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形资产将是新世纪高校发展的关键资源。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却非常薄弱。无形资产受侵害和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国家和高校造成了无法估计的损失,必须采取措施,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在高校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无形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对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加快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深入研究分析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已成为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是高校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性资源。针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和流失的原因,高校应努力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水平,实现无形资产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重有形轻无形、无形资产流失严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无形资产效益低下、人力型无形资产管理不善等问题。本文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使高校的无形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并得到合理利用,且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为高校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是一门新的学科和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已成为我国重要智力资源,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对高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已纳入高校管理事务的议事日程。即在1999年我国教育部第3号令发布施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对无形资产已明确作了规定:即专利权、商标权;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著作权及邻接权;高等学校的校标和各种服务标记。随着教育市场化的加快,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将无形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在无形资产管理中,敢于创新,加…  相似文献   

6.
龙麒任 《考试周刊》2008,(10):185-186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不仅是企业也是高校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严重的无形资产流失,不可避免地给高校和国家带来损失.通过对高校无形资产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可以达到保护学校的根本权益,产生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校应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阐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无形资产的定义及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分析了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原因及防止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校无形资产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有非比寻常的意义,现时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较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剖析成因,提出加强和完善其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现状,探讨了高校无形资产的类型及特点,并指出各类无形资产对高校发展的作用,同时分析了目前高校无形资产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建设性地提出了有效管理高校无形资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尽快把经济搞上去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大计。面对这样的形势。高等学校肩负着重大责任。国家教委已明确提出了“211”工程。我们要争取在今后十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努力把一批重点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水平、质量上能与国际上著名大学相比拟的社会主义大学。办好这样一批大学,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反映和国家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对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1.
理工类高校要实现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目标,必须抓住当前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准确定位,通过实施"机制创新,名师引领,特色集成,开放合作"等发展战略,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重点理工大学转型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我国不少重点理工大学正处于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本文从保持大学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首先阐明学科结构不仅是大学当前工作的基础,更是大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然后讨论重点理工大学要营造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所需要的学科支撑环境;要处理好追求标志成果与抓好基础工作之间、学科发展战略上优势先行与整体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因芯片技术的诞生是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它以一种全面、综合、系统的方式来研究生命现象。同时,它还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大方法学突破,也是新药开发筛选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理工科专家成为大学校长后,面临着系统学习高等教育学的艰巨任务。认清高等教育学等文科的学习特点,努力超越原有的学习范式,是理工科校长迅速提高高等教育学理论水平、真正成为教育专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the low number of students choosing to stud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on the societal agenda and many initiatives have been launched to promote awareness regarding career options. The initiatives particularly focus on increasing enrolment in the engineering programm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compares eight European initiatives that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operated by universities (and in some cases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actors in society). Each initiative is summarised in a short essay that discusses motivation, organisation, pedagogical approach, and activities. The initiatives are characterised by comparing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ir creation, how the initiative activities relate to the activities at the university, size based on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and cost per participant and pedagogical framework. There seem to be two main tracks for building outreach activities, one where outreach activities are based on the university's normal activities, and one where outreach activities are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the visiting students.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大幅度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而且正快速的向前发展。本文以现代科技与计算机科技的结合与应用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趋势。  相似文献   

17.
围绕科技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生命线,论述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大学科技园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与环境支撑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与我国高职院校相当。其坚持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设置注重应用性、灵活性、区域性,重视职业实践,实践教学环节特色明显,应为我国高职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样对于艺术的发展来说,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了前者的生命表现力,从而促进了艺术的发展。本文就科学技术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艺术更好地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理工大学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教育部 1999年 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 ,我国有 10 7所理工科院校开设了法学专业。这些学校在办法学专业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理工科大学法学专业有生命力吗 ?如何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其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 ?我校 1995年开办法学专业 ,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在思索上述问题。在对我国的法律职业及法律服务市场进行了调查后我们发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法律服务市场发生了几个显著的变化 :1高科技争议、知识产权争议在法律服务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外语好、计算机基础好的法律人才尤其受欢迎。据我们对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