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县校办企业发展较快,既增强了学校“内部造血”的能力,改善了办学条件及教师福利待遇,又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有市场意识的人才,实现了创收与育人双丰收,成为新城经济之花中的一枝奇葩。用足政策开绿灯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政策,扶植校办企业的发展。怎样用好用足这些政策,焕发校办企业的内部活力,为校办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关键在县一级领导认识是否提高了,措施是否落实了。  相似文献   

2.
最近,北京市将有32家合资企业亮出“招牌”。这是市校办工业公司及所属企业与台湾、香港、澳门和国外商人合资兴办的新“字号”。10月17日,合资各方在北京五洲大酒店举行了签字仪式。国务委员陈希同、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等出席了这个有70人同时签名的仪式。 北京市校办企业系统自1986年开办明珠海鲜酒家以来,已有35家合资企业,吸引外资908万美元。合资企业的兴办促进了校办企业的发展,调整了校办企  相似文献   

3.
惊人的业绩北京市西城区校办企业工业总产值已达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利润总额占北京市校办企业利润总额的1/6。这是真的吗?我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西城区校办企业总公司。  相似文献   

4.
江阴市的勤工俭学工作有着辉煌的历史,在“九五”期间,全市有校办企业600多家,其中江阴市校办公司的直属校办企业就有7家,直管校办企业20多家,镇管校办企业500多家。全年校办企业销售额达 40多亿元,利润达3亿元,为江阴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九五”后期,“十五”前期,江阴市校办工业公司  相似文献   

5.
好势头     
北京市西城区校办企业十几年来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特别是1987年在该区校办企业中推行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的多种形式责任制以来,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121.68万元,营业额4089.84万  相似文献   

6.
论校办企业长大的紧迫性周洪荣有位分管校办产业的区长曾向区校办工业公司的同志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区的校办企业象是长不大的鸡毛菜?这位领导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当前校办企业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深层次的难题摆到了我们面前。校办企业的现状当前校办产业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校办工业的特点,主动搞好调整 1979年以后,我国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我省校办工业的3千多种产品,纳入国家各级计划的仅有20%,同时多数工厂设备简陋,原料短缺,资金不足,机械产品又较多,很容易被挤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从认识上解决消极等待“下马”的想法,使从事勤工俭学工作的同志认识到:校办工厂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技术教育的必要阵地,不能放弃;认真贯彻执行“八字方针”,是通过积极的调整,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停产;校办工业是  相似文献   

8.
校办产业具有功能上的双重性。一方面,国家已经从立法角度上明确了校办产业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写明:“国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植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育前提下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兴办校办产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继续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服务体系。”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校办产业收益已经成为逐年不断增长的办学补充经费的稳定来源。校办产业  相似文献   

9.
潘长俭由一个临时工到担任武昌区校办工业公司经理的历程,是武昌区校办企业发展、壮大过程的一个缩影。十几年来,他悟出了校办企业在市场竞争夹缝中求生存的真谛,念着一“分”一“合”两本经,使一个个濒临破产的校办厂起死回生,把全区119家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教育局根据市委城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城市中学校办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拟订了《苏州市区中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对校办企业的干部管理、劳动管理、工资奖金发放、生产经营权的扩大和放宽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校办企业实行经济责任(经营承包)制,同市局校办工业公司签订承包协议,完成承包利润  相似文献   

11.
如何问鼎高新技术、怎样迎接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是校办产业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1 校办产业实施创新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校办企业正面临更多、更大的机遇、竞争、风险。面对迫在眉睫的决择和挑战。迅速转变单纯依靠营销兴厂的经营思想,重新正确定位技术工作在校办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改革和调整校办企业的管理体制、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勤工俭学工作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在计划经济年代,陕西省勤工俭学凭借国家税收优惠、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植等优势得以迅速发展,曾经拥有土地资源20多万亩,校办企业2000多个,年总收入接近3亿元,为推动全省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校办工业:中国学校勤工俭学的脊梁叶仓庚至1993年底,我国校办工业已有9万多个,虽只占校办产业总额的12%,但产值和利润均超过校办产业总产值和利润的2/3,因此,它的发展在校办产业中举足轻重。校办工业不光发展快,而且门类齐全,生产的产品涉及教学仪器、...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些地方的部门和学校来信,反映在当前清理整顿校办产业过程中,有的地方不注意政策界限,把兴办校办产业视为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不得开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活动;有的省、市提出小学不得再新办校办企业,并关闭了一些原有的校办工厂:有的地方决定撤销教育部门勤工俭学管理和服务机构——校办工业公司。来信询问这样做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此,记者走访了国家教委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得到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校办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大部分还显得弱、小、散,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八五”期间,校办企业要根据条件在现有基础上开发拳头产品,扩大规模,提高水平,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在发展商品经济中,优胜劣汰是必然规律。校办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覆盖率,就必须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要从广种薄收的观念转变到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技术力量开发一批拳头产品,建设重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观念上来。杭州市上城区的“娃哈哈儿童营养食品厂”前年创利2224万元,去年又兼并了一个国营罐头厂,取得了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上城区29所小学提供了相当可观的办学资金。这个经验值得借鉴。校办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必须立足企业现有基础,从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个疗面的工作。 1.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线,以优势产品为“龙头”,扩大企业规模。校办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抓好产品的适应性调整,老产品要升级换代,新产品开发要多样化,以适应市场多屡次、多元化的需要。 2.抓好现有校办企业的技术改造,依靠技术进步提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现有中小学校办企业2303家,包括电子、机械、化工、轻工、纺织等10多个行业,生产近千种产品,已成为苏州市整个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1986年至1991年,全市校办企业共创产值40.5亿元。利润4.2亿元,其中1991年创造利润1.15亿元。是全国第一个勤工俭学年利润超亿元的省辖市。借助地方优势依靠科技兴厂苏州市校办企业的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过不少弯路。事实告诉人们,校办工业公司作为校办企业的业务主管部门,要引导各校办企业充分利用苏州地方经济的优势和特点,自觉地  相似文献   

17.
教育短波     
东丽区副区长对本区校办工业提出意见日前,东丽区副区长王开基就加速发展本区校办工业提出几点意见:一、提高认识、增强自我发展活力。教育部门各级领导,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校园经济的重要性。学校领导要转变观点,解放思想,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壮大校办工业。二、深化内部改革,逐步完善校办企业承包责任制,解决某种程度上存在的包盈不包亏的问题。三、处理好三个关系,解决好四个问题。1.处理好教学与校办工业的关系;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处理好保重点与抓普及的关系。解决  相似文献   

18.
创办校企集团实行规模经营陕西杨迎祥,王新民韩城市新农职业中学以规模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校办企业规模经营,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学校校办企业已达26个,其中农牧基地8个,占地75亩;工业基地10个,第三产业网点8个。校办企业...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 积极推进校办企业改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些年来,高等院校的科研实力越来越强,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校办企业势头强劲,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某些领域的技术差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校企业在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校办企业产权关系不顺,学校直接承担企业运营风险;管理体制不规范,学校对企业行政干预过多;缺乏投入“撤出”机制等等。当务之急是逐步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大力理顺校企关系和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使高校的教学、科研与校办企业经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根据北…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办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高校产业的历史,有一条清晰的演化路线:运转保障系统———政治任务———创收———服务社会。在这个演变过程中,高校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和升级。高校企业性质变化的趋势是:科技型企业比重逐步上升,商贸型企业比重逐步下降,学校独资企业比重逐步下降,无法人资格的院系办企业比重逐步下降。20世纪90年代后,以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东大阿尔派等一批高科技校办企业的崛起为标志,表明中国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已驶上了快车道。透视中国高校校办产业的现状,寻找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于推动我国高校校办产业更健康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