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档案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普及和政府电子政务的开展,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以及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等数字化后的数据呈几何级增长,这些数据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如果遭到破坏,就会给国家及档案事业带来巨大损失。电子档案的海量、安全存储已成为档案馆目前必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搭建容灾备份中心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电子政务迅速发展的今天,系统的破坏和数据的丢失所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这种安全隐患极大地刺激了容灾备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将通过对容灾备份的基本概念、等级分类和关键技术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描述灾备中心的系统结构和搭建策略,指出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设相应级别的容灾备份中心,使其能在灾难中最大限度的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档案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给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时刻,在青山绿水的满族龙兴之地,我们迎来了国家档案局和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副省级市的档案界同仁。今天全国档案馆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  相似文献   

5.
从四川地震看电子档案信息的容灾与备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汶川地震给全国的档案界敲响了警钟.大量纸质档案损毁造成了档案信息的丢失.如果说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容易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那么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我们却可以在灾难发生前通过对档案业务系统及档案数据的容灾备份,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6.
1管理层面:建立电子档案备份体系,保障电子档案备份工作顺利开展电子档案备份工作要顺利开展,政府机关应在管理层面做足工作,档案馆应建市档案馆馆藏重要电子档案容灾备份。应用上级政府提供的电子档案安全备份系统,采取具有抗震功能的小型磁盘阵列作为备份系统,完成档案原文的异地容灾备份。政府机关应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环境建设,对内网服务器和网站服务器进行扩容升级,定期查杀网络病毒,修复网站首页和网站数据,实现网站数据在线和离线备份。在电子档案载体选择上,应开展磁盘阵列和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地震给全国的档案界敲响了警钟。大量纸质档案损毁造成了档案信息的丢失。如果说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容易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那么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我们却可以在灾难发生前通过对档案业务系统及档案数据的容灾备份,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9篇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相关文献作了文献时间分布、发文机构及文献数量、文献类型及内容、发文机构地理分布等各方面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当前阶段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2月8日,《全省电子档案异地容灾备份应用系统》项目验收会在辽宁省档案馆召开。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许桂清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省经信委信息化推进  相似文献   

10.
6月26日,南宁市档案局召开"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会议,标志着"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项目正式启动。"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是《南宁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2012年2月获市发改委批复立项。建设目标是依托市政务内网,搭建安全、可靠、稳定的电子文件(档案)报送移交  相似文献   

11.
(档案)的脱机备份、异质备份和异地备份工作中,光盘以其存储适量、不可更改、寿命较长、价格低廉、便于查找、数据可监测和寿命可监测等突出特点已经在档案行业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方面得到普遍认同。随着ISO/IEC10995《信息技术、信息交换和存储用数字记录媒介光学媒介档案寿命的评估实验方法》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38-2008等标准、规范的公布实施,档案级光盘产品的上市以及光盘备份技术的成熟与完善,光盘已经成为电子文件(档案)的长期安全保存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2.
1月27日下午,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许卫国同志在百忙之中,冒着严寒,轻车简从来到省档案馆视察档案工作,慰问干部职工。省档案馆内,暖意融融,充满节日般的喜庆气氛。在局(馆)领导班子的陪同下,许卫国副省长实地察看了省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情况,并认真地了解了省档案馆编辑《辽宁档案资政》、为沈阳地铁建设提供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