112
1.文字型沟通 指拍摄者通过阅读被拍摄对象的文学作品,对对方的生活经历、情感、心理有较为深入的感知。对象或是作家,或是网络写手。 2007年,我拍摄了《故乡的背影——作家赵丽娜》。《苏州日报》副刊上的专栏《海那边》,流淌着她对故乡的绵绵深情。在远嫁台湾八年之后,她回到故乡常熟定居,那些文字成为了她生命中抹不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周思瑶 《新闻前哨》2021,(5):102-103
本文从语用学研究视角出发,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环球人物》封面人物版人物通讯中的50篇文本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现代汉语句式在人物报道中的运用情况及特征.研究发现,在人物通讯中,标题的语用特征多为表意明确直接的短句与整句,正文的语用特征多为整句与散句相结合,从句子的语气和功能层面分析,陈述句在人物报道中运...  相似文献   

10.
人物类报道在新闻性与文学性之间由于平衡性的欠缺而长期处于纠结状态,而我国学界对人物类特稿的研究在系统性与深刻性上略显不足,因此从叙事学角度探讨人物特稿写作规律就显得较为迫切且意义十足.《人物》杂志2012年5月以后以新颖的理念、娴熟的叙述技巧改版面世,赢得了受众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因而成为人物类特稿研究的绝佳范本.本文从故事和话语两个维度探究人物类特稿的叙事规律,力求为特稿写作提供些许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施清 《青年记者》2007,(24):103
中央电视台品牌栏目《人物》、《艺术人生》、《乡约》、《大家》、《走遍中国》等均以不同的人物来源、人物概念、人物设计元素,以全面、综合、深入、立体、全景式的体验风格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以人说服人、以人打动人、以人感染人,使观众获得了最珍贵的电视艺术解读,享受到心与心交锋所蕴涵的生命价值,情与情碰撞所带出的生活玄机。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是纪实作品,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纪录片中,古代人物大多由演员扮演,纪录片《王阳明》最大看点就是由扮演者来讲述和演绎历史人物故事。这部纪录片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地回顾明朝大儒王阳明传奇人生的视听作品,创作者通过现实与历史交错的视角,诠释了阳明心学的思想价值、深远影响和时代意义。从现实场景切入展开叙事、以情景再现还原人物形象、用诗歌朗诵串连作品结构是《王阳明》这部纪录片与众不同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3.
环球人物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1月11日发布了一则抓人眼球的消息:在中非共和国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视点·人物》专栏来分析人物报道吸引受众、实现人物报道新闻价值需要点准的五个"穴位"。  相似文献   

15.
秦勇 《记者摇篮》2010,(3):85-86
抚顺电视台白2009年2月起,在《抚顺新闻》节目中开设了“抚顺好人”栏目。该栏目以人物为主线,讲述发生在这些平凡好人身上的新闻故事。在播发的诸多稿件中有成功可取之处、也存在许多缺憾,这给笔者就如何做好电视人物新闻有了些许启发。应当说,人物报道在新闻报道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环球人物     
伦齐:逼宫者的难题 “年轻版的布莱尔,意大利的奥巴马。”美国《时代》周刊如此形容意大利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39岁的民主党党首马泰奥·伦齐。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从13岁起始读《三国演义》,到逝世前还在谈论三国人物,他读三国持续时间之长、评价涉及范围之广,均为世所罕见。仅就三国人物而言,经毛泽东仔细评点的就多达30人,几乎囊括了三国时期各实力集团的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18.
8月传媒人物     
《青年记者》2009,(17):35-36
吴泓:英年早逝的“中国时尚期刊教父”;刘原:被撤的《南国早报》副总编。  相似文献   

19.
顾长芬 《大观周刊》2012,(11):16-16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把人的精神层次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利用这种学说来分析我国的古典小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西游记》就是一部用神魔故事来表现人类精神理解的著作,小说申的唐僧师徒四人以及妖魔鬼怪代表着三个层次中的不同方面,猪八戒代表“本我”,沙僧代表“自我”,唐僧则代表“超我”.孙悟空徘徊于“本我”与“超我”之间.而妖魔鬼怪综合了人类精神的多个层次,虽然侧重于“本我”,但不乏“自我”和“超我”的特征,“理想的超我”。“游走的行者”.“人性的妖魔”。本文试从魔性、人性、神性三个层面分析四种典型的人格。指出师徒四人是作者吴承恩精神世界、内心情感投射到现实存在的结果.其作品是作者“心灵游历”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20.
李婧  韩云 《新闻世界》2011,(2):79-81
在新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要求之下,非传统典型人物报道走上媒体前台。非传统典型人物报道以人物遴选多元化、报道回归新闻本位、书写细节化等特点被受众认可。《冰点·人物》是非传统典型人物的代表之一,其所报道的人物是时代的写照,而且记者通过报道向受众展现人物的人性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典型人物报道的转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