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可见,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自由地发展,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的“人文性”,就是人性,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主张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育也是人文教育,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人文教育。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个体,离开了“人”,言将难以自立。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使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指向上,包括四个方面:1、热爱祖国语文;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良好的个性;4、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关注人的自然发展,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目标。因此,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这样,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塑造个性、培养个性和展现个性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确立,突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的教育意义,突出了语文学科对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所承担的任务,强调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人文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唤起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这也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思想政治课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人文主义教育曾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罗马盛行,文艺复兴时期又再度崛起。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重视人文精神,尊重个性发展,已成为各国教育的主流,同时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人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响亮地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论断,结束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模糊认识,找回了曾经失落的语文教学本位。在以往…  相似文献   

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它要求我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从《语文课程标准》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内容分析,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既突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尊重人的个性、尊严、自由、平等等内容。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揭示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更为科学,并由此带来新的教育理念,这便是语文教育的理想:第一,实现语文文本(包括教材)的人文性——对人的尊重,关注人的生存意义,关心人的生活,张扬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发展;第二,把语文课堂甚至是语文课程(教材、教师、学生构成的“生态环境”)营造成生命活动展示场、生命对话场,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真实的生活,成为师生生命活力展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人生的底色。而感恩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呢?下面就我的认识简单谈一谈:  相似文献   

11.
郑红 《学语文》2006,(6):52-53
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倍受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美育的实施.必须尊重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心理因素,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发展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与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凸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反思当前的小语阅读教学实践,以提问、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及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马克思“关于教育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就明确指出,教育要保护人的天性,促进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张夏法 《教师》2010,(30):120-121
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怎样达到和谐统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教封改革的人文主义方向;课堂教学的人文主义方向:师生关系的人文主义方向:语文教育评价体系的人文主义方向。语文教育要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而以人文性为其突出特色的学科。和传统教育相比,语文创新教育的内涵突出表现在:开发人格潜能、释放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思维、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审美愉悦、培厚创新土壤等方面;从其基本内涵出发,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语文课程目标的人文性内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教育中的“人文性”指的就是与“物质性”、“功利性”相对的“精神性”。人文教育就是与功利主义教育相对的精神教育,是与职业性的、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实利主义教育相对的“立人”教育,是培养“精神成人”的教育。人的精神是有不同层面的,“精神成人”就是人在不同的精神层面逐渐成长的过程。相应地,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目标也就体现在以下不同层面之中:精神的第一个层面是情感,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人文目标的基础性因素。精神的第二个层面是道德意识,道德教育是语文教育人文目标的重要内容。精神的第三个层面是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目标的重要方面。精神的第四个层面是审美,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最高的人文目标。  相似文献   

16.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 ,“人文性”是核心 ,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机械割裂。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还存在一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模式 ,即过多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训练 ,忽视了“人文性”教育。应将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 ,重植人文精神之根。为此 ,要达成以下三点共识 :一、语文的人文性再认识。二、人文文化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三、以文悟道 ,悟道做人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是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学科.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强化人文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即尊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内心体验、情感表达,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而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在教师实施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与培养语文能力同步进行的,不能分裂开来。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善于在语文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采用多种方法,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9.
“本色语文”目前有两个流派: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引领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工具性不基点,渗透人文性;另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精神教育,以人文性为基点,渗透工具性。  相似文献   

20.
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着重强调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一面。所谓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