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研究中进行学术批评,指研究者遵循一定学术规范,对教育研究中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进行的学术意义上的批评。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批评,要求批评者必须要有教育专业方面的学术修养,以及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批评的对象必须是教育研究中的学术问题;批评的方法是有理有据,摆事实,讲道理;批评的依据是教育的学术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具体规范;批评的主体之间是平等的,批评态度是民主的、科学的。学术批评是教育研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学术批评则无真正的教育研究可言;学术批评不繁荣,教育研究也不会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2.
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人在年少时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而人在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因此“批评”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在初级教育中。  相似文献   

3.
卢梅 《班主任之友》2003,(10):39-39
时下,以赏识、鼓励为主要形式的表扬性教育成为倍受人们青睐的教育方式。在表扬性教育风靡之时,批评性教育渐渐成为教师遗忘的角落,不少教师对批评性教育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批评性教育只与那些“无能”或“落伍”的教师有缘。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脆  相似文献   

4.
学术批评与教育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批评是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健康的学术批评不仅能够促使教育学发展“百花齐放”、教育学思想“百家争鸣”。同时也有助于教育学问题的解决。长期以来对于学术批评的错误理解、学术批评形式的不当运用,致使我国教育学领域的学术批评发展缓慢。阻碍了教育学自身的发展。教育学发展需要一种健康的学术批评。健康的学术批评必须是建立在批评基点合理化、批评形式审美化和批评主体宽容化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遗憾的是在“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之下,斥责、惩罚总是那么理直气壮。希望孩子进步快,总批评慢;希望细心,总训斥粗心;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  相似文献   

6.
教育技术研究评论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批评向来是学术研究进步的原动力.教育技术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新时期显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光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如教育技术研究缺乏必要的学术批评、学术争鸣与反思性研究的气氛不浓、教育技术研究还没有形成评论学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赏识教育并不等于只有赞扬没有批评。批评绝不是教训或斥责。它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在“帮助人进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就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注意批评的态度、方式、场合,从而使批评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赏识教育风靡之时,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等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诚然,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教育。但批评教育不当,会产生一些消极性。  相似文献   

9.
谢兆勤 《文教资料》2010,(14):128-129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总是提倡多用表扬的语言。有人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种做法值得肯定。然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予以批评教育是必要的。要使教师的批评语对学生产生积极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必须研究掌握批评语言的艺术,正确运用批评语言。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教师批评语言的艺术性.以期与同行共勉,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健康的学术批评是学术发展不可或缺的。真理是在不断的争鸣、辩驳中显现出来的;谬误、伪科学也只有通过揭露,才会显示其本来面目,并为大家所认识。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玷污厂“批评”的名声,加上我国传统中“息事宁人”、“多栽花,少挑刺”等习俗的影响,致使我国学术界极少开展当面锣、对面鼓的学术批评。批评的空缺,不能不说是我国学术界抄袭剽窃、假冒伪劣、自吹自擂等不良学风和丑恶现象泛滥的原因之一。正因为此,当我读到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家伍铁平教授的这部学术批评文集时,才会在惊喜之余生出对伍先生由衷的钦佩乃至敬意。  相似文献   

11.
课改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但遗憾的是,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问题,没有一位教师对学生提出过批评,总是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被教师“遗忘”了。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他们之所以害怕使用或者干脆不再使用“批评”这一评价方式,其根本原因是对“批评”这一评价方式存有偏见:一是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二是怕打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怕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以为,这样做违背了新课标中提倡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赏识”一词成为教育界的时髦用语,在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口中频频出现。一时间,“你真棒”、“Very good”等表扬用语出尽了风头。在这个众人欢呼“赏识”教育的时刻,我却要说:请给孩子一点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和大家一起谈谈小学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著名的诗歌批评家,杨四平教授被评为“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之一,并荣获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奖(2011-2012)等诸多荣誉.他多年耕耘在“新诗批评”这片领域,现已硕果累累.但是他并没有把学术眼光仅聚焦于此,而是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治学素养选择了一块坚硬难啃的“学术骨头”——现代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与接受.面对这么一个庞大复杂、有相当学术难度的选题,杨四平教授一路勇往直前.他认为“做学问就是一场场智力、毅力和耐力的打拼”[1]后记.  相似文献   

14.
人性化管理,已成为当今教育管理的理念之一,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教育理论已成为主流理论,敏感的人们似乎谈惩心惊、谈罚色变,面对违规、违纪的学生,教师不敢严格要求,也不愿批评,生怕冠以“变相体罚”之名,生怕扼杀学生个性发展。但是,不容回避的是,批评和表扬是老师管理学生的两种基本方法,“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瞻弱、不负责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零存整取”及其他四川易作友有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喜欢搞“零存整取”,把被批评的学生过去所犯错误,“连本带息”一起算。俗话说:既往不咎。过去所犯的过失和错误,如果服现在没有必然联系,当时又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就没有必要“念念不忘”了。古人有这样一句话...  相似文献   

16.
面对学术界学术失范的现象,学报编辑要立足编辑岗位,认真领会“学术规范”的精髓要义;严格执行匿名审稿制度;加强学术修养,以身作则;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批评和学术打假活动,从而为弘扬学术正气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处罚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改正缺点的动力。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学生如果受到批评,动不动就会离家出走,甚至自寻短见。但是,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关键是,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心理学家汉斯·塞利说:“就像我们渴望获得承认一样,我们害怕受到谴责。”然而,批评伴随人的一生.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作为社会的人,人们需要彼此了解,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对自我行为与能力的评判。来纠正自己的言行,改善自我。因此,可以说.人的一生是在批评中长大成熟起来的。一生中,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从不批评别人,也几乎没有人从不受到别人的批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批评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重要的管理和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一本教育理论刊物,也许是有几项任务的。 学术争鸣、学水评说是其中重要任务之一。 理论刊物没有学术争鸣,没有学术评说,是一本“平面性”的刊物;有学术争鸣、学术评说,则是一本“立体性”的刊物。学术论文没有学术争鸣,没有学术评说,是一篇“平面性”的论文;有学术争鸣、学术评说,则是一篇“立体性”的论文。 一篇有份量的论文,往往要就同类性质的题目,调查调查过去已发表了哪些论著,研究研究哪些观点和论术是自己同意的,哪些是不同意的,哪些是不完全同意的。对不同意的、不完全同意的进行学术争鸣、学术评  相似文献   

20.
王蓉 《江西教育》2009,(11):27-27
《规定》第十六条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批评方式教育学生.保证了班主任有更大的施教空间,我们为之叫好。《规定》出台之前,有责任心、有作为的班主任并没有放下“批评”这一促进学生成长的利器。看来谈论批评教育,“应当”与否已是定论.关键还是要把握“适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