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在是什么?客观存在不主观吗?主观存在不客观吗?教育如何看待存在?教育学如何叙说着存在?教育是否充分意识到了人的丰富而伟大的存在?存在存在着,存在着存在也.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理论,叫做反映论.其观点有:“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反映.”“没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就不能有客观事物的映象.”在这里,铿锵作响的字眼是:“客观事物”、“客观存在”、“客观物质世界”.这种哲学是对得起“客观”,却太轻看主观了,可是,此哲学之言者就是主观地说着.殊不知,过分地强调客观之时,就表现了一种强烈的主观,两者相伴而行,想把主观甩开都做不到;正如强烈的主观表现,也演绎了一种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3.
客观事物,客观现象,客观规律,客观实际,客观世界,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真理,客观理念,客观镜头,客观视角,……如此之多的客观,如此之强调客观,这本身正是一种强烈主观的反映。谁在强调客观?谁在强烈强调?主观。谁知道有客观?主观。  相似文献   

4.
没有弄明白人是什么,肯定弄不明白教育是什么。我们曾被误导,以为马克思只是在说阶级、政党、社会……其实,马克思大量地论述过人,精辟地,十分精彩地论述过人,而且,这是马克思论述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之一。人是什么?人是“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意识的对象”的生命(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6页)。马克思把人具有自我意识视为人的基本特征。“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同上,第46页)在我们这里不太喜欢多说的自由,教育也很少说的自由,正是由人的基本特征所必然拥有的。人是怎样生活的?人“懂…  相似文献   

5.
学习的敌人是自满“最有害的,就是以为我们总懂得一点什么……”(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列宁文选”,第2卷第1021页。) “装做早已经过一切坚决斗争的老头子,是再可笑再有害不过的了!”(列宁:“做什么?”“列宁文选”第1卷第213页) “我们生活一天天复杂起来,  相似文献   

6.
高二《思想政治》(下册)第114页,在论证“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时,有这样一段话:“……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这里似乎把“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等同于“实践结果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这样表述当然不能说完全不正  相似文献   

7.
从“招生掮客”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笔者有幸见到一批“招生掮客”,手提大皮包,内装报名表,跑大街,走小巷,进单位,串学校,打电话,叫传呼,忙得不亦乐乎。 请问:“阁下搞的是什么营生?做的是什么经纪?” 答曰:“帮各类成人、职高和职工学校招收新生。” 再问:“难道这也有‘搞头’?” 答曰:“给学校介绍一个中专学生奖励X百元,拉到一个班的大专学生,收入就数以万计……” 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8.
1.第四段中“阅读不仅……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其中的“它”指代什么?答:_ 2.作者列举“推敲”的例子,指出“我们以为不能因意境因音节而不顾真实”,其中的“真实”指什么?答:_ 3.作者说:“如果用王国维的评论方式来说:用了‘漠漠’、‘阴阴’就境界全出。”请结合诗的意境进行鉴赏评价。(不超过50字)答:_  相似文献   

9.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是一个涉及如何把握真理这个哲学范畴的科学含义的重要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探索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并用真理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真理呢?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真理的这一规定,是符合马列主义真理观的.真理是认识论的范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21页).真理的本质属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是主观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  相似文献   

10.
吕叔湘先生在《错字小议》一文中说:“天天看书看报,天天看见错字。”时过十几年,错字现象非但没有改变,反而越发严重。报章杂志和一般书籍的错字且不论,就连高中语文教材也经常发现错字,仅一九八八年以来,笔者从全国统编高中语文课本中就发现错字七十多处。本文试图举些例子,谈谈看法。 先说说形似的错字: ①现(既)“反对前人留下来的‘奴才家法’”,又不否定“一切合乎科学的方法”。(1988年版本,第三册第100页) ②一部分就正因为老实人不“打落水狗”之敌(故)。(1988年版本第四册第63页) ③这两首诗(词)借景抒情……(同上第176页) ④如“布衣”代末(未)做官之人。(同上第316  相似文献   

11.
信鸽往来     
问:高中一年级英语课本(人教版)下册第31页上有一个句子:Afewdayslater,Iwasmovingforwardoveraslopethatseemedsafewhensuddenlywithoutwarningmyworlddroppedoutfromundermyskis.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句子中的when是什么意思呢?请分析一下这个句子的结构好吗?(甘肃清水李文琴)答:这里的when是连接词,引导状语从句,用来表示突然发生某事,译成汉语时常可译成“……正在……忽然……”。下面的句子中的when就是这种用法:Wewerehavingsupperwhenthedoorbellrang.(我们正在吃晚饭,这时门铃忽然响了。)IwasjustcomingalongtoseeyouwhenIran…  相似文献   

12.
陈望道先生指山:修辞“大体可分为广狭两人:(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乙)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979年新1版,第1页.)陈先生又说:“凡是成功的修辞,必然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使人觉得无可移易,至少说写者自己以为无可移易.”(同上,第11页)可见,修辞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选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以求达到最佳表达效果的积极活动.据此,我们认为:词类活用既是语法现象,又是修辞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规律?列宁指出:“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哲学笔记》第132页)所谓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内在不断重复出现并能影响其发展方向的本质联系。”(《现代课堂教学研究》第1页)语文教学不单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要完成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称之为“知能”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良好的考场心理状态呢?答曰:“适度紧张、适度焦虑。”这是最能让人发挥出潜能,发挥出水平的精神状态。答曰:“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答曰:“自信、从容不迫。”答曰:“入静,一心做题。”为使考生在考场上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列工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叶的悲哀     
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在空中飞舞,落。“看到树在哭吗?”人问。“那是落叶!”人答。“叶为何要落?”人问。“因为春去秋来,四季交替,叶落是为了重生,正如人的轮回是为了新的人生。”人答。“那叶悲哀吗?”人问。“……”一片叶子从树上钻出,无数叶子从树上钻出,阳光洒遍了整棵大树,每片叶子都透出了晶莹。“看到那点点晶莹了吗?在阳光下闪烁。”人问。“那是什么?”人问。“那是叶子大哭!”人答。“不,是树在微笑。”人驳。“树为何笑?”人问。“因为新生的叶。”人答。“因为悲哀。”人驳。……满树的叶子郁郁葱葱。一片叶子调皮地和人打招…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假象?列宁说:“假象=本质的否定的本质。”(《哲学笔记》第137页)我们怎样来理解列宁对假象所下的这个定义呢?我认为,这里面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假象是客观的,它是客观事物本质自身的东西;另一方面,假象又是客观事物本质否定自身的东西,它是事物本质自身的对立物。列宁举例说:“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同上书第134页)泡沫不是河水,也不  相似文献   

17.
事物普遍是一分为三的。一分为三 ,“一”为一个事物的整体 ;“三”为一个事物所包含的三个方面。三个方面之间的矛盾运动 ,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一分为三是事物的客观存在 ,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规律。一分为三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地运用一分为三的观点 ,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是我们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正确途径。一、问题的提出从“我在何方 ?”中引出的问题。提问 :我的左边是东方 ,我的右边是西方 ,现在我在何方 ?类推 :我的前面是南方 ,我的后面是北方 ,现在我在何方 ?我的头…  相似文献   

18.
一位智者问道 :“这个世界上最美味的一道菜是什么 ?”富人答曰 :“用黄金做成的汤 ,用珍珠做成的饭。”穷人答曰 :“只要是吃的 ,都很美味。”智者笑了笑只摇摇头 ,便转身离去了。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菜才是最美味的呢 ?我常常思索和寻找着  相似文献   

19.
首都“北京”有时竟被标为“京师”(课本第6页《清朝疆域》图、第 5 4页《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第 13 7页《1917至 1918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我们不知如此标法是出于什么考虑 ,难道这是出诸一种严肃认真的考虑而后作出的一种选择吗 ?《中国历史》第三册 首都“北京”可标为“京师”吗?$江苏省灌南县五队中学@苏金荣  相似文献   

20.
ratherthan表示主观愿望上的抉择或客观程度上的差异。译作:“宁愿……而不愿……”,“是……而不是……”,“与其说是……不如说是……”。ratherthan究竟是什么词类,不同的词典(甚至同类词典)和语法书说法不一。如《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下简称《双解》)第四版第1233页指出:ratherthan为介词,而第六版第1426页其介词词性消失。LDCE、《现代英语用法词典》、薄冰等著《英语词汇疑难用法解答》第三辑都认为ratherthan是一习惯用语。有趣的是我国出版的所有英汉词典如《英汉大辞典》《、新英汉词典》、《最新高级英汉词典》等都没有注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