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运动负荷与负荷量的因素构成 基于对运动负荷和负荷量的新认识,其构成因素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运动负荷”是运动应激的强度,是功率。那么,它的构成因素应是训练理论中“负荷强度”的构成因素:负荷量是机体对外输出功,其构成应表现机体克服外界阻力和内部阻力做的功。其大小由运动负荷和负荷时间决定。通常,可用总重量、总距离、总次数、总时间来表示(见附图)。  相似文献   

2.
在训练中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有意识地打破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使之发生向较高机能水平的转化,在较高运动负荷水平上,获得相对平衡,这个过程称为训练适应。如果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的总负荷超过运动员机体的承受能力,则可能导致疲劳及过度疲劳(过度训练)。  相似文献   

3.
运动负荷主要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因素构成,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传统训练过程中,对负荷量的关注程度超过了负荷强度,把训练局限在“只有量变才能有质变”这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上。然而随着田径运动实践和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以及当前大密度、高强度比赛的现实,使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逐步把研究和训练重点放到了训练强度上,并结合专项训练,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限制肌血流量运动负荷训练的方法,观察训练前后速度滑冰运动员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以探讨限制肌血流量中等强度负荷训练对骨骼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运动负荷是指人的有机体在训练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也有称运动刺激、训练负荷)。此词是我国在五十年代初期从苏联训练理论中引进的。过去由于翻译中的出入曾译为‘运动量’。至今有的资料中仍如此称呼。把运动负荷称为‘运动量’在理论上、实践中均是不妥当的。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方面。衡量运动负荷的指标可用两类指标。一类指  相似文献   

6.
运动负荷术语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的最常用术语 ,对运动负荷的实质进行了分析 ,认为运动练习负荷、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是运动负荷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应防止在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的应用的混淆。  相似文献   

7.
浅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就是在训练中,根据训练任务、运动员水平,逐步地、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由于不同训练时期、阶段和小周期,以及训练课的具体任务、对象不同、技术水平的差异,运动负荷的安排要有所差别。如过渡期的训练,主要任务是调整、恢复,一般安排小负荷量。不同训练程度的运动员,承担负荷能力,适应负荷时间的长短,恢复功能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只有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安排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8.
运动负荷及其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什么是运动负荷?构成运动负荷的因素有哪些? 运动负荷是指由于训练因素的刺激使运动员机体所承受的生理、心理的负担。 这里所讲训练因素即通常所讲的运动量,亦称外部负荷。 构成外部负荷的因素有负荷数量、负荷强度、负荷时间和负荷密度(见左图)。 何谓负荷强度?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9.
控制运动负荷就是根据训练任务和运动员条件适当安排训练负荷与休息,并逐渐加大训练负荷,从而达到运动员本年龄阶段应具有的运动潜力,直至最大限度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使训练工作更有目的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力求用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和物质消耗,实现最优化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正确认识少年儿童承担负荷的能力,科学安排训练负荷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且尚未完成时期,虽说具有承受大运动负荷的能力,但疲劳出现过早。因而,训练负荷不宜过大。一般训练初期(准备期)应安排中等运动负荷,无论是负荷量与负荷强度都应控制在训练对象所…  相似文献   

10.
现代运动训练负荷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无论哪个等级和水平的运动员,都极其注重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本文归纳论述的现代运动训练的负荷特征,主要是就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而言,并力求反映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某些规律,这对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和业余训练运动员也是可资借鉴与参考的。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训练负荷量度和负荷强度的内涵、性质、区别及其辩证关系。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专项竞技的需要和训练的周期节律性是影响运动员负荷的重要因素。经常分析这些因素,根据其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负荷量度和强度,是实现对运动负荷科学控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影响运动负荷安排的因素,并根据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和时期分类,从宏观、时间和微观3个方面探讨了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安排,提出了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发展方向。1影响运动负荷安排的因素1.1专项训练专项训练是指运动员在将要参加的、高于自己训练水平的比赛中所努力做的一切,包括专项训练的动力学、运动学特征应表现出比赛要求,专项训练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种一般训练下的负荷训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运动负荷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1·动负荷的控制是运动训练实践操作中的核心问题运动负荷分为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由于训练负荷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状态,因此几十年来,尤其在近10多年来,教练员与科研工作者对训练负荷的研究较为广泛与深入,不仅有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而且有了系统、符合科学原理的理论与成功的实践。当前,比赛负荷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作用已引起广泛的注意,并已成为负荷研究的新课题。作者首先论述了运动负荷。然后,从运动负荷的专项性、对供能系统的作用、动作协调性的复杂程度三个方面阐述训…  相似文献   

14.
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负荷与心理负荷的调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含义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在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因  相似文献   

15.
运动负荷,目前人们为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并不一致,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从运动训练学的研究角度看,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有的也称之为运动刺激。但是由于目前对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负荷的研究还不深入,特别是缺乏测定和监督心理负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难以做出定量的分析。要做到科学安排运动负荷,不同训练时期,不同训练阶段,训练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才能打破机体内环境原有的相对平衡,运动负,荷不增加到最大限度,也就是对人体不施加极限负荷也是不可能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所以在训练实践中确定极限负荷要因人而异,这就要依靠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训练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运动员承担最大限度负荷能力的界限,做出恰当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为通过科学调控运动训练来实现对运动损伤的有效控制,对运动负荷与损伤风险间关系的研究成为近些年体育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长期训练使机体发生定向改造以适应专项特征,运动负荷刺激机能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会使运动员发生损伤的风险产生变化,运动负荷与损伤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绝对负荷中,负荷累积与损伤风险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对负荷中,负荷变化对损伤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为了降低损伤风险,在训练安排时应避免长时间使用较低水平负荷或使用极高水平负荷,以及避免负荷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二、过度疲劳 (一)过度疲劳的概念 训练适应的机制是生理应激。在此过程中运动负荷是引起适应性变化的生理性刺激物,然而训练和日常生活的总负荷超过了运动员所能接受的限度后,运动负荷就由量变转为质变,从生理性刺激物变成了病理性刺激物。由于训练和比赛与恢复之间的不平衡,在加上千变万化非训练应激因素,由此而造成了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糖元耗竭、氨基酸不平衡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过度训练,出现一系列心理状  相似文献   

18.
主观疲劳量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是一种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的运动负荷量化评估手段。基于对国内外体育科学研究相关领域的数据库的文献综述,对采用单次运动RPE(session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sRPE)方法的研究和文献进行综述,发现:(1)已经有很多国内外的研究证实sRPE量化评估运动负荷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适用于多种项目、男性和女性、多个年龄段和水平层次的运动员的不同内容或类型的运动或训练,sRPE与客观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2)sRPE量化评估运动负荷方法具有生态效用,可以适用于一个更长远的训练周期(比如一年甚至多年),还可用于计算训练单调性,分析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有助于优化训练分期,优化训练节奏,保持训练一致性,避免过度负荷甚至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3)sRPE量化评估运动负荷的结果与教练员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尤其有关教练员主观判断的训练课前sRPE与运动员训练课后的sRPE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同时有研究报告一些社会学等因素可能会对sRPE量化评估运动负荷造成影响;(4)当前国内缺乏针对青少年运动员、不同项目运动员在不同训练类型和训练分期中应用sRPE量化评估的研究,以及中文文本的sRPE量表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心率、乳酸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志平  黄海  姜涛  叶鸣 《体育科学》2004,24(5):12-14
通过对普通女大学生训练过程中全程的心率跟踪及相关生化指标测试,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降低静息心率,使同级运动负荷时的心率下降,提高心搏储备;可降低同级运动负荷时的血乳酸,使乳酸阈水平提高;延长力竭负荷时间,有效提高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力量训练的运动负荷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文献资料法、因素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对运动负荷控制指标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推理,提出在现代力量训练中运动负荷结构的合理安排及不同项目的负荷安排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