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甘肃石窟艺术概况胡同庆天下之石窟在于中华,中华之石窟在于陇。甘肃石窟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实属全国之冠。甘肃石窟大体可从由西向东的地理位置上分为五个石窟群:一、敦煌石窟群;二、河西石窟群;三、陇中石窟群;四、陇南石窟群;五、陇东石窟...  相似文献   

2.
甘肃石窟雕塑艺术概论胡同庆甘肃石窟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实属全国之冠。甘肃石窟主要是佛教石窟寺,而洞窟建筑、雕塑、壁画是佛教石窟寺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雕塑——人们的膜拜对象——是石窟寺的主体。为此,介绍和专论甘肃石窟雕塑艺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甘肃石窟艺术图录的又一成果──简评张宝玺《甘肃石窟艺术雕塑编·壁画编》卢秀文由张宝玺编著并摄影的《甘肃石窟艺术雕塑编》和《甘肃石窟艺术壁画编》,已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和1997年先后出版,它的问世为甘肃石窟艺术研究增添了新资料。甘肃省以绚丽...  相似文献   

4.
石窟艺术     
在印度,比较特殊的宗教建筑,除了塔之外,就算石窟了。石窟开(?)的原因,是佛教信徒为了学习佛的苦修,(?)了石窟以便住在里面修道。因此,石窟艺术的内容包括石窟建筑的本身、窟内佛像的雕塑和壁上的壁画。公元前二百年顷,石窟已行于印度。印度最古的石窟是在德干高原的阿旃陀石窟。它有29窟,开(?)的年代不一,约在公元一、二世纪至六、七世纪。其艺术可分为建筑、雕刻、绘画三部,其中尤以壁画为最可贵,这些壁画的线条有的是柔和可爱的,有的是豪放雄健的,从这里就说明了古代印度文化的辉煌成就。印  相似文献   

5.
6.
孙晓峰  臧全红 《家教指南》2011,(3):62-69,129,131
莲花寺是陇东地区唐宋时期重要的石窟寺之一,唐代造像以阿弥陀佛为主,龛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宋代造像题材丰富,以涅槃像和罗汉像为主体,兼有阿弥陀、观音、地藏以及部分释、道题材造像,显然受到了陕北地区同期造像的影响,反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陕北及陇东地区石窟造像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7.
石窟艺术在佛教艺术中占有十分显要的位置,中国的石窟艺术博大而精深,渊远又流长。从公元二世纪开窟算起,至明清小规模的开凿与重修,佛教石窟在我国有延续千余年的发展,这一点是印度佛教石窟望尘莫及的。要深入研究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有必要谈谈其源头龟兹石窟艺术。黑格尔认为,“宗教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显然,宗教艺术的产生是出于自身宣传、发展的需要。佛教石窟艺术的产生、出现也更是如此。约在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释达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公元前一世纪,印度阿育”…  相似文献   

8.
麦积山,位于秦岭西端北侧,其形上突下小,望之团团,如农爱积麦之状,故而得名麦积山。麦积山以险、奇、秀和独特的石窟文化而著称。这里翠柏苍松郁郁葱葱,溪石相映成趣,素有“陇上林泉之冠”的美称。石窟布局独具匠心,大都开凿  相似文献   

9.
正非洲刚果有句谚语:"树无根不立"。艺术亦是如此,如果没有民族文化、历史、宗教的支撑与滋养,艺术难以繁盛。中国的石窟艺术更是与其内核——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源于古印度,汉代传入中国。佛教在中国的第一次繁荣还要追溯到公元336年,那时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石窟群,莫高窟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一位名曰"乐僔"的和尚,因一日突见三危山山顶佛光四射,所以在山上建了莫高窟。佛教一路东渐,直到北魏时期,统治者笃信佛教,甚至将佛教定为国教,并开始大规模开凿石窟,石窟艺术在得到统治者的护佑之后大为发展。然而,好景不长,公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到西北写生和考察,对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文明中外.其中数以千计的与其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同时,在壁画、雕塑中也同样反映舞蹈、乐器、为研究古代音乐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佛、菩萨、飞天等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武山县木梯寺石窟创建于唐宋之际,元代仍有修建,明清至民国时期达到了开窟造像的高潮.其现存的宋和明清时期窟龛、造像等对于研究陇南地区宋代以后佛教发展史与传播史等都有一定价值,本简报力求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为研究者提供准确资料.  相似文献   

12.
安定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太白乡,是金代开凿的石窟。本文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石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同时对一些相关问题(年代、造像题材、与其他石窟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甘肃自古以来为东西方文化汇集交流之地,随着佛教的东传,甘肃成为我国佛教传播,弘扬佛法的中心地区,作为集佛教文化精髓于一体的石窟寺相应地落户并广布于此。甘肃石窟寺集中了我国乃至世界佛教石窟寺精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完整的时代序列、特殊的地域分布等特点。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以及东西文化交流的活化石和资料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就甘肃省石窟寺的时空分布特征做了简要的述论。  相似文献   

14.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北的须弥山东麓,属六艋山支脉,距县城五十五公里,介于固原、海原、西吉三县之交的固原县境内一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北魏、北周、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造像,就开凿在须弥山诸峰的峭壁上。一、名弥沿革须弥山石窟始建于北魏。据现存的碑石和《固原州志》得知,始称“石门”、“石门山”;“唐名为石门镇景云寺”;“宋崇宁三十五年九月二十四敕赐为景云寺;金代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龟兹石窟绘画的艺术特点、壁画艺术的残损和对它进行保护的措施等一系列现状问题,介绍了龟兹石窟绘画艺术诞生与鼎盛时期对中原石窟艺术产生的影响和后来中原石窟艺术又丰富了龟兹石窟艺术的历史过程,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龟兹佛教绘画艺术中心对古代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古印度、中亚、中国和西方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互相影响,龟兹石窟是西域文化最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又十分注意中原文化的影响,论述了龟兹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9月1日,当时名为天水麦积山文物保管所,1986年6月更为今名,下设保护研究室、美术研究室、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政工科、保卫科等;甘肃省文物局成立后,为其直属单位;集保护、研究、旅游接待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7.
大足石窟艺术是“唐盛而宋不衰”的最好的例证。它具有三方面突出的典型性:宗教性与世俗性的有机结合;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舍;规划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它是遵循艺术创造规律、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的成功范例,是合乎历史逻辑的自然发展产物,给我们以无比深刻而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甘肃地区石窟文物保护中的地震危害性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甘肃石窟文物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甘肃省主要石窟文物所在地区基本烈度和历史上所遭遇的地震影响,揭示了对甘肃境内的全国重点石窟文物有重要影响的活动断层的特征,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和地震构造法对石窟寺的地震危害性进行了预测,给出了石窟未来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石窟文物保护和岩体抗震加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华亭石拱寺石窟自从被发现后,有过零星的报道和资料的发表,但却没有系统的考古调查,所以一直不为研究者注意.该石窟寺自北魏创建,北周、隋增建,之后基本无新的开凿活动,但所遗留的北朝洞窟及其造像是研究北朝时期陇山周围佛教以及历史、交通等方面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20.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魏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三秦和五凉等小王朝所统治。这些王朝的统治者们大多提倡和信奉佛教,麦积山、炳灵寺、莫高窟及其他河西诸石窟寺相继于前秦,后秦,西秦和北凉时期开创。公元386年拓跋珪定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建立了北魏王朝。北魏王朝统治的一个多世纪中,北方的佛教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至魏孝文帝时,“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两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七千二百五十八人。”(本文三处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