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语借代是用一种名称代替另一种名称的方式,它不直接说出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通过喻体说出本体,使语言更加简短、生动、有趣。本文简述了借代的各种形式,包括:动植物的借代;地名、街道名、建筑物的借代;商标的借代;工具或实物借代某一行为或行为主体;具体借贷抽象或抽象借代具体;人名、作品名的借代等。  相似文献   

2.
王世平 《考试周刊》2012,(17):21-22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某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它,也就是改换事物的名称。它可以使人一听到名称,就联想到该事物的特点,获得鲜明的印象.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借代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在说话或写作中,往往不把要说的事物名称直说出来,却拿与它有关系的事物名称或它本身最突出、最具有特征性的一部分来代替它,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借代的手法是复杂纷纭的,这里只谈在毛主席诗词中常用的几种: 以事物状态代替事物,这是借代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帐寥  相似文献   

4.
三、借代借代是用有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事物本来名称的一种修辞手法.事物的名称,往往是泛指的,说出来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想象,如果找出事物的特征,用它来称呼,就会使人联想到这种特征,从而得到鲜明的印象。如饲养员赵大叔叫那头干活儿挺起劲,力气也大,可就是脾气太坏,又踢又咬的“灰骡子”叫“火神爷”,就把“灰骡子”的性格揭露出来了。所以,运用借代手法,目的在使语言变化多样,把事物说得更为生动具体.借代是语言中运用很广的一种手法,它用以代替的东西是多种多样的.例如:  相似文献   

5.
借代和借喻     
给事物换一个名称,即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用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这就是借代。  相似文献   

6.
借代就是借用一个同甲事物(本体)有关的乙事物(借体)来代替甲事物,也就是用借体的名称来代替本体的名称,又叫换名。从本体与借体的关系之一角度来分类,中学语文课文中的借代大致有以下十九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相关相似的事物代替。生活中都用习惯用语就没什么新奇感,如用一种新奇不落俗套的方法。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借代这种修辞手法在现代汉语很普遍,它可使语言更加形象亲切,古汉语中出现的次数更多,了解它,对我们理解古典文献有很大帮助。文言文中的借代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修辞手法,二者有相似点,都是本体不出现,所以极易混淆。要准确区分,必须从二者的本质入手。借代是借用一事物的名称代替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在句中不出现;出现在句子中取代本体的人或事物,叫借体。借代有几种类型:特征代本体,部分代整体,工具代本体,具体代抽象等。最常见的是特征代本体。特征代本体指用人或事物的某些特征代替它本来的名称。如:鲁迅在《药》中的几处借代:“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成语里的一种修辞——借代,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定义不直接把要说的事物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它,这种修辞就是  相似文献   

10.
借代琐议     
萧逸 《语文知识》2000,(7):61-62
借代是一种常见的辞格,它的定义是“不直说某一事物名称而借用另一种说法来表现”(黄汉生《修辞漫议》);“不用本来指称某人或某事物的名词,而用另一个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词语来代替”(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那么,是否“换一名”、借用另一种说法都是借代呢?本文试图通  相似文献   

11.
借代是汉英共有的词格.汉英谚语都广泛使用了这种手法.所谓借代,即以甲事物的名称取代与其密切相关的乙事物的名称.它形似比喻,却又不是比喻.它的基本点是本喻体的相关性,而比喻的基本点是本喻体的相似点.汉英谚语中的借代通过巧妙的名称替换引起读者的联想,突出事物的特征,具有形象描绘的作用和诙谐幽默的谐趣.其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将对此做出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借喻和借代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难分辨的,但有少数如“圆规”之类的修辞现象,究竟是属于借喻还是借代却存在着分歧。主要原因是借喻和“以特征代”的借代在形式上很相似,都具有代替另一人或事物的作用。就此,我想谈谈借喻和借代的区别,然后再分析“圆规”之类修辞现象的归属。 一、关于借喻和借代区别的判定规则 (一)借喻和借代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 构成借喻基础的两个事物之间是相似的关系,它们至少有一点极相似,或形状或色彩或性质,并且它们是本质不同的异类事物,因为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构成借代的两个事物之间是相关的关系。相关就是彼此关联之义。借代是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常常会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与它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替代,以达到突出事物特征,引起人们联想,增强语言表现力的目的。这就是在运用借代辞格。在小语古诗课文中,借代辞格运用得很多,现简略地作一些分析: 一、用事物的特征来代替事物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相似文献   

14.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事物的本名,而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借代是一种古老的辞格。在古诗词中运用十分广泛。在解读古诗词时,要注意理解其中包含的借代手法,才能更深地领悟诗词的妙处。下面列举几种古诗词中常见的借代手法加以分析。 1.以结果指代原因《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诗中不直言“瘦”,却说衣带宽缓。表意非常委婉,这正是借代修辞所能获得的表达效果。“衣带缓”是“人憔悴”的结果。这是原  相似文献   

15.
一、两者构成的基础不同 借喻构成的基础是两种事物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拿来作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而借代构成的基础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它虽用一个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名,但所指却是同样的东西或密切相关的两个事物。  相似文献   

16.
借代是常见的修辞格之一,是用与本体事物有某种联系的其它事物(即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借代与借喻不同,借喻重在“喻”(比喻):借代重在“代”(代替)。中学课文中的借代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十二类:一、特征代:即用与本体在特征上有联系的借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中,metonymy(借代、借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onymia,meta之意为change或after,onyma之意为name,故metonymia具有changing of name之意。这是一种生动活泼而又幽默形象的修辞手法,本体和比喻词语都不出现,而是凭借联想把一种事物的名称用来代替另一种事书物的名称,或由一种概念来代替另一种概念.应当指出的是:metonymy与metaphor是有区别的。metonymy的基础是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现实关系,例如,eye是视觉  相似文献   

18.
新闻英语中借代的简约性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修辞学分析,借代是一种修辞格,它不直接说出某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通过联想,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或其本身的某些属性来代替;而认知语言学认为借代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还是一种概念现象,一种思维模式,并称之为转喻。通过对借代的理解,结合借代在新闻英语中常见模式,分析借代在新闻写作中可以使要表达的句子更加简洁凝练,信息传递更加便利和经济,从而体现其语言表达的简约性。  相似文献   

19.
借代是常见的修辞格之一,是用与本体事物有某种联系的其他事物(即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借代与借喻不同,借喻重于“喻”(比喻);借  相似文献   

20.
了解一点有关借代这种修辞方式的知识,对于弄清古代汉语的词语意义和思想内容,对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借代,总的说是用同本体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本体事物隐而不现,借体事物取而代之。根据借体和本体的不同关系,常见的借代有这样几种方式: (一)以部分代全体。这种借代方式,一般是取本体事物有代表性的部分作为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