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传媒》2010,(6):60-60
铁竹伟(1948年-),女,传记文学作家。河南南乐人。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73年被调入解放军报当记者,直至1980年被调进南京军区创作室陈毅传记组,成为专业作家。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相似文献   

2.
3.
1961—1962正间,这位可爱的小战士的照片和感人事迹已在军内的《前进报》和辽宁的几家地方报上多次发表了。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批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运输连四班为“雷锋班”。命名大会召开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主要媒体均对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国全军产生了空前的轰动效应,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4.
据报摘,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雷锋日记摘抄之后不久.周恩来总理曾让邓颖超打电话给《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吴冷西,说读了雷锋的事迹报道和日记很感动.认为日记写得很好。同时,邓颖超告诉吴冷西,总理好像在哪里见过《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雷锋”的诗作,希望报社认真查实,搞清楚日记中哪些是雷锋自己的话.哪些是他摘录别人的话,别人的话应注明出处。吴冷西很快把电话打到总政宣传部,总政又将电话打到沈阳军区政治部.沈阳军区政治部将核查雷锋日记的任务交给了《前进报》编辑董祖修。  相似文献   

5.
《新闻世界》2008,(7):116-116
“在越来越多的记者想方设法赶往灾区时,我却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见面’仅3天的黑水。”在6月2日《南国早报》上,一位“特派记者”刊文指出,5月27日,他满怀着帮助灾区人民的愿望,来到地震灾区。可他很快就发现,他想为灾区帮忙,却需要更多的人为他而忙碌。“但我为灾区做了什么?给灾民带去了什么?我常常对此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6.
据报摘,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雷锋日记摘抄之后不久.周恩来总理曾让邓颖超打电话给《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吴冷西,说读了雷锋的事迹报道和日记很感动.认为日记写得很好。同时,邓颖超告诉吴冷西,总理好像在哪里见过《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雷锋”的诗作,希望报社认真查实,搞清楚日记中哪些是雷锋自己的话.哪些是他摘录别人的话,别人的话应注明出处。吴冷西很快把电话打到总政宣传部,总政又将电话打到沈阳军区政治部.沈阳军区政治部将核查雷锋日记的任务交给了《前进报》编辑董祖修。  相似文献   

7.
郑晓寒 《北京档案》2003,(10):34-35
40年前,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从此,在中国大地上,雷锋和雷锋精神开始深刻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雷锋》还未开拍,有关报道便沸沸扬扬,在人们引颈以待、争吵得面红耳赤之时,我却在暗中深深佩服,剧组的炒作功力十分了得。  相似文献   

9.
唐刻 《军事记者》2003,(3):22-24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全国随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早在毛主席题词发表前的一个多月,在雷锋所在部队的沈阳军区抗敌剧团正紧锣密鼓地排演着一出名为《雷锋》的话剧,使这位伟大战士的形象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同年,周总理先后两次观看、毛主席也在百忙之中完整地观看了此剧,并从众多争相与之握手的演员中,特意找到雷锋的扮演者张玉敏,对他的表演给予了肯定……自1962年8月15日雷锋去世后,张玉敏是人们接触到的第一个“鲜活”的雷锋形象。如今,40年过去了,作为第一个在舞台上塑造雷锋的演员,他始终…  相似文献   

10.
《一堂生动的战备教育课》,是刊发在2009年2月27日《前进报》上的一篇专栏新闻,反映的是记者在边防哨所的所见所闻所思,但它在读者中弓1起的反响却超乎寻常。刊发后的第二天,《前进报》网络版上的点击率就超过干次,一度成为读者在网上热议和讨论的焦点。新闻刊发不到10天.上级为一线哨所的执勤哨兵配发了防弹背心,取消了执勤哨兵枪弹分离的规定。此文之所以引起读者关注,关键的一点,就是捅破了人人都知道、心里都明白,但谁都不愿说的那层“窗户纸”。  相似文献   

11.
(一) 《新闻之友》是西安日报社的一个小小的别致的窗口,它创刊于1993年,是研究新闻业务的专业刊物,刚创刊时,名叫《记者之友》,后来因为该刊名面对的读者和作者群似乎有局限才更名为现名的吧。 这是个内部刊物,正因为内部,才显出它的独特。它为编辑、记者以及报界同仁和广大通讯员提供了一个探索新闻改革、研究新闻业务、交流编采经验、了解国内外传媒动态的阵地。它曾发表过省内外新闻界许多朋友的有理论深度、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它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专业新闻工作者和广大通讯员的工作和生活。它不但开设了许多斑斓多彩的小栏…  相似文献   

12.
周树雨 《青年记者》2007,(13):31-31
当我得知《青年记者》今年65岁的时候,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13.
张其勤 《军事记者》2010,(10):33-34
在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到来之际。又让我想起14年前的那个春天,采访最早报道黄继光事迹的空降兵某9币宣传科原新闻干事、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刘云魁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吕芃 《青年记者》2007,(13):28-28
很惭愧,受教受益受惠于《青年记者》多年,直到编辑同志约稿才知道,这份充满了时代气息、新锐理念的纯业务刊物竟然诞生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为她洗礼的,是战士的鲜血,是抗日的烽火。仅凭这一点,她就永远值得我们尊敬。更何况,她现在还处于思想的前沿、理论的高端,始终保持着青年的朝气和锐气,新鲜,生动,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16.
记者职业道德,是指记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江泽民同志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曾说过:“要讲究职业道德,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新闻工作者是教育人的,所以新闻工作者也应当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与影响。如果我们的记者、编辑自身没有好思想、好作风、好形象,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有说服力、感召力,还会损害报纸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度第14届中国新闻优秀作品评选结束.《经济日报》社报送的作品共有三篇获奖。其中本人等采写的特稿《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是这样被发现的》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现将采写这篇报道的经历体会与感触介绍一下,愿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在现如今的媒体环境下,记者队伍逐渐高学历、年轻化.2012年9月25日《东方早报》就曾刊登言论《记者为何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年轻记者如何在短时间内积累经验已是新闻行业一个全国性的新课题.同时,新记者找线索的困境也是其子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本人与《经济日报》记者梅绍华采写的特稿《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是这样被发现的》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对这篇报道的采写经历本人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