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问卷方式对云南的五个民族组(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和傣族)的英语学习者进行语言迁移的调查和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社交语用迁移和语用语言迁移,研究二语和三语背景下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上的异同。希望本研究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及相关的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语用迁移是语言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指第一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二语言语用行为的影响.但是,目前针对第二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一语言语用行为的"语用反向迁移"则研究较少,更无人观察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对其母语的"语用反向迁移".本文通过对外国来华汉语学习者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的"语用反向迁移"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在一部分以英语为母语的来华外国人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确实存在明显的汉语向英语的"语用反向迁移".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在以英语还是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其中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负迁移的形成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甚至过度相似性或是由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过度借助或照搬第一语言的知识而造成的,在此,笔者主要从英、汉两种语言及思维差异的角度,分析了实际教学中各个平面的负迁移现象,包括语义、语法结构、语用等各层面上的负迁移。根据分析结果,笔者提出具体教学中避免负迁移产生的相关对策:(1)重视第一、第二语言的对比分析;(2)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错误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对三个语言水平层次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表达拒绝言语时所产生的语用迁移进行了考察。其目的在于证明语用迁移存在于不同语言水平英语学习者的拒绝言语行为中,并查明语言水平对语用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语用迁移确实存在于不同语言水平英语学习者的拒绝言语行为中,而且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发生语用迁移的情况更多。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对语言迁移进行解释和预测。文章以汉、法语中5种不同对应关系的句子为材料,通过句子产生任务进行的研究结果认为:语言标记性与教学因素、学习者的认知机制等因素共同作用于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方式;语言迁移受学习者对目的语句法结构认知程度的制约,较高加工序列的句法结构迁移以学习者对较低加工序列的语法结构的认知为前提;语言迁移可发生在句法形式、语义、语用等不同层面,语义和语用层面的负迁移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6.
语用迁移是语用学所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在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语用负迁移现象的分析,提出导致语用负迁移的原因在于学习者对荚汉两种语言本身及其文化了解得不够深入,因而在翻译过程中不能进行相应正确的转换.构建语用翻译能力不仅要有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语言学知识,还应具备相应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指任何两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往往会出现语用迁移现象而导致交际失败。本文从招呼与告别、祝贺与赞扬、敬辞与谦辞及比喻与联想四个方面来探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8.
刘建怀 《文教资料》2009,(28):35-37
语用迁移是跨文化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介绍了语用迁移的研究现状、定义,重点讨论了语用负迁移的分类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应对跨文化语用负迁移的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施云 《楚雄师专学报》2001,16(1):115-117
无论是在以英语还是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其中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负迁移的形成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甚至过度相似性或是由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过度借助或照搬第一语言的知识而造成的,在此,笔者主要从英、汉两种语言及思维差异的角度,分析了实际教学中各个平面的负迁移现象,包括语义、语法结构、语用等各层面上的负迁移。根据分析结果,笔者提出具体教学中避免负迁移产生的相关对策:(1)重视第一、第二语言的对比分析;(2)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错误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DCT测试卷,调查了在校大学生汉英双语者道歉言语行为的实施情况,发现其母语汉语确实受到其二语英语的影响,证实了英语向汉语的语用反向迁移的存在。但在具体的道歉模式和策略项目中,这种反向迁移表现得并不均衡。同时由于语言结构类型的距离和语用规范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中介文化风格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1.
语言迁移是一种"跨语言影响"它包括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和母语向第二语言的借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不只是语用问题,而且是认知的过程。本文试从对语法课堂教学中学生常见错误分析中,解释语言迁移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并就如何实现母语正迁移提出可行性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语法意识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的兴起,语言迁移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其中母语的负迁移更是跨文化和二语习得领域内学者们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拟从语用负迁移中的语用语言负迁移和社交语用负迁移的两个层面,以跨文化交际中的实例来探讨母语语用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英语教学中语言迁移与文化移入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于两大不同的语系,代表着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要学好英语,就有必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英语文化移入。与此同时,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及语用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找出汉语思维模式中的这些共同特征并实现积极的母语文化迁移,这种迁移是必要的,能对英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在此情况下,英语文化移入和汉语文化迁移二者可以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法,从语音、词汇语用意义及句法等方面分析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影响语言迁移的语言因素,并认识其规律,从而进一步促进外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而实施语言迁移训练是学生语用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仿中求实、仿中求活、仿中求变,以达到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关于汉语对二语学习的正负迁移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干扰二语习得。从语音、词汇、语法及语用等多个层面研究汉语对二语学习的正、负迁移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汉英差异,尽量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最终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50份大学英语作文样本进行分析发现:1、词汇迁移是英语作文中语言迁移的主要问题,其比例占了迁移总数的一半以上;2、对英语词汇在语义和语用两层面上标记的失误是导致词汇迁移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语言迁移是不同文化交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总的趋势是有利于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语用迁移是指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语用知识与目的语语用知识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语用迁移可分为语用正迁移和语用负迁移,而语用负迁移又可细分为语用语言负迁移和社交语用负迁移。学习者应培养积极的认知态度,提高英汉差异对比分析意识,强化英语语言文化输入,以避免或减少汉语语用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肖茹云 《考试周刊》2014,(88):79-80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迁移现象,从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交语用迁移两个方面研究学习者在运用英语时出现的语用负迁移和语用失误现象,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防范语用负迁移和语用失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语言迁移不仅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难题,而且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汉语对英语的迁移表现,指出二语学习者应该努力减少母语对目标语的负迁移,促进正迁移,以达到交际的成功。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并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尤其要加强学生的隐形语言知识以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