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让学生从美文中学会感恩 语文课程中有着丰富的感性材料,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精彩的画面,都应成为教师美化学生心灵的净土.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大体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去领悟语文课程中的美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读书破万卷在英语写作的教学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读好的文章,在阅读美文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美文的行文结构、逻辑等内容进行一个分析,这样才可以获得好的效果。例如:在《英语美文欣赏》这本书中有一篇美文叫作"来自心灵的礼物"。对这篇文章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典型的美文,绝美的景色、精美的语言让人流连忘返。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抓住多种美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  相似文献   

4.
高彦 《教育艺术》2020,(4):24-25,26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解释,其关键词是"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运用课程。这里强调了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5.
李建兵 《文教资料》2020,(9):150-151
每个学生都是一幅丰富充实又千差万别的人性画卷,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一些特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宝贵资源。以教育学生懂得感恩为起点,让其感受到来自亲人、老师和同学的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而产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和勇气,产生自主进步的信念和动力,感到自己的生命中充满了阳光与快乐,在感恩、信任与赏识中尝试做最好的自己,获得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5,(22):23-24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根据抒情散文的特点,本教学设计主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激活学生的审美想像,让学生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上上下下都在谈观念更新、课程更新,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形并不尽如人意。教师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惨不忍睹,让美文诗意全无;漫天飞舞的试卷,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李丽 《广西教育》2014,(13):51-5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借由文本解读实现审美体验的历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视角感受散文之美、品味美文之境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必须以让学生学习语言使用,学会使用祖国语言为核心。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实践时间,引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发展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上上下下都在谈观念更新、课程更新,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形并不尽如人意。教师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惨不忍睹,让美文诗意全无;漫天飞舞的试卷,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扫荡殆尽,令学生望而生厌。为此,语文教师应努力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波澜,让语文课堂流淌着情感的韵律,让人文在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11.
悟感恩之意。学校首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让每一位教师在思想上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通晓感恩的实质内容。然后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活动前的总动员,并通过组织学生查找资料,相互交流,教师补充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感恩的主要内容,即:感恩父母、感恩师长与朋友、感恩社会与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说两个例子。 一次展示课,某青年老师执教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散文《米洛斯的维纳斯》,这是一篇文质优美、意蕴丰富的美文。 一开始,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意。学生回答踊跃。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进行分析,前后共用了八、九分钟。(注:两次讨论后,教师都未对学生回答进行指导性的评点,只  相似文献   

13.
"美文"(belles-lettres),《法汉词典》中译为"纯文学"。法文《拉鲁斯普通名词大词典》中的定义是:"文学、修辞、诗歌艺术的总体。"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于1921年发表《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美文,实质是散文的一种。我个人认为,美文,只要能让自己的心灵与其共鸣,能让读者震撼的文,就可以归为美文。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多篇美文因为优美精炼的语言和内蕴丰富的情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投其所好,利用学生爱读美文的心理加以指导,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上多多获益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打开入口,从而带领学生在属于美文的领域中自由地徜徉。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教材很多章节渗透着感恩思想,要求教师借助课堂教学,挖掘感恩材料,整理感恩知识,进行感恩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在人生旅途中知恩、感恩、报恩。要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常施感恩之举”。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但每次交上来的作文,人物、事件、主题等雷同者大有人在。语文教师大伤脑筋,大声呼唤“作文要个性化”。但如何使学生的作文个性化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的能力,不可忽视语文课本。以课本为蓝本不断引导学生积累、鉴赏、运用,对学生个性化作文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一、积累美文佳句,锻炼个性化的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际上是谈积累与作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中学生背诵80篇段。可见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背诵…  相似文献   

16.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缺乏"做人"的引导是应试教育下的普遍现象。教师须有立德树人的大目标,教学生做人。对学生的祝福和期待是以德育人的一种方式,祝福与期待需要表达,教师要把思想与行为举止的教育贯穿在学生每天的活动中,经常提醒、引导,还可利用节假日让学生给长辈、教师、朋友书写一些感恩的话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感恩和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17.
吴海坚 《广西教育》2014,(33):43-4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文学名著。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经典美文篇目,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美文的基础上学习经典美文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花园果园》是五年制第二册第一组“看图学词学句”中的一篇课文。它包括两幅图画、一篇短文和从中提出的10个词语、6个生字。根据课文的特点,联系一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实际,这篇课文的教学可这样设计。一、看图,培养观察能力本课插图色彩鲜艳,很容易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1.这篇短文配有几幅插图?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左边的一幅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有一个美好未来,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并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上绽放感恩之花:深挖教材感恩素材;做一名感恩的教师;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品德教材中的感恩素材,为学生营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感恩教育实践,让感恩教育在品德课教学中无痕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