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4月分正式面世,这一从2003年起开始推出的有关中国文情的宏观考察报告,5年间已连续出版了5种。在文化环境日益复杂,文学自身不断变异的情况下,成为读者概要了解文学与文坛所必读。  相似文献   

2.
日前,国内唯一一本有关文学现状的宏观考察报告——《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发布。报告对上一年度的文学创作、文学论争与文学事件,进行了梳理和概述。"文学阅读的浅俗化是现在越来越凸显的现实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情报告》主编白烨,在近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文学阅读浅俗化可能反过来诱使文学创作本身向浅俗化方向倾斜,也会使传统文学与经典作品日渐失去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1):7
正青少年阅读浅俗化敲响数字阅读警钟《中国文化报》报道: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文学阅读浅俗化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学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如果仔细看文学蓝皮书的报告会发现,文学阅读浅俗化的说法更多是针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手机阅读。阅读时间增长本是好事,但比起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获取渠道多,信息量大,价廉甚至完全免费,更容易流于浅俗。加之无论手机阅读还是文学网站,都主推网络新作,质量参差不齐,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13,(15):23
本刊讯2012年5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发布会在京举行。《文学蓝皮书》指出,2012年的文坛,依然是在市场化、网络化、传媒化的多种因素合力推导下,不断发生着种种新的变异,文学与社会生活,文学与信息技术,文学与产业发展,既勾连密切,又互动频仍。文坛在平稳中内含变异,在变异中依流前行,已成为一种常态。这种新的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13,(15):5
5月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被称为"文学蓝皮书"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下称《报告》),去年中国文学界最重要的事件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报告》同时发布的2012年"开卷"小说类图书畅销排行榜显示,去年的莫言热并没有改变文学作品销售的格局。排在畅销榜首的是郭敬明的《小时代3.0刺金时代》,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13,(4):1-1
“文学必须根植于火热的社会现实.紧扣时代的脉搏,”近日,由文艺报举办的“中国梦与文学理想”座谈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报告文学家何建明如是说。他认为,一些作家未对现实着手.是因其对现实的感悟和认知能力有所局限,不能把握住现实生活的本质。中国当代作家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文学理想?数十位作家、评论家共同探讨了“当代作家的文学理想与中国梦”。他们认为.作家的文学理想其实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文学的繁荣。作为个体,作家应该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把握个人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7.
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第六十一届法兰克福书展上,作为主宾国,中国派出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百人作家代表团,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几乎都被网罗其中。有报道称:“在10月14日至18日的5天会期内,通向世界文学舞台的大门似乎前所未有地洞开了。”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作家,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书展开幕式上致辞,她谈到中国的文学,  相似文献   

8.
读完何绵山先生撰写的《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之后,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书摒弃了就文学论文学的陈旧模式,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就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在第六十一届法兰克福书展上,5天时间内,中国签署共计2417项版权输出合同,创历届之最。新中国最早向国外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杂志是一份名为《中国文学》的英文版杂志,不可否认,这份杂志在传递和宣传中国文学作品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梳理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除了关注中文作品的海外影响之外("回眸"之一见本刊2013年第1期),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各种外译本的研究.国内学界习惯于将外文版本、翻译语种数量作为一个指标(高方、许钧:《现状、问题与建议——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思考》,《中国翻译》,2010年6期,P5-9),这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关注中国文学外译本的传播范围,而这个传播范围才是中国文学世界影响的一个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1.
文学大师阿·托尔斯泰说:“小小说,这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对于刚刚跨进文学创作这所学校的业余作者来说,小小说应是他们必修的第一门课程。“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做的。”(高尔基语)目前,我国文坛上出现的“小小说热”,正是顺乎这种文情,应运而生的。什么是小小说?  相似文献   

12.
1988年出版的《山坳上的中国》作为中国早期生态文学时期的著作,从问题学专家的角度,直指中国问题,深入冷静地剖析中国在当时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的后果,给当时的中国敲响了科学发展的警钟。他在书中提到的论证和观点,用我们如今的科学发展观可以基本得到验证。其中第八章和第九章属于中国早期生态文学作品。本文将以《山坳上的中国》为例,探析中国早期生态文学的话语,试图厘清中国早期生态文学与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国礼 《东南传播》2014,(6):146-149
1949年以后中国文学英语对外译作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在世界文学空间中,处在边缘区域的中国文学很容易被中心区域的读者忽略;其次,中国文学空间的自治程度影响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空间的地位;最后,中国文学作品在外译时没有处理好"本土性"和"普适性"的关系。因此,中国文学要"走出去",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同其它民族文化的交流,让更多的译入国读者了解并逐渐熟悉中国文学;另一方面要吸引国外优秀的翻译人才加入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行列。惟其如此,中国文学才能在世界文学空间赢得更多的文学资本。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转型期.当前,对五四文学的研究中,翻译文学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翻译文学是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环节,没有翻译文学就不会有近代中国文学的革新,也不会有当代文学的丰富多彩.五四翻译文学为近代文学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素材,即中国化的外国文学.五四翻译文学不但繁盛了新文学,同时也推 动了新文学的发展,更是直接参与了新文学历史的构建,是我国文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五四时期中国翻译文学概况 1.中国翻译文学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5.
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文学》杂志是新中国第一份外译官方刊物,承担着向西方译介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塑造正面中国形象的任务。50年间,《中国文学》在帮助西方了解中国、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先驱与向导。文章以《中国文学》杂志的出版与传播为例,阐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办刊经验,剖析其停刊原因,以期为当下出版社“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出版数量以及图书馆馆藏数量逐年增多,中国文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传播力不强仍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最大痛点.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研究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再度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助推器。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然而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效却并不显著,优秀作品缺乏优秀译者,对外传播形式过于单一,缺少营销推广,版权代理制度不成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文章结合中国文学传播的历史和现状,从传播模式的五个环节去探析中国文学传播的困境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中国文学文化传播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期刊和整个中国文学一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是生存危机.中国文学期刊还有明天吗?中国文学还有明天吗?"文学期刊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被认为是文学自身状况的某种反映的同时,也应被提到关系文学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①  相似文献   

19.
厚积薄发鞭辟入里──《中国文学概论》评介张志强曾有学生请我推荐有关介绍中国文学特点的著作。搜集再三,仅记起日本青木正儿的《中国文学概说》和美国刘若愚的《中国文学艺术精华》。可惜前者将中国文学解为文字和文学。且较多介绍了中国文学形式上的特点;后者也只是...  相似文献   

20.
邬静洁 《中国出版》2014,(19):70-70
20世纪前半叶,是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半个百年,这一历史时期,各种思想文化发生激烈碰撞,中国文坛涌现出众多思潮、流派、社团、作品,国内外也出版了多种有关20世纪文学史和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专著,却唯独没有一部大型的文学编年体著作。由卓如、鲁湘元主编,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编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编年》)的出版,填补了中国没有大型文学编年体著作的空白。《编年》采用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平实的叙事之中,用客观、公正、准确的史料回顾了20世纪前50年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完全用史料说话的文学历史专著,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和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