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城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它的产生是聚落演进的结果.作为政治活动的中心,它又是国家演进的产物.中国古都的起源在聚落形态上表现为从部落联盟中心的大邑逐渐演进到王权国家的都城,时间形态上表现为从三皇五帝时代的丘墟文明发展到夏商时期的都城,地域形态上表现为从黄河上、中、下游的广泛分布渐趋集中于中游的中原地区,建筑形态上表现为宫殿、宗庙等大型夯土建筑物的出现.随着宫殿和宗庙的出现以及聚落中心功能的加强,至夏、商两代,真正意义上的"四方之极",即政治、军事、经济、典仪及文化中心的都城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
化的变迁与经济的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唐中叶至近代前期.随着厦门从荒芜鱼村向八方汇集、船桅蔽港的新兴港口的转变,其化也在历史的冲刷、选择中沉淀为最富有民族性的、独具地方特色的闽南化。闽南化是闽南人民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保护好闽南民间化是时代赋予全体闽南人乃至全体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作为王权统治中心的都城不仅是王权统治的象征物,而且集中体现了王权主义政治文化。都城的严整建筑形式包含着王权至尚思想、君临天下意识、礼制观念和天人感应学说等多种精神内涵,通过对都城形制、布局和建筑等的精心设计,以突显其王权统治的绝对权威,强化都城的政治中心功能和王权主义统治。都城的建筑形式与王权政治的精神内涵互为功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秦人自非子邑秦到定都咸阳.都城曾多次迁徙。学术界对秦国、秦朝都城的建筑布局研究尚少.在都城方向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认为秦国、秦朝的都城,其基本布局大体上都是宫殿区在西或西南,手工业、商业、居民区在北、东北或东;宫殿区坐北向南;城(单城或双城)坐西朝东。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自唐至宋于沿袭中为之一转:由宏博大,内收为华丽精致。唐宋两朝在中国古代史丰各有称盛、称极之处,夹五代十国而前后相连,却展现出殊异的风格,这亦反映在城坊建筑这一社会的局部构成中。本文试图从都城建筑、宫苑建筑、皇家园林、私人园林几方面对唐宋风尚的流转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时代     
从影响明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的角度,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军事时代、政治时代,经济时代和化时代。化时代是人类明进步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是基础,依法治国是保障,明融合是动力,可持续发展是方向。中国正由政治时代向经济时代过渡,又遇到了化时代的挑战。研究时代特殊对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朝的都城长安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它的平面规划既有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继承,又发展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礼”、“天人合一”、“风水”、“阴阳”等渗透在规划思想之中,故蕴含在建筑规划中的文化意义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古代都城规划和皇宫建设中对于“中正”的追求,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艺术上的表现。以天人合一精神营造“王气”,大概是古代帝王营建都城的最首要的原则。由于这种精神,才造就了历代王都辉煌壮丽的艺术形象。而考古发现的西汉长安城布局和遗存至今的明清北京旧都,则是这种大型建筑艺术的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9.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史》教科书上,在第二章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中,谈到商的兴衰时有这么一段话:“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殷朝。”  相似文献   

10.
徐卫民、呼林贵二位同志的新著——《秦建筑文化》,填补了秦汉史研究的空白,对秦的建筑及其历史文化内涵作出了一系列新探讨,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第一,确立了大建筑的概念。在以往的建筑史研究中,人们的着眼点是建筑自身,本书对秦的建筑,从都城、宫殿、陵墓、园林,到长城、道路、民居、水利等各类建筑以及各种建筑材料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的内涵,每论及一项,必明其源流变迁,揭示其内在原因。如书中指出秦在德公以前曾有六个都城,这些都城不仅规模小,而且功能单一,只是当时的“政  相似文献   

11.
从建筑细部的起源出发,论及建筑细部具有反映建筑工艺水平、意象表达和表现化特征的作用,创造有个性、与建筑和谐统一的细部需要对化、社会的深刻理解,需要娴熟的技巧和对建筑语言独到的运用,以及探究应该创造怎样的建筑细部。  相似文献   

12.
都城,是一国政治和化的中心。研究一国一地的历史化,也尤为重视对其都城的研究。楚国的都城,数量不止一处,地望也不限一处。其迁建,体现了楚国强弱的发展历史;其兴废,标志着楚化盛衰的发展阶段。然而,由于献语焉未详,楚都的数量和地望乃如神龙玄豹,至今或明或暗地隐现于云雾之中。自上个世纪80年代形成楚化研究热潮以来,楚都的研究便一直是楚化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两汉都城的礼制建筑主要包括明堂、辟雍、灵台、太学、宗庙社稷以及郊祀遗址等。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汉都城礼制建筑布局上的异同及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东汉在继承西汉礼制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从而基本确立了中国古代都城礼制建筑的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4.
教育在一个国家、民族兴衰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已绎被世界发展史屡屡证明。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备受重视也在情理之中。2008年以来,后危机时代的全球新一轮优势竞争已拉开序幕,教育信息化更是成为各国战略选择的瞩目焦点。  相似文献   

15.
望京楼是繁盛于宋代的一种建筑,它的修建是末人表达忠节的一种方式,体现出他们对君臣关系的重视。望京还与国运兴衰、民族存亡紧相关连。望京现象也反映了宋人对贬谪的惧怕,对京职的留恋,对中原化的眷恋和对落后地区的畏惧与鄙视。  相似文献   

16.
韦伯从宗教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亲和关系;理斯曼从社会心理角度探究了社会性格是社会变迁的杠杆,从社会性格的变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精神兴衰的逻辑。新教伦理与社会性格是对资本主义精神兴衰的两种解析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三、周秦汉唐帝王陵墓关中的历代都城大都是土木建筑,改朝换代或农民起义,一把火,尽成灰烬。然而在都城不远的地下,还隐藏着模仿都城或宫殿的建筑,那就是历代帝王陵墓。  相似文献   

18.
一定的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任何政党都必然会以一定的化作为自己的思想旗帜和精神力量,按照它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愿望去改造世界,影响社会发展。坚持什么样的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化,鲜明地反映了一个政党的理想信念,根本方向和精神气度,决定着一个政党及其事业的兴衰成败。这是化的社会本质的客观规定性的生动体现,也是化巨大社会作用的主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就是要高举先进化方向的旗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邯郸赵都故城至今两千多年,历经兴衰,其城市规模虽大小有变,但城市位置未移,名称未改,遗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在中外都城史上实属罕见。纵观赵都古城遗址及后世历代域池,赵文化对城市布局和规划都有着巨大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一部举世的文学经典,它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是因为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它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有着严谨紧凑的情节结构,述说了一个时代的兴衰变更,还因为书中有大量的除文学之外的知识,如服饰、建筑等。当然,作为小说,书中的其它知识都是为小说服务的。本文从书中的园林和建筑描写入手,分析作者结构小说的深刻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