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纫芷 《上海教育》2006,(6B):26-27
第一印象 我从《江苏教育》编辑部调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工作是在1964年10月。当“上教社”的人事干部领着我去见总编时,他居然直呼其名:“陈怀白,新来的陈纫芷来报到了。”我真是吃了一惊,以后我接触其他同志时,发现他们叫社长也是直呼其名“郭云”。在江苏,我们对教育厅的各级领导,都以职务相称。在《江苏教育》编辑部内部,对领导倒也不称职务,但总要加上“同志”两字,如钱闻同志、徐同志。  相似文献   

2.
詹静 《学语文》2011,(2):43-44
“学当语文教师”本是吴非同志的一篇随笔标题,我把它拿了来。因为这篇随笔刊登在上海《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上,而我的“一堂课”也正好刊登在上面,同期还跟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第三次转变的代表人物”、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上海师大教授王荣生同志的一篇长篇述评——八千余字,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是针对我的,所以我经常会拿出来翻翻。翻多了,看多了.吴非同志的文章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3.
有那么几年,学校领导总是让我中途接任最“差”班的班主任。有一次,刚接过班十多天,一个学生就给我送了一幅挽联,内容是“沉痛悼念雷印迎同志逝世”,“雷印迎同志永垂不朽”。最先发现这幅挽联的是这个班的前任班主任张老师。他气冲冲地说:“我知道是谁写的,要狠狠地惩罚他!”  相似文献   

4.
本刊1958年6月号刊登的吴泽藩同志的“对六角垛一文的意见”一文中,吴同志对我写的那篇文章“六角垛”(载本刊1957年10月号)提出了两点意见。其中第一点,吴同志指出了我在原文中所述“代数学中……而未有六角垛”。提法不正确,这是由于我所见不广,我同意这个意见。至于吴同志认为我在原文中所用“六角垛这一名词也是非常不妥的”,我却不能同意。  相似文献   

5.
1934年,王洞若同志是我参加上海“教联”的介绍人;1935年,王洞若同志是我入党的介绍人。我之走向革命道路,一是受到老师陶行知“人民第一、人民至上、一切为人民”的思想影响,要和人民站在一起;二是受到王洞若同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中写道:“‘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向来的路奔跑起来。”这又是陈赓同志被小红军“骗”了。细读课文,陈赓同志被小红军“骗”了3次。  相似文献   

7.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河南省第二届少代会上,作为一名辅导员代表,结识了《河南教育》派驻会议的编辑同志,一见如故,十分投机。交谈中,编辑同志向我约稿,没想到,从此我便与《河南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我在《河南教育》1992年第8期上发表《探索榜样教育的新形式》算起,作为一名读者和撰稿人,我和《河南教育》已经相伴走过了11个春秋。我的文章主要发表在“少先队活动设计”“辅导员沙龙”和“班队工作新探”栏目中,基本上都是应约而写的“命题作文”,偶尔也有应急之作。例如,1996年3月,编辑部打来电话,说在编辑部…  相似文献   

8.
这次全区“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刘仲同志做了“两基”工作报告,蔡国英同志宣读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表彰“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和自治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关于表彰“两基”工作先进个人的决定,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也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爱我家     
一位男同志,两位女同志,就组成了我的家。我的老爸是工商银行的副行长,老妈是农业银行的经理,可以说这样的家庭在我县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中上等的家庭了。但我家完全没有一般中上等家庭的“文”和“静”,我家最突出的特点是“闹”和“乱”。“闹”在我家,由于女性居多,所以家庭的权势全部被我和老妈瓜分了,特别是在晚上看电视时,我家的“闹”体现得最为充分。中央5台永远是我的最爱,那些体育明星让我百看不厌。我天天晚上吃完饭就往楼下卧室跑。可是老妈则衷情于中央3台的《情深深,雨》,因为这部言情电视剧能让她回味无穷。老爸则…  相似文献   

10.
友与仇(上)──李永田答问(之五)问:你最珍视的人际关系是什么?答:同志关系。问:时下有些人不愿用“同志”这个称呼了。或称“先生”、“小姐”,或称“师傅”、“哥儿们”,这是不是一种“新潮”?答:我觉得没有哪一种称呼能够比“同志”更反映出我们社会人与人...  相似文献   

11.
彭礼英 《贵州教育》2009,(20):44-45
2008年11月下旬,省教育厅“两基”迎“国检”驻县督查组的同志来我校检查“普实”工作,听了我执教的一节实验课。因为这堂课非同寻常,学校就找了几个老师来帮忙,让他们当我的助手。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共十六大代表,我有幸亲耳聆听了江泽民同志的报告,不仅备受鼓舞,而且也引发了我的诸多感受与思考。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的结束语中这样讲道:“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奋发图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讲到“幸福生活”“美好未来”两词语时,江泽民同志充满激情的语气和神态,始终镌刻在我的心中。用“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作为报告的结尾,我认为的确是人文气息浓厚,意义重大,不同凡响。众所周知,追求幸…  相似文献   

13.
我与家长们同行丁如许夜幕渐渐地降临了,路灯发出柔和的光,我骑着自行车来到校门前。“你倒提前到啦!”“你们也到啦!”我和早到的几位家长寒暄着。这是干什么?原来我们班的“家长委员会”的同志正准备开展一次夜访学生家庭的活动。时针指向七点,家长委员会的同志都...  相似文献   

14.
即将结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教学时。我按照惯例让学生质疑问难。一只小手“欲举还体”。一脸的“矛盾”。表情极其困惑。我就请他起来,说说心中的疑问。他严肃地说:“老师,书上说‘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可我看了插图,这是一栋两层小楼,我数了数,大约有十几间房屋.而且房子周围环境优美。从外表看。比现在的别墅都漂亮、气派,我觉得那房子够大了,为什么说‘小了一点’呢?”  相似文献   

15.
王季、何保两同志在去年十一月号“人民教育”上对我写的“典范性是编辑文学课本的主要原则”一文提出了意见,说我“片面强调学古典文学的作用。”我参考两同志的意见,把我那篇文章反复地看了几遍,觉得两同志所提的意见也还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16.
理解﹃转轨﹄要深刻河北吴桥县教育局刘晓冯永成同志在《我对“转轨”的忧虑》〔载《中小学管理》,1997(7-8)〕一文中认为,“应试教育”并不是“一切为了应付考试,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而且这种提法“不符合我国教育实际。”但我认为,冯永成同志并没有弄清...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摘登编辑同志: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位同事家发现《基础教育研究》,细读之下,真是爱不释手,那一篇篇精彩的“教改探索”、“德育研究”、“教学研究”、“学科教学”……无不深深地吸引着我,教育着我。我觉得《基础教育研究》不仅内容充实,文章精练,而且寓思...  相似文献   

18.
第一印象我从《江苏教育》编辑部调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工作是在1964年10月。当“上教社”的人事干部领着我去见总编时,他居然直呼其名:“陈怀白,新来的陈纫芷来报到了。”我真是吃了一惊,以后我接触其他同志时,发现他们叫社长也是直呼其名“郭云”。在江苏,我们对教育厅的各级领导,都以职务相称。在《江苏教育》编辑部内部, 对领导倒也不称职务,但总要加上“同志”两字,如钱闻同志、徐文同志。记得有一次开党小组会议,我提出直呼  相似文献   

19.
怎样辩证地理解“客观存在”——兼与郭吉星同志商榷史明顺■梁明院“别人的思想对我来说,是不是客观存在?”对这一问题,《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7年第1~2期上发表了郭吉星同志“辩证地理解‘客观存在’这一命题”一文,(以下简称“郭文”)提出了新的看法。文...  相似文献   

20.
“我的根,就扎在学校……”──评特级教师刘继荣本刊评论员“我的根,就扎在学校,扎在课堂,扎在学生中。”这是著名特级教师刘继荣同志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平平静静他说出的话。刘继荣同志从教整整25年,走过了一条执著追求的漫漫长路。她钻研作文教学,理论实践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