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许多关于开发西部地区的设想,本文试图从理论前提、区域经济思想和系统观三个新的视角分析孙中山西部开发思想,以探求其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完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一个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大规模建设方案,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变自己国家贫弱状况的决心,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宏伟气魄和远大理想。《实业计划》中有许多值得研究和珍视的先进思想,它是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一份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分为六个部分(即第一至第六计划)、三个层面(战略、方案、操作三个层面),其中发展中西部是其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发展中西部的设想突显了建立矿产能源基地,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以及开发西部农牧业资源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发展中西部对东部乃至世界具有反哺作用。孙中山发展中西部的战略部署为铁路先行、移民跟进,开拓航运、治理水患、发展水电、保护环境,发展优势与特色产业等等。孙中山发展中西部的战略构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尤其是其梯级发展战略与一体化发展战略对当今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仍具有借鉴意义。《实业计划》的评价问题应从三个层面上具体探讨其可行性,从总体上看,《实业计划》是一部关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宏伟战略构思。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建设钦州港的宏伟蓝图,是基于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及当时国民经济需求等诸多因素来考虑的。孙中山在规划钦州港的经济思想中,提出了重视整体与区域、港口与腹地、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这对当今的钦州港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是一个全方位发展中国实业的建国方略,内含开发西部的深远构思,这就是:以东部为龙头,把东西两极联成通道;以铁路为纽带,形成开发西部的整体格局;以移民为辅助,加大人文资源的投入,以科技为内核,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孙中山的构思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他们都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土地思想在土地的所有制和实现的途径上各不相同。孙中山主张实现土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初期,他引导中国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邓小平土地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位伟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时代特色,他们对土地问题的探索,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在孙中山博大精深的思想建树中,关于西部开发与建设的内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业计划》中更着力对我国的西部建设进行了开拓性的思考和探索,成为我国西部建设的重要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8.
《实业计划》两议——兼论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不满于《实业计划》的研究现状,将孙中山的实业思想放在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拟以相关经济理论为参照,肯定其合理因素,进而指出其区域经济思想的不纯粹性,及均衡发展观的逻辑误导性,剖析其理论偏差,期藉此将孙中山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国民党人在政治方面有许多分歧。蔡元培支持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孙中山则持反对的态度;蔡元培站在自由派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立场上,对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表示异议,主张以和谈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把国家的希望寄托于“好人政治”。  相似文献   

10.
张学强 《文教资料》2009,(16):112-114
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他主张全体青少年都有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机会,应创造条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主张成年国民要接受革命理想教育和科学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具有超前的真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面对我国的残酷形势,先后提出了以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和“造福于民”为总目标的经济现代化发展战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他还先后提出民生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以“实业计划”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纲领。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世瞩目的伟人,他曾提出许多远见卓识的教育主张,本文从教育宗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孙中山先生的改革思想,旨在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包括《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等三部分合成的《建国方略》,作为孙中山构想的一整套建设祖国的远景规划,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本文结合孙中山所处的社会环境,结合他全部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加以考察,认为《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外察世界潮流,内审中国国情,并在认真反省数十年革命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他为争取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和民生幸福的理想而殚精竭力的思想总结。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撰写的《实业计划》,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一向受到重视,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孙中山关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思想,被恰当地誉为“提出了一个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规模很大的设计方案。”与此几乎同时出版的康有为撰写的《物质救国论》,却一向遭到轻视,被不恰当地贬为“否定革命思想,对革命运动搞一个釜底抽薪之计”。然而只要我们把《实业  相似文献   

15.
《实业计划》,用孙中山自己的话说,是发展实业的“大方针”、国家经济建没的“大政策”,也是实行开放政策以加速国内经济开发的“国际共同发展计划”。“开放主义”是贯穿全书的重要指导思想。围绕这个主题,孙中山就如何在开放主义条件下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和论点。这些原则虽然总的说是对全国而言的,但对广州的开放、建设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完整了解孙中山关于广州建设设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完整的工业现代化方案 ,这表现在钢铁、水泥、造船、车辆制造、农器制造、食品、衣服、居室、印刷、矿业等方面 ;至于其特点 ,其一是进口替代 ,其二是反对贸易保守主义 ,力主引进外资 ,以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础和灵魂是民生思想;并从战略高度上深刻地提出了对外开放是中国工业化的动力之源;从“战术策略”的层面,提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推动工业化,必须选择以一种不平衡的发展策略最终实现工业化战略平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江亢虎之间的关系一直鲜为人知。实际上,从民国初年到20年代,孙、江关系非常亲密;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与江亢虎的社会主义主张,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文从五个时段,即从民国成立前后、孙中山辞职以后、“二次革命”失败以后、1921和1925年,分别介绍了江亢虎与孙中山的私人交往和政治关系,以便全面认识孙中山、江亢虎的思想及其与中国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时,同学们很难理解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主张,教材中对这两个内容的叙述非常简单,加上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两个问题又基本上不做讲解,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在学习时的困难。今天,全国人民都在同心同德地为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仍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孙中山丧事为国民党提供了表达诉求,言说政治主张的契机。国民党以治丧活动为契机,运用党的组织系统和宣传机器来宣传孙中山思想、塑造孙中山形象,希图通过孙中山偶像地位的塑造来强化普通民众和国民党员对党(国民党)、国(国民政府)的认同。国民党对孙中山丧事的运作,透露出许多信息,如对意识形态宣传之重视,其群众动员意识之自觉,对现代宣传手段之娴熟运用等,映射的是国民革命前后一段时期另一个面相的国民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