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斌 《新闻实践》2013,(2):85-F0003
2012年年末,世界各大媒体纷纷评选出年度图片。美国《时代》周刊也推出了“2012年年度十大新闻图片”。“这十张图片,是2012年最能打动我们的图片!”《时代》周刊摄影总监基拉·珀拉克说。这十张图片,有两张来自同一个国度——叙利亚,表明了叙利亚内战作为焦点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我们在其中一张摄自叙利亚照片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Goran Tomasevic(戈兰·托马舍维奇)。这位来自塞尔维亚的路透社记者,以《利比亚战争》荣获第八届华赛年度照片大奖。2011年。他可能是离利比亚战争最近的摄影记者,他的照片仿佛让人能听到枪炮声、闻到火药味。2012年,他又挎着相机,一头扎进了叙利亚战火的枪林弹雨中。  相似文献   

2.
2001年,有网民在猫扑网贴出一张美女照片,并声称该女子是自己的女朋友。可是,立时就有明眼人指出,此照片女主人的真实身份是微软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并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这一网络事件被公认为开创人肉搜索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我对《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编辑记者喋喋不休最多的一句话是: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意象.这种意识现在快要变成他们的一种本能了,每遇大事便会瞬间打开. 9月15日,西安等地发生爱国游行,一部分激进分子沿途打砸日系车的行为让这场爱国游行偏离了既定轨道.当晚,"冰点"周刊人物版编辑从玉华在冰点微信群里转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小伙儿举着纸板提醒日系车调头行驶.尽管这张照片在新浪微博上被"转疯了",但没人知道"他"是谁,更没有媒体联系上"他".编辑在微信群里让正在西安出差的"冰点"周刊记者秦珍子"试着联系一下".谢天谢地,在茫茫网海中,记者竟然搜出这个叫李昭的年轻人,并说服他接受我们的独家采访.这简直太牛了!这不就是"冰点"一直孜孜以求的那个"经典意象"?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说的这张照片,想必大家郝从近日的媒体上看到不止一遍了,这就是女明星刘嘉玲十几年前被强迫拍下的裸照,近日最先被香港的《东周刊》当作吸引读者眼球的猛料抖露出来,一时间香港纸贵,万众争睹为快。但不堪媒体骚扰的香港艺人们以此为导火索,一举掀翻了这家因此已名声大噪起来的周刊。但传媒业不乏前仆后继者,又一家媒体《3周刊》接过“赤裸”的大旗,重新刊登这张早已“著名”了的照片,在一期的杂志中对同一张照片刊登了4次(创了传媒业的纪录),并不再做技术上的遮掩处理,旋即脱销并加印,但也招来了更加激烈的责斥之声。  相似文献   

5.
媒体搜索     
《新闻传播》2006,(7):34-34
浙报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2万多记者将云集北京奥运会,《中国商业周刊》借船出海发行泰国,“掌上天下”手机网站运行良好,2010年上海将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数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媒体正想尽办法让公民成为新闻生产的参与者.2013年1月21日奥巴马就任美国第57届总统,开启了一场新闻报道的盛宴.这种常规式新闻报道是专业媒体的专利,即便如此,媒体也努力把它做得"公民化".图1是华盛顿邮报网刊出的十亿像素的照片(因超出电脑显示屏幕,无法显示照片的全部),此图拼接了奥巴马就职演讲期间13分钟内拍摄的305张照片.但是从图2可以看到,它已经融入了公民的元素.截止北京时间22日中午12时30分,图中已有420位人士被贴了姓名标签,贵宾区多数还有头衔标签.这些标签大多数是网民所为——核心区域的蓝色标签,由报社制作;其它黄色标签,由社交网站Facebook的用户制作,在笔者观察的两个小时内,黄色标签多出了100多个.该图的题目定为《2013就职典礼:探索国会大厦外的场景》(《Inauguration 2013:Explore the scene outside the Capitol》),在说明中强调:用户可以通过放大功能"探索"这张照片的所有细节,找到自己的朋友和官员、贵宾,还可拖拉黄色标签,平移到自己的Facebook帐户中.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并购于香港Tom.com的台湾商周集团最近将旗下的《数位周刊》停刊,其所属资产与订户转移到《商业周刊》进行合并,对此商业周刊发行人金惟纯表示,新经济时代以这一年变化最大,一年前《数位周刊》创刊时,是网路经济信息需求量最高的时机,但去  相似文献   

8.
背景资料:《商业周刊》创刊于1987年11月,主要提供读者有助于事业成功、积累财富的实用商业信息,同时关注工商竞争环境的公平性发展。所以《商业周刊》把核心读者群定位在企业30岁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和专业人士。目前《商业周刊》已经是台湾中文财经类杂志的第一品牌,台湾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1992年到2001年《商业周刊》的业绩增长11倍,平均年增长速度达30%以  相似文献   

9.
我面前放着一张照片,那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京剧史》首发式时,我与该书总主编马少波老师的合影,时间是1999年11月18日上午。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与我同去北京出席首发式的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先生。这张照片虽然不算很老,但至今也有近十年了。这张照片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10.
寻校记     
在我的家庭照片档案中,珍藏着一张略微泛黄、图像模糊的黑白照片,那是我的中专母校——湖南图书情报学校的大门照片.这张照片是1991年我在母校学摄影课时,自己拍摄并洗印出来的.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底总会涌起一股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卡伯的一张照片,是新闻摄影中最著名的一张真正决定性瞬间的照片。这是西班牙内战时期,一位共和国战士被子弹击中,临死前的一刹那。最近,西方摄影界对这张照片的真实性展开了争论。有人说,这是一张组织的照片。它是民兵正在进行战争训练时,为拍摄的需要而安排的镜头。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刊登在菲利浦·奈特利的《第一个伤亡者》一书中。考奈勒·卡伯确信这张照片是真实的。他认为,他哥哥是在和约翰·哈桑开玩笑。这张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张1925年8月陈云与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会执委的合影照片。在“中国工人运动史料展”、“陈云故居陈列馆”里都有这张照片的展示。看到这张照片,使我想起其中后排右一的姚先生来。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与这位叫姚松柏的先生有过近一年的接触、交往,并断断续续地听他讲述陈云同志年轻时在商务印书馆的一段革命经历。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开展了“建立家庭档案,传承社会文明”为主题的“档案进家庭”活动。我在参加“档案进家庭”的宣传、指导示范户建立家庭档案的同时,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档案。在收集整理家庭档案时,引起许多往事的追忆。我的家庭档案中最早的一张照片是一张12寸黑白照片,这是一张1945年7月10日我父母结婚时穿婚纱、礼服与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的合影。这张照片距今已57年,照片中的多数人已与世长辞了,但照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都在延续。每个家庭摇篮仍延续着人类生命的永恒。看到这张照片使我有这样的想法,在家庭档案整理就绪后,静下心来,续编家谱…  相似文献   

14.
在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地运所村委会的东墙上,镶挂着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这是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地运所时留下的.照片上总理微笑着站在几十名社员群众中间.提起这张照片,这里面还真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5.
在朝阳市档案馆的馆藏照片中,有一张微微发黄的老照片。这是著名战斗英雄张立春与他的妻子刘月英在1954年的一张合影。照片上的张立春胸前挂满军功章,英武中透着帅气。……  相似文献   

16.
7月20日的香港<经济日报>以大标题刊登了<美联社发假水灾照摄记被炒>的新闻,同时将这张美联社播发的照片与新华社的图片做了比较.这则新闻称:美联社在7月15日播发了一张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市区水灾的照片,但后来发现这张照片经过电脑合成,美联社立即通知各合作单位停用该照片,并不再采用拍摄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提供的照片.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九年六月初,沈阳市共青团员李树彤、李树格给我们寄来一张照片,反映了当地北陵公园游船售票处秩序混乱的景象。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暴露“阴暗面”会被敌人利用。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上有少数青少年不遵守公共秩序,不讲公德,这是“四人帮”横行十年造成的“后遗症”。刊登这张照片,可以对那些青少年进行教育,促进公园加强管理工作。六月七日,我们在《读者来信》栏刊登了这张照片。广大读者一致叫好。团市委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以来,看到报刊杂志宣传改革人物的照片好些都是在打电话。如北京某周刊今年第一期“来自基层的报告”专栏内,六张人物照片,就有三张在打电话,电话机似乎成了必备的“道具”。我并不是反对改革者打电话,实乃耽心把生动、复杂的改革简单化了。当然,在图像的方寸  相似文献   

19.
说长道短     
解放日报今年5月18日第7版《海外博览》中刊登的《我看到的胡志明市》一文,作者是美国人波拉克先生。文中试图客观地反映如今胡志明市的人情风貌。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了时间:“这几年……”。可遗憾的是,编辑同志为该文配了一张照片“衣不遮体的越南少女”,居然是50年代的照片。这张照片是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先生于1957年摄于越南的,原题为“战后”。据《海外星云》旬刊今年第8期封二对这张照片的介绍云:“这是一幅难得的写实作品,表现法国退出越南后,饱经战乱的越南人民又面临分裂的局面……,这幅作品比较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20.
每当我走进浙江省档案馆的陈列大厅,就不由自主地被一张照片深深吸引,而几乎每位参观者在经过这张老照片时也都会默默驻足。这是1930年8月摄于浙江陆军监狱的一张难友合影照片。前排5位虽都戴着脚镣,但他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