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地上。”《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的确,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创设各种情境,去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拨动学生的“情”弦,使他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甚至是沸腾起来。  相似文献   

2.
李健 《教师》2011,(19):71-71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式读课文、让朗诵贯穿课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能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收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朗读的意境中体悟到语言美,想象美,情感美,“读”是我们语言教学的第一法宝。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当情感在语文教学中产生作用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该是具有生  相似文献   

4.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强调:“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历史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情感方面的要求,在教学中要以真挚的情感,营造一种亲切、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于“知识能力”维是显性的.比较好把握.而另“两维”是隐性的.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要么教师先把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挖掘出来,以生硬的说教方式直接填塞给学生,学生笔录下来,  相似文献   

7.
董中力 《成才之路》2010,(27):96-97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过程既是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过程,又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传统教学中,因为应试教育的指向,我们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8.
所谓感悟,简言之,是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广之,还包括对知识的领悟,对趣味的体验等。我们不妨从教学实践论角度予以分析。   1.悟情。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教材提供了大量有着丰富情感的文章,为发展学生的健康情感提供了多种典范。因而,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在阅读时“披文以入情”,学文后“感怀以做人”。   在教学《小珊迪》课时,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引导:“大家是带着什么感情学这一课的 ?”学生纷纷表示:“伤心”“悲伤”“愤怒”“敬佩”……教师因势利导:“请说说,你是读了课文哪些地方产生这种感受的…  相似文献   

9.
胡爱如 《考试周刊》2010,(14):66-66
新课程标准指出:“真正的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但如今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下因功利心驱使,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而凹陷了情感,狭隘地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把掌握知识看作获取利益的铺路石,从而剥离了知识及学习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内涵.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和教师对主观的情感的冷落。因此.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下,更多的学生处于隔代教育,留守儿童或独生子女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对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在加强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生产生“情感冷漠症”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因素。一、消极学科情感的成因据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是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刚进入初二或高一阶段的学生,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能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想学好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论认为,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两条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这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其中“情感对流”的主线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首要的,只有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沟通情感,使学生产生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让孩子体会到语文的“味”,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也是情感的体验。有人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但是现在我们有时在不知不觉中过分看重知识和技能教育,而放弃了育人的责任,忽略了情感的教育。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构建人文的数学课堂呢?下面是笔者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时的一个片段,供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氛围,以触动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这里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我们说的情感教育。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的目标落在实处呢?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一直以来以清晰的思维、严密的逻辑而洋洋自得。于是,当看到某些学生在数学课上昏昏欲睡时,我们总自我安慰:数学,总是乏味的嘛。如今,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的并重,老师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数学也该“多情”些!情,是一种内在的不竭动力,是追求、奋斗的源头活水。人的情感直接决定着他的态度、行为、价值观。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一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是精辟之见。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对某一课堂、某一学科缺乏兴趣,那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  相似文献   

16.
一、教师评语应当关注学生情感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评语应该从情感的角度来关注学生,来唤醒学生潜在的习作能力。首先,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应该确立一种意识:习作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著名学者余秋雨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让学生自由平等“对话”;创设融洽的对话情境,促进学生“对话”合作;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拓宽学生“对话”空间来创造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影响学生道德行为形式和持续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会迟钝。”因此,教师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必须注意情感培养。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导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语言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我们该怎样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情感领域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是生物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们应重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