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6-767
<正>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研究人员选取了以前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黑色硅质磷块岩,磨制岩石薄片进行镜下观察。此种传统的研究方法虽然得到的是二维平面保存的化石,但是却能保存更精美的细节。研究人员通过近千余片薄片观察,发现了数百枚保存了内部微细结构的动物胚胎状化石。这些化石内部不仅具有以前报道的内部细胞分裂特征,内部细胞从1个至2n个的球体都有发现,而且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发表了关于中国贵州瓮安生物群的最新科研成果——“新元古代动物胚胎的细胞和亚细胞结构”。这项成果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手段,特别是利用了X-射线断层扫描摄影(X-ray com-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所在的西直门外大街上,处处都洋溢着繁华的现代气息。而一走进这个博物馆的大门.我立即就感到了强烈的反差——这里到处都是生活在几百万年以前的古生物的化石标本,跨过这个大门的我仿佛从时空隧道的一端来到了另一端。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2007,(5):13-13
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一个科学家小组,最近在早期胚胎化石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动物休眠卵化石。该项成果发表在4月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题为“陡山沱滞育卵囊中动物胚胎化石”。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225-226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袁训来研究员、陈哲博士、肖书海教授、周传明研究员和西北大学华洪教授通过对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附近的“蓝田生物群”进行大量的挖掘和深入研究,认为:(1)产自埃迪卡拉纪早期蓝田组黑色页岩中的“蓝田生物群”是迄今最古老的宏体真核生物群;  相似文献   

6.
我国化石资源之丰富,珍稀种类之多,为世界罕见,是我国的宝贵自然历史财富,是研究地壳演变和生物进化的极为优越的条件,一向为国际有关学术界所羡慕。但目前对某些珍稀化石的发掘和保护,国内研究工作的内部协调以及对外合作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妨碍了发掘、研究和协作的正常进行,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仅就化石走私出口而言,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流失境外的已有几千枚,去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博物馆展出的英国人收购的20几枚产自中国的恐龙蛋化石中,有一枚含有迄今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恐龙胚胎,另一枚含有目前仅有的龟胚胎,而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1):129-130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沈树忠研究员等整合早石炭世杜内期(Toumaisian)、维宪期(Visean),NI谢尔普霍夫期(Serpukhovian)全球1156个产地的腕足动物化石记录,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分别建立了早石炭世三个时期全球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区系的格局,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5):644-645
<正>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张海春研究员与其合作者对抚顺琥珀的地质背景、物理化学性质、植物来源以及琥珀中的植物、昆虫、蜘蛛、微生物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人员在抚顺琥珀中已发现节肢动物(包括昆虫)至少22个目,超过80个科150种;另有大量微体化石以及植物化石。多足纲有蜈蚣,蛛形纲有丰富的螨、蜱、各种蜘蛛、盲蛛和拟蝎。抚顺琥珀中  相似文献   

9.
动物胚胎的玻璃化冻存是一项新的深低温冷冻方法,已成功地冻存了多种动物和人的胚胎,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和研究价值。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论述玻璃化冻存方法在动物胚胎保存中的应用,不同保护剂和玻璃化溶液对胚胎存活率的影响,分析影响玻璃化冻存的主要因素包括冷冻保护剂与玻璃化溶液的选择、预平衡过程、冷却和复温速率控制、去玻璃化的避免、冻存后玻璃化溶液的洗脱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9-349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李劲松研究组林江维等人通过采用四倍体胚胎补偿的技术,对“克隆囊胚滋养外胚层存在的重编程异常细胞是克隆胚胎发育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一假说进行了直接的验证。他们先将一个克隆胚胎与两个四倍体胚胎聚合在一起,发现聚合胚胎的出生率提高了2.6倍。  相似文献   

11.
洪蔚 《今日科苑》2008,(7):58-59
不久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周忠和与巴西科学院的两位科学家凯尔勒、坎普斯博士合作研究的论文,论文报道了发现于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的一件新的翼龙化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223-224
包括人类在内的复杂多细胞动物的始祖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地球上的呢?这是目前科学界最引人入胜同样也是人们知之甚少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陈均远研究员领导的国际科学小组使用目前最先进的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技术.对新发现的两颗胚胎化石进行了三维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网北京4月5日电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小组在辽宁省西部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这种被命名为华丽羽王龙的食肉恐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一发现为带羽毛恐龙家族再添一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314-315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朱敏研究员课题组,在云南曲靖、昭通等地组织了多次发掘,2008年4—5月,他们再次对发现下颌标本的层位进行了新一轮的发掘,此次课题组除了发现大量分散保存的硬骨鱼脑颅和上、下颌标本外,还出人意料地发现了一件近乎完整的硬骨鱼标本。朱敏等对这些硬骨鱼类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将其命名为梦幻鬼鱼(Guiyu oneiros)。  相似文献   

15.
1940年3月生于湖南湘潭县,汉族。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地层古生物专业,同年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政府津贴,曾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和专著近百篇。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1963年投身于地质古生物研究并坚持研究至今。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已近40亿年,如何通过化石记录重建地球历史中生命的演化历程一直是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樊隽轩主要从事定量地层学、定量古生物学、定量古地理学、全球界线层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现担任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地层古生物的数字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