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石油地质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石油地质资源的勘测工程中,需要应有到各种不同的技术类型,主要是在以提升我国石油资源数量的同时,改进勘探工工作。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高效发展。在近几年中,经济和科技都在不断发展,石油资源的勘查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在进行石油勘查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勘查技术需要不断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以在相对比较恶劣的环境下提升是以后开采工作的高效性。另外,工作人员还应该根据已有的石油勘探的技术来提升石油开采和勘探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石油开采后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资,石油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在开采、储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在对环境地质造成了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牵绊着经济的发展。就石油开采后的环境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石油地质研究中,最重视的两项研究内容就是石油地质的特征和规律,由于这两项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相似性,因此,很容易将这两项内容混淆,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坚持从概念出发,有阶段性的对石油地质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解,从而更好的区分两者,这是目前石油地质研究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就石油地质研究中的特征与规律进行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划时代的地质演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绵延千年的悬疑难题及种种解答 人类从古代就开始了采矿、采煤等活动,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矿物、岩石和化石.但受认识能力的限制,直到三百年前,对这些东西是怎样形成的,仍不能给出满意解释.巨大的山脉和奇形怪状的岩石令人疑惑,而包含在岩层中的呈现出动物或植物形态的石质的化石,更让人惊奇、迷惘而不免产生诸多猜想.  相似文献   

6.
李二敬 《金秋科苑》2012,(11):90-97
石油与天然气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矿产资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0年来,我国油气勘查工作者积极寻找与评价油气远景区及富集带,发现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提供开发基地,为解决经济建设中能源紧缺问题作出贡献。 一 地质先驱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立下不朽功勋 油气勘查工作的目的是查明油气资源在地下的赋存和分布情况,寻找与评价油气远景区及富集带,发现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提供开发基地。油气勘查工作者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先进的地质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现代化的综合技术手段,遵循科学的油气勘查程序和方法,进行合理的部署,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油气地质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大好河山拥有丰富的地质现象,不少堪称世界之奇观(如黄土),因而.这也是一片孕育并诞生地质新理论的土地。如20世纪中后期提出的中国大地构造五大学派和陆相生油理论。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并于新千年之初形成一定声势的“盆”“山”耦合思想.既是大地构造学家与石油地质学家携手攻关的成果,更是中国地质学家立足于复合大陆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石油地质与开发技术档案信息,是油田勘探开发可持续发展可利用的基本战略资源之一。随着技术档案编研工作的不断深化与加强,逐步揭示了档案信息的本质特征,也不断地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书《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油气》,是学部委员关士聪教授及其同事们积40年石油普查勘探实践,总结写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专著。关士聪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石油地质学家,为了给祖国寻找油气资源,他领导并亲自参加了油气普查勘探,几乎走遍数以百计的中国沉积盆地,为各大油气田的发现和深入勘探作出了卓越贡献。关士聪立足于中国石油地质实践所获得的丰富资料,并且注意综合我国各构造流派理论之所长。针对独具特征的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的地质构造、沉积和含油气性,探索盆地的形成机理、发展规律、类型对比和划分、沉积模式、成盆成油期和油气远景预测评价,旨在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陆相石油地质理论,指导新的找油找气实践,预测和发现新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0.
“石油地质学”是石油类院校的特色及核心基础课程。当前,除传统石油地质专业外,石油类高校众多非地质专业学生往往亦选修或开设“石油地质学”课程。虽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存在差异,但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非地质专业的学生,“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及教学安排仍存在些许的不足。鉴于非地质专业的学生可以分为两类,笔者分别探讨了各类人群的专业背景及学习目的,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非地质学生“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认为合理有效的课时分配(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同时修改成绩评价体系将更好地促进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石油地质学"是石油类院校的特色及核心基础课程。当前,除传统石油地质专业外,石油类高校众多非地质专业学生往往亦选修或开设"石油地质学"课程。虽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存在差异,但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非地质专业的学生,"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及教学安排仍存在些许的不足。鉴于非地质专业的学生可以分为两类,笔者分别探讨了各类人群的专业背景及学习目的,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非地质学生"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认为合理有效的课时分配(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同时修改成绩评价体系将更好地促进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唐辉  李岩  唐剑 《内江科技》2010,31(2):99-99
通过野外及录井资料,研究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层岩性及其石油地质特征,确定研究区沉积盖层为新近系-体罗系海相碳酸盐岩。以中、下侏罗统滨海沼泽相含煤岩系为最主要的烃源岩;以卡洛夫-牛津阶生物碎屑灰岩为主要储层;以基末利阶膏盐岩为区域性盖层。  相似文献   

13.
双语课具备双语性与专业性的特点,国际化的大背景和石油地质行业发展趋势需求大量精通国际语言英语和石油地质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有关部门及单位应该在师资培养与人才引进、原版教材的引进与吸收上加大力度,以保证双语课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取得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石油地质实验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已被上百年的勘探史所证实。石油地质实验仪器装备是开展石油地质实验分析的必备工具,是表征石油地质实验室技术能力的标志,是提高和发展石油地质实验技术水平的必要条件。石油地质实验仪器装备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直接保障。因此,石油地质实验是油气勘探开发管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平宏伟  朱晓燕 《内江科技》2013,(11):149-150
<正>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培养具有全面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然而,纵观各大高校石油地质专业教学方法及教育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根据在法国高校访问经历,结合国内石油地质专业学生培养的现状,从专业基础培养、广泛知识体系建立、课程优化、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对石油地质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有意义的探讨,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动手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石油地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钻探技术的开发和创新为大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肩负大庆钻井科研攻共使命的科研机构,如今已成为大庆油田钻探科研的中流砥柱,今天,具有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的英雄集体,不断向钻探技术的高端领域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快速兴起并形成一定规模,为中国出现跨国性质的国际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选取了国内5家较有实力的上市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和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里伯顿共8家企业,运用灰色理论分析国内石油服务企业与国外三大石油服务企业在经济危机前和危机中的绩效对比,找出中国石油服务企业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提及西北,总是难忘它的大气与厚重,而提及青春,多是看到它的浮躁与迷惘。可当这二者相交融的时候,能看到什么呢?在一沓沓烫金的"第七届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奖荣誉证书前,笔者惟有激动后的默然。我欣慰地看到了一片景象——西北地区优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他们在各自不同科学领域里的拼搏历程,那是用青春换来的骄傲,用心血浇铸出来的壮丽诗篇!这群将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下的苍凉大地作为自己人生宿命的科学人,正在用默默地承诺和奉献,筑就起青春的城堡,以突出的成就,留下自己岁月无悔的人生烙印!明天,也许他们会向更高的巅峰攀去,而这些留下来的宝贵记录,将是他们青春的证明。在此,特别感谢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感谢他们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搭建起展示青春风采的平台,他们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也必将镌刻在科学发展的史册上。是为序。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石油学会在第六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学会人才密集的智力优势和横向联系网络优势,紧密结合河北省石油、石化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心工作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不同层面、形式多样、有意义、有价值、有影响的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到一系列活动,促进了河北省石油、石化事业的发展,获2001年度河北省先进学会称号.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成增加的趋势,进而极大的促进了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本文从我国现有的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出发,在对我国石油钻井技术发展主流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石油钻井技术发展做出了预测。该研究对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