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向”字的演化过程,特别是就“向”的语法化过程作了一番详细的梳理,并为对外汉语教学如何采取更为合适的教学策略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讨论会“上的文本资料,文章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三个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一些研究成果作了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以"的语法化顺序和"以"及其相关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认为:多义词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及教学安排中可借鉴该词语法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但并不能盲从或照搬其语法化顺序:1.教材应优先收录一个词使用频率最高、最可能用于基本交际的义项,然后根据语法化顺序讲解语法化程度最低的义项及中间义项;2.针对那些语法化程度较高、意义虚化程度较高的义项,应该抛开词源,单独教学;3.针对那些教材收录义项缺失、无法形成语法化连续统的多义词,要慎用语法化顺序的指导作用;4.有些可看作话语标记的虚词,则无需从其语法化的根源着手。  相似文献   

4.
教学语法离不开理论语法的支撑,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影响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几十年,近些年来一些开拓性的理论语法研究成果——三个平面理论、配价理论、认知理论、语法化理论等对语法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阐释空间。探讨理论语法、教学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关系,对建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及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国内三套通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发现这三套教材在"把"字句的教学顺序安排上存在一致性。对比越南学生的"把"字句习得研究成果,我们发现这些通用型教材并不适用越南学生。因此,本文提出应开发针对不同母语者的"国别化语法大纲",然后编制"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汉语语法本体研究跟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汉语语法研究必须结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注重句法的语义分析,另一方面也必须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吸取灵感;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需要从汉语语法研究中吸取营养,而且在引入语法本体研究成果时必须化繁为简、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7.
从对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的研究开始,人们先是发现外国学生对汉语成语的学习存在着“兴趣+难题”的矛盾。在探讨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的过程中,人们日渐发现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存在着另一对矛盾,即“重要+不重视”。在综述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建立以“字”本位理论为指导的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王楠 《文教资料》2010,(9):31-34
副词“才”和“就”的用法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重点.同时一直以来也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门课题。但是,经过对现有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几种教材的分析发现,存在着语法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不同步的现象。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并未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即语法研究与教学实际相脱节。本文从语法研究领域的部分现有研究成果出发,从对比教学的角度,对基础汉语精读课上副词“才”和“就”的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目前对外汉语教材因为要考虑使用频率和系统性而将某个语法项目的各语法小点分散开,会和语言习得规律以及语法化顺序产生矛盾,比如"了"的教学不理想原因即在此。笔者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在初级阶段所有语法项目教授完毕后开设语法专题课;语法专题课各语法点的组织和教学应该按照语法化的顺序。  相似文献   

10.
动结式中"见"字的语法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义内容的虚化、句法搭配的泛化、语音形式的弱化等几方面探讨了动结式中“见”字的语法化。文章还讨论了“见”字过度语法化的表现及“见”字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滞留。  相似文献   

11.
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处于口语课、语法课的附属地位,“随文识字”基本没有体现汉字教学的特点和汉字教学的规律。制约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为了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学术界出现了关于“本位论”的大讨论。而“字本位”则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种理论。本文对“字本位”理论以及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假设之上:多义副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可以根据语法化顺序预测习得顺序。文章首先对“还”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重新分类,描写了“还”的各个意义和用法的语法化顺序,然后依此构拟了其多个用法的习得顺序,并通过中介语语料库的相关统计分析证明了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邓守信(2009)所提出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为理论基础,试图探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表经验体的动态助词“过”的次结构及其教学排序。首先,参考前贤对于动态助词“过”的理论研究,并从中确立动态助词“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基础。而后,透过“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当代北京话口语”部分的语料,将现代汉语动态助词“过”分为若干次结构,并依据邓守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结构排序中难度等级及频率高低的原则,提出动态助词“过”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排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根本”由名词短语演变为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语法化过程,以及其客观意义逐渐减弱,主观意义逐渐增强的主观化过程,总结了“根本”意义和句法功能变化的机制,并就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把字结构”一直是重点、难点,因此,它也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这一研究大都尚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反映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则是教材和教师只讲“把字结构”的语法构成方式,而回避为什么和在什么语境下用该结构。本文从韩汉对比的角度将使用“把字结构”的规则和条件具体化,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和学汉语的韩国留学生正确使用“把字结构”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把”字的语法化是从实词用法过渡到虚词用法的过程。运用个案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把”字的习得过程进行观察和研充,结果发现:儿童“把”字句的习得是一个由“把”字的实词用法过渡到虚词用法的过程;虽然儿童从“把”字句的实词开始习得,但是虚词用法的发展远远快于实词用法的发展。母语习得与语法化之间顺序上呈正相关,在应用频率上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然而“把”字句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初级阶段“把”字句语法项目的选取不合理;二是传统教法偏重结构教学,忽视语义和语用教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句型的排序以及学生的习得顺序,将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应讲授的“把”字句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结合语境,渗透认知理念,试图从增强“把”字句语用教学的角度,对初级阶段“把”字句的教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趋向动词是极易虚化的词,语法化的顺序和习得的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本文从语义关联的角度对“来”的语法化轨迹作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构拟了“来”的习得顺序,并对“来”及其相关语言点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0.引言 句型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从句型本身来看,它具有概括性特征,可以帮助学习者分清句子各成分之间的结构顺序和结构关系,使语法规则条理化,简明化,从而便于掌握。其次,从句型的应用价值来看,学习者通过掌握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人对“给”的本体研究成果,指出“给”的义项,动词、介词和助词三种词性的“给”字分别能够出现的句式环境,以及在各环境中“给”字所表达的含义。“给”字的语用分析也很关键,尤其是可以以此为基础总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给”的各种句式为模版的“给”字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