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舆论监督和其他权力一样需要进行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制约和监督,否则,就会造成新闻舆论监督的“越位”,导致新闻对舆论监督自身监督的“缺位”,这种“越位”和“缺位”使得新闻舆论监督权力的绝对化,以至权力被滥用,滋生腐败。  相似文献   

2.
监督委员会的成立,不公是为了解决“谁来监督党委和纪委”的问题,它是理清党内权力授受关系的结果:权力必须受到授权者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靖鸣 《新闻记者》2007,(12):34-37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标准门”的报道和评论为例,分析认为该报道存在不规范之处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新闻监督侵权的结构性根源.论文就此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问题——“媒体监督企业,谁来监督媒体?”这一根本性问题涉及到媒体的权力来源和对权力规约的依据,本文对此作了回答.论文最后指出:为化解和规避舆论监督的风险,第一要突破制度困境,回归传媒的公共性;其次媒体要遵守新闻专业主义规范,加强新闻自律;第三建立有效畅通的沟通渠使得公众能够监督媒体.  相似文献   

5.
自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洽、互动之后,舆论对权力的监督越来越宽泛了。从过去的比较单一的监督腐败,到对权力执法中问题进行监督,再扩展到对官员言  相似文献   

6.
随着胡锦涛“6·29”讲话的定调,从“权力对;中”到“权利变革”,从内部监督到外部监督的改革路径已然显现。历来以党建为主体的四中全会,正处在这一历史节点上  相似文献   

7.
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有一句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规律。”为什么“都容易”?因为滥用权力的负效应与人性的恶性负效应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一旦它们碰上良机杂交后.作为有权者的私欲.很快就会像掺人“酵母”似地恶性膨胀开来,进而必然形成腐败的逻辑:权力负效应 执政者私欲 私欲“发酵”=贪官。于是便出现腐败的逻辑循环:“抗拒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腐败的权力必然抗拒监督。”  相似文献   

8.
罗晓雯 《新闻世界》2004,(11):67-67
建国以来.我国的传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党政机关的一部分.因而记采访工作也是党政工作的一部分.任何人接受采访亦被视为责无旁待的“任务”。现在情形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去年的报刊治理中.行政权力退出了较为广泛的传媒市场,传媒从编务到经营.均需自主管理.但由挂靠机关任命主要负责人、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舆论导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使用的是“监督”概念.不是直接干预。这种新情况下讨论“采访权”.应注意记和传媒“权力”背景的弱化,采访成为记职业的一道工作程序.不再是特权。  相似文献   

9.
李雪英 《青年记者》2007,(14):160-161
众所周知,司法工作需要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需要与社会保持适度的隔离。相对隔绝各种公共权力、社会势力、社会情绪对法官的指令、干扰和影响,使法官“忠于事实、忠于法律”独立审判。但是,一些媒体滥用“第四种权力”,使“媒体监督”蜕变成了“媒体审判”,严重干扰了司法独立,影响了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李湖 《记者摇篮》2005,(1):51-51
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的新闻监督,不同于行政、司法等公权部门具有强制力,它主要是通过媒体曝光反映公众诉求,影响社会舆论,对被批评者产生社会压力,达到促进问题解决,推动行风建设,优化社会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锋 《新闻前哨》2001,(11):9-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入民和法律的监督。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关键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因为,任何权力掌握者都有可能出现专制与腐败的趋势,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力也有发生异化的趋势,特别是在我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国度里,领导者更习惯于专制极权统治,容易产生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特权阶层,出现以权谋私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依法对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批评,其重点对象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同时提出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强化审计监督,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这些要求,进一步确立了审计工作在加强对权力制约中的重要地位,把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提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新闻界,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的滥用是媒介崇高的社会责任,是其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在向着这一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媒介首先必须完成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契合。于是,我们看到,在社会基本政治经济力量的干涉和重塑之下,西方新闻舆论监督拥有的只是表面的繁荣,其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无奈。新闻舆论监督在西方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价值基点西方各国的新闻媒体程度不同地享有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在国家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可小视的角色,“无冕之王”、“第四种权力”等都是对媒体这一功能的诠释。新闻舆…  相似文献   

15.
地方党报实施奥论监督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着眼于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宏伟蓝图,舆论监督任重道远。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不仅为未来中国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同时十六大报告还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舆论监督对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舆论引导和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将为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丁莉华 《新闻知识》2005,6(1):26-27,16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而,对权力的监督是极为重要的,否则,权力就有被滥用的危险。我国的监督体系中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及舆论监督等等。前几项监督众根本上说都是一种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具有强制的效力,而舆论监督则只是从宪法和一些基本法律关于公民自由权利当中引申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李湖 《记者摇篮》2004,(9):26-26
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的新闻监督,不同于行政、司法等公权部门具有强制力.它主要是通过媒体曝光反映公众诉求.影响社会舆论。对被批评者产生社会压力.达到促进问题解决,推动行风建设.优化社会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楼脆脆”到“躲猫猫”,从“犀利哥”到“钓鱼执法”……近年来,这些风行一时的网络热词告诉我们:网络正在成为大多数热点新闻的来源,然后新闻经网络扩散形成舆论热点。不过,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尽管网络舆论作为“原生态”的公众意见,真实反映了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以其强大的舆论力量对国家权力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保卫 《新闻界》2003,(1):23-26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部分,在谈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提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是自党的十三大以来,连续第四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提到“舆论监督”问题,可见“舆论监督”在党和政府工作中地位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水平,使舆论监督工作取得不断进展。2002年我国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又度过了不平常的一年。从年初众媒体对起于2001年的足球黑哨事件当事人处理的追踪报道,到5、6月间一些媒体对山西河津市富源…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地市党报作为地方权威媒体.应牢记职责和使命,勇于和善于开展舆论监督。近年来,南通日报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促进和谐为出发点,在舆论监督方面既有执着的坚守,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较好地发挥了地市党报“连心桥”、“监督岗”的作用,受到领导和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