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问出了地球引力;伽利略在教堂中偶然观察到摇摆不定的灯,问出了摆的等时性;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当时世界23个未解决的数学难题中的一个问题……科学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发现都离不开问题的引领。只有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才会从新的角度去思考旧的问题,才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科学探究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如何才能引导学生“问”活科学课堂呢?下面结合“空气在哪里”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马晏 《考试周刊》2014,(75):64-64
追问,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是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问。追问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效",是否"问得其所"。有效的追问,要在学生回答正确、错误、有争议、有障碍、有意外时,问出"思路",问出"独特",问出"精彩",问出"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有效地引向"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改革以后,我国的教育部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目前的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开始越来越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但是,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提问,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没有问题哪来的收获,牛顿就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个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不能发现问题也就谈不上创新,让学生能够问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教学《西地平线上》,重视最多、准备最多、思考最多的是提问环节,即基于学生提问进行课堂架构,围绕学生提问进行文本探究。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炼问题、筛选问题、组织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如此,才能让学生为了建构而问,问出"负责任"和"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愤"、"悱"的情绪与思维状态下产生的"启"、"发"的求知需求。因此,教师课前预设或课堂生成的问题,必须经过思考和斟酌,才能在教学中"呈现"为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对教学问题预设、遴选、生成、运用的智慧,常常成为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纵观课堂,为问而问、问不择"路"的现象十分严重。那么,将怎样的问题纳入教学流程,才能问出兴趣、问出力度、问出质量、问出智慧呢?从"度"的角度思考与甄别,是一  相似文献   

6.
当前关注较多的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而对如何培养学生有效提问则关注较少,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仅仅停留存如何使学生想问、敢问这一层面上。那么,如何让学生享受“问”的权利,使学生问出兴趣、问出深度、问出水平、问出创意,引学生渐入“问”之境?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提问的策略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下语文课堂的提问环节不乏出现教师提出大量琐碎问题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文章提出:用提纲挈领的问题训练概括思维,问出总揽全文的智慧;用矛盾的问题引发思维冲突,问出有效合作的智慧;用探究性问题启发语文思维,问出深层语用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给学生展现自己机会,选择混淆处、矛盾处、“经验”处、意外处追问,步步追问,步步精心,问出方法,问出根源,问出本质.以此刺激学生思考再思考,促使思路也就越追越清,问题也就越追越明,从而养成不懈追求的精神,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过对142名学生(128份有效)和全校数学老师的问卷调查,从中了解了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了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我们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分为有疑敢问、畅所欲“问”、善疑善问、乐问创新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践,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相应策略。以“让学生享受‘问’的权利”为关注点,使学生问出兴趣、问出深度、问出水平、问出创意,引学生渐入问之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之始。心理学研究也证明,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学生、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堂有效的课堂实质上就是师生在真实自然的“问”与“答”的互动过程中整合推进的课堂,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因为有了设问而精彩纷呈,有效设问,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问出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能激发语文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有效性教学主要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授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性教学应该是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应该是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收获的教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为此,本期《专题策划》栏目编发了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进行探索。这只是一个"引子",我们期待针对这一问题有更多、更精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周育俭 《江苏教育》2012,(34):39-40
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前老师让学生买好了崭新的圆规。"圆规"这一新鲜的物品带给学生很强的感官刺激,学生急于想用圆规来画一画圆。手握新"圆规",从而想学会如何用它画圆这一急切的愿望是学生这堂课的一个学习背景,课堂上教师问出了"同学们会画圆吗?""用什么画呢?"这样的问题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用"圆规画圆"就是把握了学习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4.
赵永富 《教育文汇》2004,(11):20-20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当代的学生除了从课本上学到知识外,还在生活中博闻广见。因此,他们的思路开阔、反应敏捷,能就一个问题连锁反应,一口气问出几个“为什么”,往往让老师难以招架。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遇到这类情况,就认为是学生“起哄、捣乱”,扰乱了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15.
章薇薇、浦叙德在《简谈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追问艺术》一文中指出,在解题教学中,巧妙的追问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研究,问出问题源头、问出过程方法、问出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 《辽宁教育》2013,(6X):84-84
<正>一天在学校餐厅吃饭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过来问我:"老师,在我们班,你最喜欢谁?"我有点惊愕,又觉得有点好笑,我惊愕于学生会问出这样的问题;觉得好笑是因为孩子们确实都很在乎老师到底喜欢谁。于是我拿出一贯的豪爽:"那,当然是全都喜欢!"不料学生对我这句话很不满意,马上反驳道:"不可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得悦。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在课堂上问出精彩,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呢?本文简要论述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几个误区,重点解析了如何有效提问,问出精彩数学课堂,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疑"并非人人拥有,也非即刻产生,只有在细致的观察与比较中才会对具体事物有所发现,这发现需要存储到头脑中,因为有所思才会有所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一个月之内,相对于新的环境,新的老师,不熟悉学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比较肆无忌惮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学的生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精心酝酿提问内容,准确把握提问时机,有效处理提问结果等方法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分析,为优化课堂而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