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三大自然区 依据气候和地貌的地域差异,可将中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自然地理分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相似文献   

2.
地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一性。我国幅员广裹,山地高原众多,季风气侯显著,形成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并列的独特格局。认识我国国土自然地带分本的这种客观规律,对于搞好国土规划、整治、利用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农业资源评价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山地众多,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综合地形和气候这两个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可把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  相似文献   

4.
一、单项选择题1.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2.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C.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冰期,长汛期3.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C.自东而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4.下列地理事物由大到…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是中国区域地理教材中介绍的第三个区域,它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它深居内陆,东西距离很长,区内多高原盆地,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本区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所以,气候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从而形成由东到西,地表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这些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地表景观,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区域差异——在海陆位置影响下,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与经济的差异1 ̄3题:从我国35°N ̄40°N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可获得以下信息。第1题:由以上信息和下表可知: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B选项。第2题:回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分布图、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四类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温度带划分图,综合以上信息可知③地河流没有春汛,A选项不正确;①、④两地都不在青藏高寒区,B选项不正确;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C选项正确;②地不在半干旱区,D选项不正确。第3题: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     
一、教材分析西北地区是中国区域地理教材中介绍的第三个区域,它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它深居内陆,东西距离很长,区内多高原盆地,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本区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所以,气候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从而形成由东到西,地表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这些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地表景观,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本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还有河水、高山融雪、地下水可以灌溉的平原地区,发展了灌溉农业。但干旱也使本区沙漠广布,再加上人为的破坏使本区…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中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土地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除图上标明的土地利用类型外 ,还有滩涂、沼泽、建筑用地等等。二是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中 ,以秦岭—淮河—线为界 ,线以南水田为主 ,线以北旱地为主 ;林地多集中在季风区内东北、西南边远山区 ;草地多分布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 ;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也几乎全部在非季风区内。沿北纬 42 5°纬线自东向西分布着林地—耕地—草地—戈壁、沙漠 ,具有明显的经度地带性 ,主要是因年降水量自东…  相似文献   

9.
河流径流的变化包括年变化和季节变化。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取决于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别取决于河流弪流水源补给的形式。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补给形式、地貌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所以,河流径流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也有明显的差异。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一般占河流径流量的60~70%,局部地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育》2006,(5):53-54
第I卷一、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表1,回答1 ̄3题。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海拔高度D洋流性质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图1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回答4 ̄6题。4.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地理】一、重要自然地理界线1.地势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季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3.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4.干、湿区分界线(1)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5.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二、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和季风影响1.三大自然区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历史文献干旱记载的整理与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明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明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干旱灾害等级以中度旱灾和轻度旱灾为主,大旱灾与特大旱灾数量较少。旱灾频次的年际变化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时段,呈增长趋势。季节变化以夏旱最多,跨季干旱以春夏连旱最多,周期特征以42年主周期最明显。从空间分布看,北部和西部各州县旱灾发生较多,南部和东部各州县旱灾发生较少。旱灾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小冰期气候变化,社会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移民垦荒、政治腐败等。  相似文献   

13.
西北干旱区旅游景观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干旱区发展旅游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但旅游景观区位条件有待改善。本文通过分析该区旅游景观的资源、区位和客源条件 ,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14.
西北内陆河灌区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景顺  张法 《天中学刊》2006,21(5):64-65
根据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旱的自然条件,充分考虑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及群众管理水平等,研究提出了西北内陆河灌区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5.
黄琦 《地理教育》2007,(4):14-15
1.1三大自然区中的"东部季风区"等于初中区域地理中四个区域的"北方地区"加"南方地区"。1.2"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指黑、吉为主,包括辽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上的雪灾李万顺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因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而被人们所熟知。但在我国青藏地区却经常发生着另一种不为人们所了解的灾害──雪灾。在我国东部,北方地区每年冬天降下一定量的雪,会给来年的春播带来良好的...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由于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尚未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大。目前西北贫困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相当落后,好多地方是一片空白。本文以西北贫因地区甘肃省会宁县农村学前教育为例,简单描述其现状,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北方寒冷民居区本区南界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包括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民居防寒性能好,冬季多刮西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正房一般座北朝南。 1.东北地区的民居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东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西部大开发机遇下,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西北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瓶颈,也使我国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不仅有西北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因,还有人为的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外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制度不健全。文章针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从政府管理、技术改进、水权制度内涵及水权市场运作原则方面提出解决西北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西北干旱旅游景观区由于经济落后和区位条件较差,决定其旅游业持续发展必走生态旅游之路。同时该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西部大开发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该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和机遇。本在对西北干旱旅游景观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利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干旱旅游景观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即: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加快形成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景观区;提高地方居民的参与程度;确定其生态旅游目标市场,有重点地进行宣传促销;确定生态旅游景观区的生态容量,切实保护好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