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根据一个水手的真实经历创作而成的。这个水手的名字叫塞尔柯克,英格兰人,曾经是一艘货船的副~船长。这个人刚愎自用,常常自以为是。不巧的是,这艘船上的船长也是一个蛮横专断的人。这两个人在航行中经常发生矛盾,常常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2.
这个老师,教我语文,说巧也巧,说不巧也不巧,尽管初中三年每年都分班,可偏偏这个语文老师连教我三年。你说这是缘分吗?  相似文献   

3.
"偏巧"、"不巧"作为评注性副词,具有可比较性。基于丰富的语料,本文讨论了二者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在句法方面,主要对两个副词的分布和搭配情况作了详细的描述。在语义方面,对二者的语义特征和"不巧"的羡余否定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表达功能方面,从主观评注和预期表达这两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张潇予 《幼儿教育》2012,(Z5):58-59
笑笑是一个聪明又可爱的小女孩,今年3岁了,小嘴巴很会说,小手却不巧,她每天早上都要妈妈帮忙穿衣服,晚上又要妈妈帮忙脱衣服,真麻  相似文献   

5.
小猪考小兔     
这天,又是小兔聪聪和小猪笨笨跟小鹿老师学数学的日子。不巧的是,小鹿老师要到城里参加教研活动,就交待他们两人进行自学。小猪笨笨想到上次被小兔聪聪的问题考得狼狈不堪的情景,就想趁此机会也来考考聪聪。  相似文献   

6.
会飞的汗珠     
天气真热,不巧的是停电了。午睡时,孩子们有点烦躁不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办呢?我找来一块美工板,为孩子们扇起了风。由于人多,  相似文献   

7.
那年,朋友强子从北京大学毕业,不巧的是,刚好遇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全国许多企业相继倒闭,就业岗位减少,下岗的人也越来越多,而求职的大学生更是挤垮了人才市场的电梯。  相似文献   

8.
李煜在词的创作阶段,有继承革新、开启后人的不巧功绩,但他并不具有“标尺”的功能,成为词史上的“峰顶”;其词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超越”和“自由”、“忘身”和“融合”,更不因他“做了风流昏庸的皇帝”,而是由于他独特的人生阅历,生活上的巨大反差,多愁善感的禀赋,真纯任纵的天性,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沉雄奔放的笔法等;其艺术建构是完美的,既可分为前后两期,又有一以贯之的“真情”。  相似文献   

9.
1.小白兔在山上采了满满一筐的蘑菇,她高兴极了,蹦蹦跳跳地往家走。真不巧,在路上碰到了一只大灰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运动特征就是"以腰为轴",一切发自腰,腰是带动上下身的总枢纽.腰部是连接上下身的枢纽,是保持全身的重心和平衡的主要关节,是控制全身各个关节灵活运动的重要部位,是使舞蹈动作具有美感的主要因素.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学生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以及艺术表现力."舞蹈动作巧不巧,美不美,要看腰巧不巧,美不美."幼师学生普遍存在因腰部肌力不强或腰部伸展性较差而造成舞蹈动作不到位、失误的现象,也是影响并制约其舞蹈学习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