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传播与传承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源动力。唐山地处京津冀三角带,环渤海经济圈,素有"中国工业摇篮"之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面临经济转型的唐山如何利用其丰富文化资源的优势,使其成为唐山经济腾飞的引擎和对外宣传的窗口,本文拟从六方面探讨燕赵文化的传播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2.
由于近年来大学新生入学起点英语水平的提高和职场对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提升,大学英语的转型课改陆续被提上议程。在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设后续选修课程群,可以分为能力拓展模块、ESP(专门用途英语)模块和跨文化交际模块等。新的课程群建构要从目标原则、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规划,其中专门用途英语模块的课程可以借助ESP研究的相关理论框架和实践成果,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在不同的专业场合使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孙芊芊  王鹏 《职大学报》2013,(4):107-109,124
团队合作实践模式在工业设计学习过程中是必要的。该模式要实现的目标是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有所突破并实现跨学科合作及与市场相接轨。具体围绕人才培养,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及市场相互配合的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实施一套有针对性的评价及执行体系,形成有效完整的团队合作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体育口号与理念作为体育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手段之一。研究选取大学体育口号与理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梳理大学体育口号与理念的历史谱系,以不同时期清华大学的体育口号与理念为个案分析,审视我国大学体育思想的发展脉络。研究指出,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到“无体育,不清华”体育口号与理念的谱系,体现了从“卡里斯马”到“集体无意识”的价值导入,呈现出大学体育价值理念的文化记忆。大学体育口号与理念的内涵表现在:从中华民族的救国到建国再到强国的爱国性,从体育运动的强迫到认同再到自发的传承性,从影响范围的区域到国家再到国际的卓越性以及对大学体育的引领性。研究认为,大学体育口号与理念体现了大学体育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大学体育思想的继承发扬,是实现“体育的迁移价值”和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图像体系化传播时代,认知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应当代认知形式的改变,视觉艺术应该承担起相对应的社会责任。视觉艺术本身的意义和作用也势必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个转变要求视觉传达从传统中脱离出来以适应当代形势下的变化要求。"感觉"的传递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变得尤为重要,"感觉"在图像的海洋中具备独特的认知真实性的能力,这个能力在当代视觉认知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我们就当代语境下视觉"感觉"传递展开了多元化的讨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民俗体育发展现状与趋势: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阐述江苏民俗体育鲜明的地域、丰富的内涵的特点;对江苏省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包括项目分布情况、活动的组织开展状况、民众对民俗体育的态度、认知和参与情况等进行调查和研究;政府部门重视、政策保障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是江苏民俗体育发展遇到的机遇,而奥林匹克的冲击和民俗体育需要变异是江苏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江苏民俗体育的未来应朝着适度产业化途径、娱乐性和竞技性相结合、民俗体育文化在各领域的融合、走进校园、运用新媒体传播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7.
特色专业是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体现,学校电气工程专业是铁路行业特色非常浓厚的特色专业,2008年获批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在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专业教材、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方面开展了电气工程专业的铁路行业特色建设与探索.培养的毕业生具备高速铁路领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兴起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该教学模式合理地利用了线上和线下资源,将英语写作过程分成了资料准备阶段、文章撰写阶段和讲解答疑阶段,将传统教学中的有效环节,如教师对于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融入到在线课堂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增强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改变英语写作课的教学现状,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9.
方言词语是充实共同语语汇的重要来源,也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对象.小说写作运用方言词语应斟酌必要性,讲求准确性,遵守规范性,考虑可读性,注意协调性.铁凝小说<笨花>频频运用方言词语,较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对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营造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也有一些用例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