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万里 《今传媒》2010,(5):85-86
因为是名人,又因为是篮球运动员出身的名人,报道里常常要提到身高,这非常正常,也吸引人。由于众目睽睽,你报道里不能今天是这个身高,明天又是那个身高,说法要统一(特别  相似文献   

2.
王延辉 《新闻窗》2006,(3):79-79
关于名人的报道,往往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是新闻媒体追踪名人的原因。但采访名人,特别是对名人进行深度采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记者要从分析名人心理特征人手,探索采访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关于名人的报道, 往往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是新闻媒体追踪名人的原因。但采访名人,特别是对名人进行深度采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实际情况来看,名人是忙人,难得有整块时间坐下来与记者大侃其经,但这还不是采访名人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1897年,篮球运动诞生于美国,这个有着相当篮球普及率的国度对篮球赛事的报道也非常有自己的特色。今天,美国的NBA已经成为各大报纸体育版的重要报道题材,一条NBA赛事消息往往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篮球新闻,在美国是体育报道的重中之重,可以说,NBA报道体现了美国体育新闻的风格。中国的篮球报道还处于探索阶段。中国篮球联赛到今年已是第九个年头,随着联赛的不断深入发展,各晚报、专业报纸纷纷增设篮球专版,篮球报道开始升温,没有足球联赛的冬季里,篮球似乎要“烧”出一把火。但是,在篮球报道还未  相似文献   

5.
所谓名人,就是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或造诣很深的人,也有一些是因时、因地、因环境而成为一时的名人。 采访名人,不同于采访一般人,因名人的社会活动较多,时间宝贵,他们出来活动,一般日程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有些名人还有些小脾气,眼界很高,根本不把小报的记者放在眼里,因此,采访名人之前,必须要做一番精心准备,决不要贸然行事。 采访名人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记者应该是万事通,这就要求当记者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您好!我们报纸最近开辟了《名人风采》专版,要求记者经常提供名人专访稿,我感到压力很大。因为名人都很忙,联系上就不容易,不要说作深入采访了。您能给我指点一二吗?读者王东王东同志:您好!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的记者生涯中采访过的名人不下百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体育、法制等各领域,有些是系统  相似文献   

7.
韩英 《记者摇篮》2004,(5):61-61
地方记者在工作中免不了要采访国内外享有知名度的名人,面对知名度,社会地位均高出记者几倍的名人,地方记者该如何出手,顺利完成采访报道任务, 这是值得思考的。一、知觉记者所从事的职业是与人的社会活动密不可分的,人们常把记者称为社会活动家,所以,采访是否成功,首先看记者的社会知觉是否准确,采访名人成败与否, 要看对名人的知觉是否准确、灵敏。对名人的知觉:指名人的职业、性别、特长、成就、性格、言谈、形象、风度等等形成的内部动机倾向和品质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当一名记者,我们经常要面对名人。 采访名人,相对于采访普通群众,要困难得多,要完成一篇出色的名人报道更非易事。那么,我们怎样去和名人“对话”呢? 一、心理调适 一次成功的名人采访,是从记者的心理调适开始的。从采访普通人到采访名人,采访者有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不卑不亢的心理,是记者采访名人的前提。 正确认识名人。有的记者采访名人自信心不足,面对名人,畏手畏脚,过于拘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调动不了采访对象的积极性,打不开对方的思路。这样的采访往往索然无味,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和名人相比,普通记者也许没有做出他们那么大的成就,阅历也可能没有他们丰富,我们应该尊重名人和他们取得的成就,但名人并非高不可攀。事实上,记者和任何采访对象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名人也不例外。而且,名人更非完人、超人,他在所在的领域可能学富五车、功成名就,享有崇高的威望,但对别的行当,他可能就知之甚少。因此,采访名人,我们大可不必自视低人一等,而要树立与名人平等交流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正采访不是简单的提问。一篇新闻报道通常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共同劳动的产品,要想顺利地完成一次报道,就需要记者和采访对象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记者获取采访对象配合、支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里所说的"沟通"不仅仅是"提问",它强调了记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关系、一个互动的过程。虽说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会因为地位、工作、财富、知识的不同而形成不对等,但是真诚和尊重是最起码的做人准则。职业原因,记者可以采访高级官员、名人、名流,也可以采访平民百姓,这给一些"新手"造  相似文献   

10.
提出深度批评报道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社会复杂.深度批语报道不仅要回答错误发生在何时、何地、是何人犯了何种错误,更要回答读者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失误,其深层次的原因何在?正是因为这五个“W”,常常受到新闻事实本身的复杂性、新闻背景的复杂性以及记者本身的局限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局限,使深度报道进行不下去,即使写出来,也可能种种原因不能公开发表.结合我自己的采编实践,谈点感受.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各类批评报道在各级媒体中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批评报道记者容易出名,但稍有不慎记者也会惹上官司。近些年因为媒体刊登批评报道引发新闻官司的事件屡有发生。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新闻官司已经发生上千起。陷入官司中的新闻媒体和记者常常被拖得精疲力竭,有时还落得灰头土脸。事实提醒新闻工作者,在法制社会环境中,新闻媒体不仅要勇于开展舆论监督,还要善于开展舆论监  相似文献   

12.
赵克 《中国地市报人》2013,(Z1):106-107
在采编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面对同一件事情、同一篇新闻稿件,记者或编辑不同,报道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在解释这个问题时,我们常常会说:因为每个记者、每个编辑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不一样。如果从理论上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那就是各个记者、各个编辑的主体意识有强弱之分,导致了采编效  相似文献   

13.
在采编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面对同一件事情、同一篇新闻稿件,记者或编辑不同,报道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在解释这个问题时,我们常常会说:因为每个记者、每个编辑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不一样。如果从理论上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那就是各个记者、各个编辑的主体意识有强弱之分,导致了采编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录音报道中,现场直述就是记者在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现场直述其言,以口头方式报道新闻。记者的口头报道与记者所选用的现场录音素材同步进行录音,形成记者语言与现场录音素材结合为一体的报道素材,然后再筛选、复制成录音报道播出。那么,这其中记者的语言有什么要求呢? 第一、记者要有充分地心理准备。因为现场录音报道不同于现场转播,所以记者的报道不是照相式纯客观的看到什么说什么,而是要服从已经确定或者一定的报道要求。记者的报道语言在现场录音后,回到编辑部又只能是进行必要的筛选整理,而不能  相似文献   

15.
由于基层媒体影响力不够大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采访名人大多被中央、省级媒体所垄断.即使基层媒体有过零星采访,对名人而言,不少也是应付而已.因为在他们眼里,什么场面没见过,什么问题没碰到过.因此,基层媒体记者要想成功采访名人,可谓难之又难.  相似文献   

16.
新闻来源及各类记者早期的新闻广播员一般是朗读播送他人汇集、撰写和编排的新闻稿件,很少象记者那样亲自去采访、报道事件。他的责任常常只是把这些稿件唸好就行了。今天的新闻广播员则远远不只是读好几篇稿件而已。如今假若要打算从事广播新闻专业,那就应当既专心研究广播理论,又潜心研究新闻学。  相似文献   

17.
谢欢 《声屏世界》2013,(8):53-54
对于记者而言,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最希望的是记录下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但是因为突发事件发生速度太快,记者常常会错失完整记录事件过程的机会。如何避免这种错失?下面以《徐戎三村居民楼倒塌》报道为例,讲述如何完整真实地记录整个突发事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界,有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采访对象知名度愈高,这条新闻的价值就越大。所以,当记者的总想采访名人,以便使自己的报道播、发于重要时段或版面。然而,名人们要么公务繁忙,要么被身边的警卫团团围住,采访他们,谈何容易?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难得的机遇,出色地完成对名人的采访任务呢?经验丰富的记者们大都有这样一个共同感触:仔细琢磨好采访时的第一句问话,力争有一个漂亮的开场白,这对整个采访来说,如同初战告捷,即奠定了整个战斗胜利的基础,作用至关重要。采访名人时第一句话应该问些什么,这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及其学识、性格、心…  相似文献   

19.
编辑记者,都应该尊重数字、敬畏数字.因为,数字常常是消息报道中举足轻重的内容,它有时会决定着一条消息的报道价值,反映着某种事物变化的方向和幅度.  相似文献   

20.
采写批评报道难,是记者长期的感触。难在哪里?倒不只是因为批评报道常常会给记者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责难和磨难,而是难在如何使报道起到积极、鼓舞向上的作用;难在如何使被批评者能接受批评,从而躬身自省,重新奋起,轻装前进;难在怎样使有关领导者感到批评报道不是在“拆壁脚”,给他们脸上抹黑,而是在帮忙,为他们擦灰尘。 从我国社会目前的状况看,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难”是不容易的,有赖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从记者工作本身来说,讲究批评艺术,把握批评分寸,摆正记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