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姬建设 《钓鱼》2009,(12):49-49
近几年来,一到盛夏我们就去我市的东风、青塔水库垂钓鲢鳙(允许垂钓)。总结了一些用“水怪”钓鲢鳙的小技巧,有兴趣的钓友不妨一试。1.在选择“水怪”时,线要略长于饵笼(图1)。钩要依据鲢鳙大小选择钩的大小,买回来后要把不锋利的钩磨一下。这样在鲢鳙吸食饵料时容易中钩。2.在“水怪”的中间线上加一些铅皮,来减少“水怪”自身的浮力。这样在饵料较少时(这时也是中鱼率较高的时候),“水怪”本身和钩始终处于直立的状态(图2)。  相似文献   

2.
马建华  郭红明 《钓鱼》2008,(5):24-25
(三)垂钓鲢鳙的装备 1,鱼竿。考虑到鲢鳙的体型大、力量足,在鱼竿的选择上首先要结实,长度以15尺(4米5)为首选:由于鲢鳙吞钩都是在喝浆水时误将鱼钩喝入口中,吞钩快吐钩也快,浮标信号幅度小变化快,稍纵即逝,要求鱼竿能迅速传递扬竿力量,那些前两节下垂的垂尾软竿显然不适合这一要求,而直挺的硬调鱼竿应为首选;鲢鳙属于大型鱼类,由于扬竿中鱼时我们不能保证每竿都钩在鱼嘴内,一旦钩子挂在鱼身上使鱼受惊,控鱼则非常困难,因此用带线轮的矶钓竿配合悬坠钓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邹思全 《钓鱼》2006,(11):14-14
使用手竿钓鱼时,钓鲢鳙就钓不到鲫、鲤等底层鱼,钓底层鱼时,有时却能钓到鲢鳙鱼。钓底层鱼时,鲫鲤等鱼索饵后,就出现无鱼咬钩的现象。钓鲢鳙时,也出现这种情况,白白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下面笔者向钓友们介绍一种悬坠钓鲢鳙又能钓鲫、鲤等底层鱼的方法。鲢鳙鱼是滤食性中上层  相似文献   

4.
浪宇 《中国钓鱼》2007,(7):11-11
钓鲢鳙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受广大业余钓友喜爱的,还是用抛竿飞钩施钓。飞钩浮钓鲢鳙,也有个问题比较难把握好,那就是捏饵团及上飞钩。这对初学者来说,就更不顺手了。当然,如图省事,也可花点钱到渔具店把塑制飞钩笼兜买回来,只要填进饵料,也可乐趣一番。但实践证明,除了要花钱而外,其效  相似文献   

5.
宿含雨 《钓鱼》2011,(21):20-21
以坠钩沉底,有形食物为饵的“传统钓”很少钓到鲢鳙,这是因为鲢鳙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不食有形食物。虽然坠钩沉底偶尔也能钓到它们,但都是挂的,钩不在嘴里,而是刺中下颌、腹、尾或挂住了鱼鳍。“台钓”之后中鲢鱼、鳙鱼的机会多了,虽然也有刺唇外挂鱼体的,但鳙鱼却十有八九是衔住了钩。  相似文献   

6.
秦犁 《钓鱼》2005,(19):23-23
鲢鳙体型相似,食性相近,所以钓法也比较接近,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怎样钓鲢鳙总是笼罩着一层雾,看不透、摸不清,偶尔钓到也说不出所以然。后来抛竿出现了,但串钩和锚钧涮鲢技术一问世就受到非议,之后,改进炸弹钩,系“篮头”干半水的钓鲢鳙技术又被养殖户拒绝。然而,在手竿钓混合鱼比赛中占有相当份量,在湖泊水库等开放水域成为主要垂钓对象的鲢鳙无时无刻不在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从现代钓鱼史角度,对怎样钓鲢鳙予以总结,概括为鲢鳙钓技16招。  相似文献   

7.
东山  张天林 《垂钓》2001,(7):20-21
鲢鳙既不吃蚯蚓、红虫等荤饵,也不吃面团、糟食等素饵,以前不被当作垂钓的对象鱼。20世纪80年代末期,北京的钓友们发现鲢鳙喜欢酸臭味的饵料,尤其对水中雾化的面浆团感兴趣,于是发明了“飞钩”酸臭饵钓鲢鳙的妙方。从此,鲢鳙鱼也成为人们垂钓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07,(4S):24-25
雾化饵钓鲢鳙多多益善,可是鲢鳙多了却成了春天的烦恼。两钩沉不到底,是一恼;沉底鲢鳙频频闹钩,搅得标尖升降频繁,提竿中鱼了,疾蹿而出不是损线就是折钩,是二恼:鲫鱼进不了窝是三恼;非我所愿,养鱼人看着伤心,是四恼。  相似文献   

9.
宋建敏 《钓鱼》2004,(17):38-38
垂飞钩钓组是在我双排飞钩基础上重新组合形成的种新的垂钓组钩,它集中了双排飞钩和爆炸钩的特点,是根据鲢鳙滤食特性,在不断探索改进中形成的。经过几年的实际垂钓,效果也非常好,现介绍给钓友不妨试。  相似文献   

10.
雾化饵钓鲢鳙多多益善,可是鲢鳙多了却成了春天的烦恼。两钩沉不到底,是一恼;沉底鲢鳙频频闹钩,搅得标尖升降频繁,提竿中鱼了,疾蹿而出不是损线  相似文献   

11.
萧义嗣 《钓鱼》2006,(14):27-28
舒展山东/鲁卫国摄钓鲢鳙已没有什么秘密了,加长子线到25~30厘米,把两钩的钩距拉开,从2个钩高放宽到4~5个钩高,然后用搓雾化饵钓半水,就这么简单。然而见诸媒体的鲢鳙饵配方太复杂,得专门配,有些像蒜粉和醋,以及发酵过的饲料,酸的、臭的又不好闻;再如加白粉,弄得手上、毛巾上  相似文献   

12.
《钓鱼》2007,(17)
我们知道,鲢鳙是上层鱼,同其它鱼种相比,对水温的要求更高,在22℃以上水温时,浮钓的效果最好。它们摄食的方式和特点也与众不同,不是直接咬饵钩,而是像滤食浮游生物一样,将雾化的饵料连钩一起吸入口中。但是,去年五一前后,我在水库用手竿挂蚯蚓钓鲫鱼时,  相似文献   

13.
《垂钓》2010,(10):51-51
2010年8月28日晚,我和钓手周小松、施德岩,骑车30分钟到达安徽蚌埠市窑厂大塘钓场。此次垂钓,我选用3米海竿,6号线,自制爆炸钩,在饵料配置方面,我选用了鲢鳙霸主2号、速攻鲢鳙和香薰汉方精华浮钓鲢鳙。  相似文献   

14.
夏季是鲢鳙的生长旺季,也是垂钓鲢鳙的最好季节。以往本地钓友们多采用海竿飞钩硬食浮钓钓法,但因其存在抛投难度大,鱼饵制作复杂等缺点,近几年来已逐渐被手竿垂钓鲢鳙技法所取代。在中小水面用手竿钓鲢鳙,不但手感好,感官刺激强烈,又具有上鱼连续的特点,其垂钓乐趣远远胜过海竿。下面结合本人近年来的实践,谈谈夏季中小水面垂钓鲢鳙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覃建谋 《钓鱼》2012,(9):38-39
按照往年常规,春天钓获鲢鳙的很少,初春的二月,鲢鳙开口吃钩就更加没有了。奇怪的是,2011年二月份,笔者和众钓友却在东敢水库钓到很多鲢鳙,比夏天高潮期还多。2月9日,钓友老马给我打来电话说:"明天去东敢水库钓鱼吗?  相似文献   

16.
郑巍 《钓鱼》2008,(16):16-17
《破解》结合风向、气温,从钓位和做窝两个方面对鲫鱼的活动规律作了分析,在指出鲫鱼“7月、8月最难钓”的同时,就具体钓位作了指点,结论是可信的。但作者忽略了一个细节——日最高温度32℃以上,不管东南风、西南风,钓位在湾而处背风或侧风,抛钩顺利的钓位会遭遇鲢鳙和鲤鱼,它们一霸窝就是有鲫鱼也不敢咬钩。作者给出的方案是“让开鲤鱼”,却没有对驱不散的鲢鳙提供办法。  相似文献   

17.
夏季是鲢鳙觅食的旺季,也是垂钓鲢鳙的最佳时期。鲢鳙个体大,喜群居,觅食时常常成群结队。而手竿浮钓鲢鳙不但轻、灵、巧,而且更符合鲢鳙的觅食习性和连续上钩的特性特点。夏季手竿浮钓鲢鳙的强烈的手感和感官刺激性会让您热血沸腾,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8.
在炎热的夏秋季选择夜钓鲢鳙是个很好的主意,原因有四:一是夜里空气凉爽有心情;二是上钩的多数是鳙鱼,个头较大;三是无闲人打扰;四是无小鱼闹钩。但是夜钓鲢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下面我就多年夜钓鲢鳙的经验总结六招介绍给广大钓友参考。一、钓位的选择。这一点是决  相似文献   

19.
鲢鳙全接触     
秦犁 《钓鱼》2006,(4):21-22
与钓鲫不同,钓鲢不管是深还是浅,凡是两钩或者一钩离底都是蒙鱼,挂的,刮的,刺的,不是钩挂着了鳃帮子,就是钩尖刺着尾、腹、臀,挫鳙狙鲢无不如此。钩入鱼嘴的概率不足20%,所以心慈者不钓鲢鳙,养鱼者忧心忡忡,唯恐伤鱼。如果钩都是在鱼嘴里,养鱼的没话说,钓鱼的也坦然了许多。那么,该怎么钓呢?  相似文献   

20.
刘冬 《钓鱼》2004,(14):28-28
许多钓友都习惯用抛竿远投钓鲢鳙,效果比较理想,但用此法钓鲢鳙时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即抛出的钩饵能不能准确地打到预定的钓点里。因为用抛竿远投钓鲢鳙距离一般在20—30米,甚至更远,一般人很难在这个距离每次都能将钓饵投到有效范围内。往往会是东一竿,西一竿,钓饵不能准确地集中在钓点内形成雾化区,势必影响施钓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水库钓鲢鳙实践中,也结合当地一些钓友自刨的钓法,摸索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手车竿打窝定点钓法,解决了投不准钓点,费饵费时费力的缺点,经过大家的实践,效果确实不错。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