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架波音727专机,把120余名阿拉伯和外国记者,从开罗带到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这些“无冕之王”不是去采访重大的突发事件,也不是去参加盛大节日庆祝活动,更不是去观光游览,而是应邀去出席一次记者招待会。 1990年8月19日中午,埃及新闻局受利比亚当局委托打来电话,通知新华社开罗分社派一名文字记者和一名摄影记者,于次日中午乘专机去的黎波里,参加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上校举行的记者招待会。通知说,记者招待会结束后,利方即派专机送回。接受这  相似文献   

2.
1 去年十月十五日那天,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专机飞抵上海机场前两小时,机场就关闭了。我们这些记者因此不得不早早地赶去,在太阳下足足晒了三个小时。中午时分,大家掏出自备的干粮充饥。机场,是女王踏上上海的第一步。谁不想占据最理想、最有利的采访点呢?然而,停机坪上只允许上海三名记者采访,文字记者把这个“采访点”让给了摄影记者——特别是我们报纸还担负了完成女王访沪像册的制作任务。而大部分记者只能在欢迎队伍外——机场临时设置的大平板车上,远远眺望。的确如此。在重大外事采访活动中,记者与警卫人员之间往往总是存在一些矛盾。摄影记者为了能摄  相似文献   

3.
辛文 《航空档案》2007,(11):24-35
1993年2月22日,就职仅一个月零两天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乘坐波音747总统专机“空军1号”参观了波音公司总部,当这架“空军1号”飞抵艾弗雷特机场着陆后,波音的员工们挥舞着“欢迎空军1号归来”的标语迎候他们的飞机和总统。克林顿在竞选中一直倡导美国经济的复苏,所以这里是他开始行动的最佳地点,因为没有别的地方比这里更能作为美国经济实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据香港有关媒体报道,在对待第一批获准驻台采访的祖国大陆记者的问题上,台湾新闻当局和“陆委会”为防止祖国大陆记者窃取其“高度机密”,特地召集其各方新闻处及属下的新闻联络人,要求他们监视祖国大陆记者采访时的一举一动,并将监视情况制作成监视记录送主管单位备案;台湾“法务部”下令接待单位,密切注意祖国大陆记者在采访时有无“异常行动”,如有发现,应及时向上级反映或即时停止采访。  相似文献   

5.
一年前,我作为企业小报的记者,有机会在中南海里面逮“活鱼”,抢新闻,感到很幸运;现在回忆起来,犹觉韵味绵绵——出征前已怀壮心去年二月上旬,我应航空航天部新闻处之召,进京参与“运七安全飞行双十五万”新闻发布会的筹备工作。事毕,回西安过春节,临回前已有确切的消息:“运七飞机安全飞行双十五万庆祝大会”在中南海召开。新闻处的同志  相似文献   

6.
5月13日上午,随着运送海军第一批医疗队的专机从良乡机场腾空而起,人民海军报社赴灾区采访的首批两名记者也同机前往。接着,又去了第二批、第三批共7名记者、6名特约记者。每一支穿蓝迷彩的抗震救灾部队,都有海军报记者随行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内战使刚果化成一片废墟。因为战争对国际社会有着诸多影响,为此,联合国派遣了一批维持和平部队,并随后派秘书长达格哈马斯克尔德前去安排。记者们听说了这一消息,都纷纷聚集到机场,等待秘书长的到来。记者们都想发快讯,好“一鸣惊·人”。一直站在警戒线以外的记者们认真地观察到一架飞机着陆,一个头发浓密的人走了出来,便彼此间不停地询问着……于是,哈马斯克尔德已经到达的报道便通过广播、报纸传播出去了。  相似文献   

8.
1946年10月21日下午,蒋介石夫妇乘坐"美龄号"专机,飞抵台北松山机场.当天的台北浓云密雨,阴沉沉地看不见一丝阳光,但蒋介石的心情却是异常的舒畅.时任台湾省行政长官的陈仪用一辆敞篷汽车来接蒋介石.从松山机场到台北市区,长达数公里的路旁挤满了迎候的人群,蒋介石频频向台北市民微笑致意.  相似文献   

9.
访日散记     
6月1日至30日,应日本东京上智大学邀请,赴日讲学访问。在短短的一个月里,走马看花,体会不深,但所见所闻,感受很多。这里随笔散记,谨作汇报。机场巧遇记者抢新闻上午10点从北京起飞,下午3点多钟到达成田机场。第一次访问日本,人地生疏,我只好随着乘客人流,向机场海关涌去。无巧不成书,正当我们在通道行进时,突然被警察挡住了,他们布置了临时警戒线,让旅客绕道通过。当旅客询问原故时,警察连忙解释:“对不起,实在对不起,宇野外务大臣从巴黎回国,记者在前面进行采访。”这是偶发事件,乘客似乎并不关心,他们很快离开机场,可是,对于这个与新闻结缘的我来说,对此却很好奇。我希望借此机会,亲眼看看日本记者是怎样抢政治新闻,怎样“围  相似文献   

10.
9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南朝鲜汉城金浦机场发生爆炸事件》的新闻,但播出方式有些特别:七点二十五分左右,播出的是口播新闻;七点三十分播出的是图象新闻。开头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各位观众!现在播放本台记者刚刚从汉城传回的电视新闻。”所以用“电视新闻”提法,是以此区分几分钟前播出的口播新闻。为什么做这样的处理呢?原因是这样的。 14日下午四时左右,我们同日本共同社记者交谈中知道金浦机场发生爆炸事件,基本事实弄清以后,立即写成新闻稿用电话传回北京。传完后,我们觉得作为电视记者不应就此满足,应争取拿到图像新闻。经多方联系,获悉日本NHK记者拍到了机场爆炸现场。那时已是北京时间下午六时半,我们立即租卫星传送时间,并通知北京准备接收。七点拿到新闻片素材,编辑、配音后,七点十一分传回北京,口播新  相似文献   

11.
1972年2月21日上午.尼克松总统的“空军一号”专机在上海虹桥机场降落,加油后飞往北京。11时15分.尼克松专机机组辅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跑道上。15分钟以后,“空军一号”准时落地。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的11月3号,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的专机徐徐降落在台北机场,标志着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在部队采访,常碰到报道员为基层“小天地”写不出“登大雅之堂”的“大块头”报道而叫苦。苦从何来?基层“惊天动地”的事太少,“不足挂齿的”的太多。记者也曾有过这类苦衷,记得刚入伍在连队当文书那阵子,热衷业余习作,稿件虽说命中率不高,但一年下来也能在《人民前线》报上刊登二三十条“豆腐干”、“火柴盒”大小的稿件,也算得上是名符其实的“秀才兵”。曾记得有年春天,军区新闻处一位资深的新闻干事名曰下连当兵,实为下连采风。在连当兵不足一月,居然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长篇通讯,令人折服。笔者更为之惊讶!…  相似文献   

14.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30):12-12
状 元斯拉克夫:国际奥委会高官涉嫌受贿保加利亚籍国际奥委会委员伊万·斯拉克夫,因在2012年奥运会申办过程中涉嫌“钱票交易”,8月7日被暂停委员职务。他是英国广播公司BBC一台揭露申办奥运会黑幕的节目播出后的第一位中靶者。在BBC这台秘密拍摄的节目中,斯拉克夫和乔装成商人的记者讨价还价,“指导”其用钱收买奥委会成员,让他们把选票投给伦敦。斯拉克夫否认自己有不当行为,并表示将起诉BBC,奥委会目前正调查节目内容。BBC的报道几乎是重演了1998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的那幕申办丑闻,当年10名奥委会委员因受贿被迫辞职或开除。输 家英…  相似文献   

15.
王红蕾 《记者摇篮》2009,(11):47-4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14时45分,地震发生后仅17分钟,新华社就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经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15时4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地震发生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16时40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随温总理上专机,奔赴灾区,并播出温总理在专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6.
据美报报道,1996年9月29日开播的、由美国国会拨款资助的自由亚洲电台的听众寥寥无几。美国《纽约时报》驻京记者帕特里克·泰勒日前在一篇题为《自由亚洲电台难以找到听众》的报道中戏称该台是一个“隐形”电台,因为没有人知道它播出的频率和发射台的位置。那些偶尔找到该台频率的人说,他们几乎收不到信号,这不是因为中国人干扰,而是因为信号太弱的原因。报道说,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闻处的一位官员说,他有自由亚洲电台的频率表,但根本收听不到节目。他说,美国驻北京和上海的外文人员从没有收听到该台的信号。报道称,北京有些人曾…  相似文献   

17.
以前,国外领导人在访问中国时,总会递给中方一张单子,希望中方能对上面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便利、进行照顾。现在,中国领导人也会递出自己的单子 2013年11月25日上午9时许,赵逸男所乘坐的飞机刚从北京起飞,就得到消息,李克强总理马上要召开出访准备会,专机上的媒体记者可以去旁听。赵逸男是《中国日报》的经济部记者,这是她第一次作为随网记者跟随李克强总理出访。“我当时还有点纳闷,怎么刚上飞机就开会。”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很有趣的东西,如果有时间,不妨看看。”一位年长的同事向我推荐。我接过来一口气读完,觉得很好,又推荐给另外几位同事,他们读完,都觉得不错,并发出一番赞扬和议论。这篇文章是合众国际社驻巴黎记者所写,是篇社会新闻特稿,名为《被困在机场的人》。题目并不精彩,但稿子写得很引人。事情似乎很小,却颇具新闻价值,经作者匠心独运,使人读来趣味盎然。文中讲的是一位身份复杂的莫罕先生受困于巴黎机场的故事。在一家机场受困几小时的事倒是经常有,但多达几天者却不多见,长达2年以机场为“家”  相似文献   

19.
仰望阿里     
今年春节期间,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有幸成为人民军队报社第一个乘专机到达阿里,第一个在阿里边防过年的记者,历时12天,采写了《阿里官兵首次搭乘专机回家过年》《风雪中,走基层活动却让人回味无穷。登上地球之巅。就懂得了牺牲奉献。边防是军事记者的另一个“家”。士兵就是这个“家”里的“亲人”  相似文献   

20.
1961年3月8日,英国电影女明星费雯丽抵达美国纽约访问,刚走进机场休息室,一位记者唐突问道:“请问你在《乱世佳人》中饰演什么角色?”她一听记者这样提问,马上反问道:“你看过那部片子吗?你读过那部小说吗?”记者回答:“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